古诗词网

万卷图书天禄上,一条风景月华西。

白居易唐代〕《和刘郎中学士题集贤阁

朱阁青山高庳齐,与君才子作诗题。傍闻大内笙歌近,
下视诸司屋舍低。万卷图书天禄上,一条风景月华西。
欲知丞相优贤意,百步新廊不蹋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万卷图书天禄一条风景月华西

万卷(万卷)
唐 李嘉祐 送韦邕少府归钟山 万卷长开帙,千峰不闭门。  ——《骈字类编》
图书(圖書)tú shū
(1).书籍。《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於图书,不録功於盘盂。” 唐 郑谷 《赠文士王雄》诗:“图书长在手,文学老於身。” 宋 梅尧臣 《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诗:“前舟载图书,后舟载女乐。”
(2).图籍。指疆域版图与户籍等簿册。《史记·萧相国世家》:“ 沛公 至 咸阳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何 独先入收 秦 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汉王 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 何 具得 秦 图书也。”《晋书·宣帝纪》:“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穀甚众。”
(3).指河图洛书。语出《易·繫辞上》:“ 河 出图, 洛 出书,圣人则之。”《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河 洛 出图书。” 宋 司马光 《三月三十日偶成诗献留守开府太尉兼呈真率诸公》:“ 河 洛 今为盛,图书昔所潜,家家花启户,处处酒飘帘。”参见“ 河图洛书 ”。
(4).犹图谶。《汉书·王莽传上》:“图书皆书 莽 大臣八人。”《后汉书·桓谭传》:“增益图书,矫称讖记。” 李贤 注:“图书即讖纬符命之类也。”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 光武 令 尹敏 校图讖…… 敏 曰:‘臣见前人增损图书,敢不自量,切幸万一。’帝深非之,竟不罪。”参见“ 图讖 ”。
(5).画册。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二》:“观古之图书,贤圣之君皆有贤臣在侧。”
(6).图章。 宋 张耒 《汤克一图书序》:“图书之名,予不知其所起;盖古所谓璽,用以为信者。” 清 鞠履厚 《印文考略》:“古人於图画书籍,皆有印以存识,遂称图书印。故今呼官印仍曰印,呼私印曰图书。”《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要费先生的心,刻两方图书。”  ——《漢語大詞典》
天禄 tiān lù
(1).天赐的福禄。《书·大禹谟》:“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后常指帝位。《后汉书·桓帝纪赞》:“ 桓 自宗支,越躋天禄。”《周书·宣帝纪》:“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期,不谋已至。” 唐 张说 《邺都引》:“君不见 魏武 草创争天禄,羣雄睚眦相驰逐。”
(2).俸禄。《孟子·万章下》:“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此人命当食天禄,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 元 汤式 《醉高歌带绣鞋红·送大本之任》曲:“老母亲賸飡天禄,新夫人稳坐香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功勋等臣世食天禄,其后来归从者,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
(3).传说中兽名。 汉 代多以石雕其形以为饰。《后汉书·灵帝纪》:“復修 玉堂殿 ,铸铜人四,黄钟四,及天禄、虾蟆。” 李贤 注:“天禄,兽也……今 邓州 南阳县 北有 宗资 碑,旁有两石兽,鐫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据此,即天禄、辟邪并兽名也。 汉 有 天禄阁 ,亦因兽以立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异事》:“ 至和 中, 交趾 献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鳞,首有一角。考之记传,与麟不类,当时有谓之山犀者,然犀不言有鳞……今以予观之,殆天禄也。”
(4). 汉 代阁名。后亦通称皇家藏书之所。 唐 杨炯 《浑天赋》:“ 冯唐 入於郎署也,两君而未识; 扬雄 在於 天禄 也,三代而不迁。” 明 徐渭 《芸阁校书篇》诗:“他年在 天禄 ,羞与俗人同。”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采访遗方》:“不拘抄本刻本,随时进呈,以广 石渠天禄 之储。”参见“ 天禄阁 ”。
(5).酒的代称。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之美禄。” 宋 苏轼 《桂酒颂》序:“ 东坡先生 曰:酒,天禄也。其成坏美恶,世以兆主人之吉凶,吾得此,岂非天哉!”  ——《漢語大詞典》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一条(一條)yī tiáo
(1).谓相连相通。《庄子·德充符》:“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
(2).表数量。用于分列的项目或计量条状的东西。 汉 王充 《论衡·自记》:“ 韩非 之书,一条无异,篇以十第,文以万数。” 唐 孟郊 《送李尊师玄》诗:“头冠两片月,肩披一条云。” 唐 李洞 《毙驴》诗:“三尺焦铜背残月,一条藜杖卓寒烟。”《朱子语类》卷四:“此一条论得甚分明。”
(3).犹一股。《宣和遗事》前集:“一条忿气,怒髮衝冠,将起一柄刀,把 阎婆惜 吴伟 两个杀了。”  ——《漢語大詞典》
风景(風景)fēng jǐng
(1).风光景色。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之七:“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闥。” 唐 张籍 《送李司空赴镇襄阳》诗:“ 襄阳 由来风景好,重与江山作主人。”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遯》:“一路行来,山青水緑,鸟语花香,真箇好风景也。” 老舍 《贫血集·不成问题的问题》:“专凭风景来说,这里真值得被称为乱世的 桃源 。”
(2).景况,情景。 宋 蒋捷 《女冠子》词:“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吾观孼龙之子,本是害人之物,得我救命,教我等‘七日七夜不动鐘鼓’。今止三日,风景异常,想必是他把言语哄我。” 清 顾炎武 《与李子德书》:“ 汾州 米价每石二两八钱, 大同 至五两外,人多相食,在此日用之费,三倍华下。至此间风景,大非昨年。”《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公子 ﹞看了看家中风景依然,只一个 张进宝 ,管了个内外严肃。”
(3).犹风望。《晋书·刘毅传》:“正身率道,崇公忘私,行高义明,出处同揆。故能令义士宗其风景,州閭归其清流。”   ——《漢語大詞典》
月华(月華)yuè huá
(1).月光,月色。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王微〈养疾〉》:“清阴往来远,月华散前墀。”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水浒传》第五九回:“﹝ 宋江 等﹞在山坡高处,立马望 华州 城里时,正是二月中旬天气,月华如昼,天上无一片云彩。”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尤其月华如霰似的散在 浑河 水面上,又静、又香,又是清凉。”
(2).月亮。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诗:“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 前蜀 韦庄 《捣练篇》诗:“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擣衣曲。” 清 纳兰性德 《台城路·上元》词:“阑干敲徧。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郭沫若 《瓶》诗之八:“我相信这不是甚么犯罪,白云抱着月华何曾受毁?”
(3).月精。月的精华。《太平经》抄甲部:“口口传诀在经者二十有四:……五者服月华。”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礼部侍郎 谢公 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月华,玩此经两秋,即成真珠矣。”
(4).月亮周围的五彩光环。由月亮光线通过云层内小水滴或细小冰晶,经衍射所致。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八月令》:“月之有华常出於中秋夜次,或十四、十六,又或见于十三、十七、十八夜。月华之状如锦云捧珠,五色鲜荧,磊落匝月,如刺绣无异。华盛之时,其月如金盆枯赤,而光彩不朗,移时始散。盖常见之而非异瑞,小説误以月晕为华,盖未见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天不可测》:“ 嘉庆 十九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夜,有月华,人人可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余自幼闻‘月华’之説,终未见也。”  ——《漢語大詞典》
西 xī《國語辭典》

西 [ xī ]

  1. 方位名。為日落的一方,與「東」相對。如:「由西往東」。
  2. 稱歐美西方國家。如:「中西合併」。
  3. 西班牙的簡稱。
  4. 姓。如明代有西鳴岐。
  1. 西邊的。如:「日落西山」。
  2. 西方國家的、歐美國家的。如:「西服」、「西餐」、「西裝」、「西醫」。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