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客抽书读,儿童斫竹骑。
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
绕舍惟藤架,侵阶是药畦。更师嵇叔夜,不拟作书题。
方拙天然性,为官是事疏。惟寻向山路,不寄入城书。
因病多收药,缘餐学钓鱼。养身成好事,此外更空虚。
微官如马足,只是在泥尘。到处贫随我,终年老趁人。
簿书销眼力,杯酒耗心神。早作归休计,深居养此身。
簿书多不会,薄俸亦难销。醉卧慵开眼,闲行懒系腰。
移花兼蝶至,买石得云饶。且自心中乐,从他笑寂寥。
晓钟惊睡觉,事事便相关。小市柴薪贵,贫家砧杵闲。
读书多旋忘,赊酒数空还。长羡刘伶辈,高眠出世间。
性疏常爱卧,亲故笑悠悠。纵出多携枕,因衙始裹头。
上山方觉老,过寺暂忘愁。三考千馀日,低腰不拟休。
客至皆相笑,诗书满卧床。爱闲求病假,因醉弃官方。
鬓发寒唯短,衣衫瘦渐长。自嫌多检束,不似旧来狂。
一日看除目,终年损道心。山宜冲雪上,诗好带风吟。
野客嫌知印,家人笑买琴。只应随分过,已是错弥深。
邻里皆相爱,门开数见过。秋凉送客远,夜静咏诗多。
就架题书目,寻栏记药窠。到官无别事,种得满庭莎。
穷达天应与,人间事莫论。微官长似客,远县岂胜村。
竟日多无食,连宵不闭门。斋心调笔砚,唯写五千言。
县僻仍牢落,游人到便回。路当边地去,村入郭门来。
酒户愁偏长,诗情病不开。可曾衙小吏,恐谓踏青苔。
自下青山路,三年著绿衣。官卑食肉僭,才短事人非。
野客教长醉,高僧劝早归。不知何计是,免与本心违。
月出方能起,庭前看种莎。吏来山鸟散,酒熟野人过。
岐路荒城少,烟霞远岫多。同官数相引,下马上西坡。
作吏荒城里,穷愁欲不胜。病多唯识药,年老渐亲僧。
梦觉空堂月,诗成满砚冰。故人多得路,寂寞不相称。
谁念东山客,栖栖守印床。何年得事尽,终日逐人忙。
醉卧谁知叫,闲书不著行。人间长检束,与此岂相当。
朝朝眉不展,多病怕逢迎。引水远通涧,垒山高过城。
秋灯照树色,寒雨落池声。好是吟诗夜,披衣坐到明。
簿籍谁能问,风寒趁早眠。每旬常乞假,隔月探支钱。
还往嫌诗僻,亲情怪酒颠。谋身须上计,终久是归田。
闭门风雨里,落叶与阶齐。野客嫌杯小,山翁喜枕低。
听琴知道性,寻药得诗题。谁更能骑马,闲行只杖藜。
腥膻都不食,稍稍觉神清。夜犬因风吠,邻鸡带雨鸣。
守官常卧病,学道别称名。小有洞中路,谁能引我行。
宦名浑不计,酒熟且开封。晴月销灯色,寒天挫笔锋。
惊禽时并起,闲客数相逢。旧国萧条思,青山隔几重。
假日多无事,谁知我独忙。移山入县宅,种竹上城墙。
惊蝶遗花蕊,游蜂带蜜香。唯愁明早出,端坐吏人旁。
门外青山路,因循自不归。养生宜县僻,说品喜官微。
净爱山僧饭,闲披野客衣。谁怜幽谷鸟,不解入城飞。
一官无限日,愁闷欲何如。扫舍惊巢燕,寻方落壁鱼。
从僧乞净水,凭客报闲书。白发谁能镊,年来四十馀。
朝朝门不闭,长似在山时。宾客抽书读,儿童斫竹骑。
久贫还易老,多病懒能医。道友应相怪,休官日已迟。
戚戚常无思,循资格上官。闲人得事晚,常骨觅仙难。
醉卧疑身病,贫居觉道宽。新诗久不写,自算少人看。
漫作容身计,今知拙有馀。青衫迎驿使,白发忆山居。
道友怜蔬食,吏人嫌草书。须为长久事,归去自耕锄。
主印三年坐,山居百事休。焚香开敕库,踏月上城楼。
饮酒多成病,吟诗易长愁。殷勤问渔者,暂借手中钩。
长忆青山下,深居遂性情。垒阶溪石净,烧竹灶烟轻。
点笔图云势,弹琴学鸟声。今朝知县印,梦里百忧生。
自知狂僻性,吏事固相疏。只是看山立,无嫌出县居。
印朱沾墨砚,户籍杂经书。月俸寻常请,无妨乏斗储。
作吏无能事,为文旧致功。诗标八病外,心落百忧中。
拜别登朝客,归依炼药翁。不知还往内,谁与此心同。
绕舍惟藤架,侵阶是药畦。更师嵇叔夜,不拟作书题。
方拙天然性,为官是事疏。惟寻向山路,不寄入城书。
因病多收药,缘餐学钓鱼。养身成好事,此外更空虚。
微官如马足,只是在泥尘。到处贫随我,终年老趁人。
簿书销眼力,杯酒耗心神。早作归休计,深居养此身。
簿书多不会,薄俸亦难销。醉卧慵开眼,闲行懒系腰。
移花兼蝶至,买石得云饶。且自心中乐,从他笑寂寥。
晓钟惊睡觉,事事便相关。小市柴薪贵,贫家砧杵闲。
读书多旋忘,赊酒数空还。长羡刘伶辈,高眠出世间。
性疏常爱卧,亲故笑悠悠。纵出多携枕,因衙始裹头。
上山方觉老,过寺暂忘愁。三考千馀日,低腰不拟休。
客至皆相笑,诗书满卧床。爱闲求病假,因醉弃官方。
鬓发寒唯短,衣衫瘦渐长。自嫌多检束,不似旧来狂。
一日看除目,终年损道心。山宜冲雪上,诗好带风吟。
野客嫌知印,家人笑买琴。只应随分过,已是错弥深。
邻里皆相爱,门开数见过。秋凉送客远,夜静咏诗多。
就架题书目,寻栏记药窠。到官无别事,种得满庭莎。
穷达天应与,人间事莫论。微官长似客,远县岂胜村。
竟日多无食,连宵不闭门。斋心调笔砚,唯写五千言。
县僻仍牢落,游人到便回。路当边地去,村入郭门来。
酒户愁偏长,诗情病不开。可曾衙小吏,恐谓踏青苔。
自下青山路,三年著绿衣。官卑食肉僭,才短事人非。
野客教长醉,高僧劝早归。不知何计是,免与本心违。
月出方能起,庭前看种莎。吏来山鸟散,酒熟野人过。
岐路荒城少,烟霞远岫多。同官数相引,下马上西坡。
作吏荒城里,穷愁欲不胜。病多唯识药,年老渐亲僧。
梦觉空堂月,诗成满砚冰。故人多得路,寂寞不相称。
谁念东山客,栖栖守印床。何年得事尽,终日逐人忙。
醉卧谁知叫,闲书不著行。人间长检束,与此岂相当。
朝朝眉不展,多病怕逢迎。引水远通涧,垒山高过城。
秋灯照树色,寒雨落池声。好是吟诗夜,披衣坐到明。
簿籍谁能问,风寒趁早眠。每旬常乞假,隔月探支钱。
还往嫌诗僻,亲情怪酒颠。谋身须上计,终久是归田。
闭门风雨里,落叶与阶齐。野客嫌杯小,山翁喜枕低。
听琴知道性,寻药得诗题。谁更能骑马,闲行只杖藜。
腥膻都不食,稍稍觉神清。夜犬因风吠,邻鸡带雨鸣。
守官常卧病,学道别称名。小有洞中路,谁能引我行。
宦名浑不计,酒熟且开封。晴月销灯色,寒天挫笔锋。
惊禽时并起,闲客数相逢。旧国萧条思,青山隔几重。
假日多无事,谁知我独忙。移山入县宅,种竹上城墙。
惊蝶遗花蕊,游蜂带蜜香。唯愁明早出,端坐吏人旁。
门外青山路,因循自不归。养生宜县僻,说品喜官微。
净爱山僧饭,闲披野客衣。谁怜幽谷鸟,不解入城飞。
一官无限日,愁闷欲何如。扫舍惊巢燕,寻方落壁鱼。
从僧乞净水,凭客报闲书。白发谁能镊,年来四十馀。
朝朝门不闭,长似在山时。宾客抽书读,儿童斫竹骑。
久贫还易老,多病懒能医。道友应相怪,休官日已迟。
戚戚常无思,循资格上官。闲人得事晚,常骨觅仙难。
醉卧疑身病,贫居觉道宽。新诗久不写,自算少人看。
漫作容身计,今知拙有馀。青衫迎驿使,白发忆山居。
道友怜蔬食,吏人嫌草书。须为长久事,归去自耕锄。
主印三年坐,山居百事休。焚香开敕库,踏月上城楼。
饮酒多成病,吟诗易长愁。殷勤问渔者,暂借手中钩。
长忆青山下,深居遂性情。垒阶溪石净,烧竹灶烟轻。
点笔图云势,弹琴学鸟声。今朝知县印,梦里百忧生。
自知狂僻性,吏事固相疏。只是看山立,无嫌出县居。
印朱沾墨砚,户籍杂经书。月俸寻常请,无妨乏斗储。
作吏无能事,为文旧致功。诗标八病外,心落百忧中。
拜别登朝客,归依炼药翁。不知还往内,谁与此心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宾客(賓客)bīn kè
(1).客人的总称。《诗·小雅·吉日》:“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唐 姚合 《晦日宴刘值录事宅》诗:“花落鶯飞深院静,满堂宾客尽诗人。”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锁门谢宾客,虽亲故人不往拜,示自尊重。”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 曾 家家运旺盛的时代,宾客盈门。”
(2).指以宾客之礼相待。 宋 王安石 《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 春秋 、 战国 时多用称他国派来的使者。《论语·公冶长》:“ 赤 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邢昺 疏:“可使与邻国之大宾小客言语应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今考《周礼·秋官》,凡奉使典謁之职,主於大小行人、司仪、象胥诸官,皆典謁四方之宾客者也。”
(4).指贵族的门客、策士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大喜,厚遗 武安侯 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 司马贞 索隐:“《淮南·要略》云 安 养士数千,高才者八人。”
(5). 东汉 以后对依附世家豪族人口的一种称谓。《后汉书·马援传》:“ 援 以 三辅 地旷土沃,而所将宾客猥多,乃上书求屯田 上林苑 中,帝许之。”《三国志·魏志·李典传》:“ 典 从父 乾 ,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 乘氏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依附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 东汉 的徒附、附从、义从、客、家客、宾客、部曲等等,都是依附农民的不同称呼。”原注:“ 东汉 豪强地主的‘宾客’,不完全是依附农民,但有时依附农民也称为‘宾客’。”
(6).官名。太子宾客的省称。 唐 代始置, 明 代以后废。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刑部五男, 乂 终郎, 丹 终宾客, 拥 终御史,公实刑部府君第某子。”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崔 出为宾客分司。”《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己丑,詔以 长孙无忌 为太子太师……諫议大夫 褚遂良 为宾客。” 胡三省 注:“太子宾客,正三品,古无此官 唐 始置。掌侍从规諫,赞相礼仪。” ——《漢語大詞典》
(2).指以宾客之礼相待。 宋 王安石 《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 春秋 、 战国 时多用称他国派来的使者。《论语·公冶长》:“ 赤 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邢昺 疏:“可使与邻国之大宾小客言语应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今考《周礼·秋官》,凡奉使典謁之职,主於大小行人、司仪、象胥诸官,皆典謁四方之宾客者也。”
(4).指贵族的门客、策士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大喜,厚遗 武安侯 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 司马贞 索隐:“《淮南·要略》云 安 养士数千,高才者八人。”
(5). 东汉 以后对依附世家豪族人口的一种称谓。《后汉书·马援传》:“ 援 以 三辅 地旷土沃,而所将宾客猥多,乃上书求屯田 上林苑 中,帝许之。”《三国志·魏志·李典传》:“ 典 从父 乾 ,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 乘氏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依附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 东汉 的徒附、附从、义从、客、家客、宾客、部曲等等,都是依附农民的不同称呼。”原注:“ 东汉 豪强地主的‘宾客’,不完全是依附农民,但有时依附农民也称为‘宾客’。”
(6).官名。太子宾客的省称。 唐 代始置, 明 代以后废。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刑部五男, 乂 终郎, 丹 终宾客, 拥 终御史,公实刑部府君第某子。”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崔 出为宾客分司。”《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己丑,詔以 长孙无忌 为太子太师……諫议大夫 褚遂良 为宾客。” 胡三省 注:“太子宾客,正三品,古无此官 唐 始置。掌侍从规諫,赞相礼仪。” ——《漢語大詞典》
抽 chōu《國語辭典》
抽 [ chōu ]
动- 引出。如:「抽丝」、「抽纱」。《广韵·平声·尤韵》:「抽,引也。或作䌷,䌷引其端绪也。」
- 将放在中间的东西取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戌怒抽戈逐王子围,弗及。」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从全部中取出一部分。如:「抽税」、「抽空」、「抽签」、「从一叠信中抽出一封来。」
- 除去。《仪礼·丧服》:「缌者十五升,抽其半。」
- 萌发、长出。如:「稻子抽穗」、「抽出嫩芽」。唐·韩愈〈苦寒〉诗:「草木不复抽,百味失苦甜。」
- 吸。如:「抽烟」、「抽水」、「倒抽了一口气。」
- 收、缩。如:「抽筋」、「抽搐」。宋·苏轼〈李颀秀才善画山以两轴见寄仍有诗次韵答之〉:「诗句对君难出手,云泉劝我早抽身。」
- 鞭、打。如:「拿鞭子抽你一顿。」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信。~札。~简。~函。
- 文件:证~。说明~。
-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 字体:草~。隶~。楷~。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读 ( 讀 ) dú/dòu
读 [ dú ]
- 依照文字念:~数。~经。~书。宣~。朗~。范~。
- 看书,阅览:阅~。速~。默~。~者。
- 求学:走~。
- 字的念法:~音。~破。
- 旧指文章里一句中间念起来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句~。
儿童(兒童)ér tóng
古代凡年龄大于婴儿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列子·仲尼》:“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三:“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清 金人瑞 《下车行》:“儿童合掌妇女拜,三年有成我能謳。”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 广岛 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 ——《漢語大詞典》
斫 zhuó《國語辭典》
斫 [ zhuó ]
动- 以刀斧砍削。《说文解字·斤部》:「斫,击也。」清·段玉裁·注:「击者,攴也。凡斫木、斫地、斫人,皆曰斫矣。」《文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使琴挚斫斩以为琴。」
- 袭击。《三国志·卷五五·吴书·甘宁传》:「至二更时,衔枚出斫敌。」
竹骑(竹骑)
高道素上元赋火蛾簇队竹骑成行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