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白居易唐代〕《对酒五首

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
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皇各自飞。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丹砂见火去无迹,白发泥人来不休。
赖有酒仙相暖热,松乔醉即到前头。
百岁无多时壮健,一春能几日晴明。
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昨日低眉问疾来,今朝收泪吊人回。
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且欢痴人

随 ( 隨 ) suí
随 [ suí ]
  1. 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 )。~身。~喜。~波逐流。~行(hāng )就市。
  2. 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
  3. 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4. 像:他长得~他父亲。
  5. 姓。
富 fù《國語辭典》

富 [ fù ]

  1. 财物充裕、充足。如:「富裕」、「富有」、「富饶」、「富足」。《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杜笃传》:「昔在强秦,爰初开畔,霸自歧、廱,国富人衍。」
  2. 包容很多的。如:「富丽堂皇」、「文富辞丰」。
  3. 壮盛。南朝陈·周弘让《答王裒书》:「昔吾壮日,及弟富年。」
  1. 财产、财物。如:「财富」。《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2. 姓。如东周有富辰。
  1. 使丰裕。如:「富国强兵」。《论语·子路》:「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贫 ( 貧 ) pín
贫 [ pín ]
  1. 穷,收入少,生活困难,与“”相对:~穷。~寒。~民。清~。
  2. 缺乏,不足:~乏。~血。~瘠。
  3. 絮烦可厌:~相(xiàng )。~气(a.絮烦可厌;b.行动态度不大方。“”均读轻声)。
  4. 僧道谦称:~道。~僧。
且欢(且欢)
王建诗当欢须且欢  ——《韵府拾遗 寒韵》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1.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2. 分割:对~。三十二~本。
      3. 通,使通:~导。~窍。
      4.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5. 扩大、发展:~扩。~拓。
      6. 发动或操纵:~动。~车。
      7. 起始:~始。~宗明义。
      8. 设置、建立:~创。~国。~设。
      9.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10. 支付:~销。~支。
      11. 沸腾,滚:~水。
      12. 举行:~运动会。
      13.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口 kǒu《國語辭典》

      口 [ kǒu ]

      1. 人或动物饮食、发声的器官。如:「张口」、「闭口」、「守口如瓶」。《说文解字·口部》:「口,人所以言食也。」也称为「嘴」。
      2. 器物纳入取出的地方。如:「枪口」、「瓶口」。汉·王充《论衡·道虚》:「致生息之物密器之中,覆盖其口。」
      3. 内外相通的出入处。如:「港口」、「门口」、「巷口」、「海口」。
      4. 关隘。常用于地名。如:「张家口」、「喜峰口」、「古北口」。
      5. 兵器或工具上的锋刃。如:「刀口」、「剑口」。
      6. 破裂的地方。如:「伤口」、「裂口」、「缺口」。
      7. 量词:➊ ​ 计算人数的单位。如:「一家八口」。➋ ​ 计算牲畜数量的单位。相当于「只」、「头」。如:「三口猪」。➌ ​ 计算器物数量的单位。如:「两口锅子」、「一口钢刀」、「一口枯井」。
      8. 二一四部首之一。
      笑 xiào《國語辭典》

      笑 [ xiào ]

      1.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2.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1.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痴人(癡人)chī rén
      亦作“痴人”。
      (1).愚笨或平庸之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由天命。”《法苑珠林》卷四一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帝在 谷口 木井佛寺,有捨身痴人,不解语。忽谓帝曰:‘我去尔后来。’是夜痴人死,帝寻崩於 晋阳 。”《南史·谢灵运传》:“与 王弘之 诸人出 千秋亭 饮酒,倮身大呼, 顗 深不堪,遣信相闻。 灵运 大怒曰:‘身自大呼,何关痴人事。’”《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莫怪痴人频做梦,怪他説梦亦痴人。”
      (2).天真而与世无争的人。 宋 陆游 《冬至后一日书》诗:“痴人痴到底,更欲数期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