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形-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动-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吏 lì《國語辭典》
吏 [ lì ]
名- 在政府机关中处理公务的人员。如:「官吏」、「酷吏」、「贪官污吏」。《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 姓。如汉代有吏宗。
隐 ( 隱 ) yǐn/yìn
隐 [ yǐn ]
-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 伤痛:~恻。
- 怜悯:恻~之心。
- ◎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晋 ( 晉 ) jìn
晋 [ jìn ]
- 进:~级。~升。~谒(进见)。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 中国山西省的别称:~剧。
- 中国朝代名:西~。东~。
尚书(尚書)shàng shū
官名。始置于 战国 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 秦 为少府属官, 汉武帝 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逐渐重要。 汉成帝 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办事。 东汉 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 魏 晋 以后,尚书事务益繁。 隋 代始分六部, 唐 代更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从 隋 唐 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其中之一,职权益重。 宋 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 元 代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 明 初犹沿此制,其后废去中书省,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 清 代相沿不改。 ——《漢語大詞典》
一丘一壑 yī qiū yī hè
(1).《汉书·叙传上》:“渔钓於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后因以“一丘一壑”指退隐在野,放情山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明帝 问 谢鯤 :‘君自谓何如 庾亮 ?’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官準则,臣不如 亮 ;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一丘一壑,同 阮籍 於西山;一啸一歌,列 嵇 康 於北面。” 宋 陆游 《木山》诗:“一丘一壑吾所许,不须更慕明堂材。”
(2).犹一山一水。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四:“一丘一壑我前导,重话 京华 送我情。” ——《漢語大詞典》
(2).犹一山一水。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四:“一丘一壑我前导,重话 京华 送我情。” ——《漢語大詞典》
降 jiàng/xiáng《國語辭典》
降 [ jiàng ]
动- 从上落下。如:「降雨」、「下降」、「迫降」、「喜从天降」。
- 尊贵人物莅临、光临。如:「降驾」、「光降」。《文选·潘岳·藉田赋》:「于是我皇乃降灵坛,抚御耦。」
- 赐予、给予。如:「降福」、「降罪」。《诗经·小雅·节南山》:「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 压低、贬抑。如:「降级」、「降职」、「降低」、「降价」、「降格以求」。
降 [ xiáng ]
动- 屈服、服从。如:「投降」、「宁死不降」。《春秋·庄公八年》:「夏,师及齐师围 郕,郕降于齐师。」
- 制服、驯服。如:「降龙伏虎」、「一物降一物」。唐·杜甫〈秦州杂诗〉二○首之三:「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乘舆(乘輿)shèng yú
亦作“ 乘轝 chéngyú”。坐车子。《吕氏春秋·不屈》:“ 惠子 易衣变冠,乘舆而走,几不出乎 魏 境。”《晋书·王忱传》:“ 玄 尝诣 忱 ,通人未出,乘轝直进。”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石头 等既疲倦,俄而乘舆回。”
亦作“ 乘轝 shèngyú”。
(1).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孟子·梁惠王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天子车曰乘舆,诸侯车曰乘舆,乘舆等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荡水》:“ 惠帝 征 成都王 颖 ……乘舆顿地,帝伤三矢。” 唐 杜甫 《朝献太清宫赋》:“营室主夫宗庙,乘舆备乎冕裘。”
(2).泛指皇帝用的器物。 汉 蔡邕 《独断》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后用作皇帝的代称。《史记·封禅书》:“乘轝斥车马帷幄器物以充其家。” 汉 蔡邕 《独断》上:“天子至尊,不敢渫瀆言之,故託之於乘舆……或谓之车驾。”《新唐书·段秀实传》:“公本以忠义闻天下,今变起苍卒,当諭众以祸福,扫清宫室,迎乘舆,公之职也。” 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以今事言之,吾所以忍割地弃民者,为保都畿,安乘舆也。”
(3).泛指车马。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是故 造父 疾趋,百步而废,而託乘舆,坐致千里。”《南史·范泰传》:“﹝ 范泰 ﹞有脚疾,宴见之日,特听乘舆到坐。”
(4).战车。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 武王 伐 殷 ……乘舆三百,乘甲三千。” ——《漢語大詞典》
亦作“ 乘轝 shèngyú”。
(1).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孟子·梁惠王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天子车曰乘舆,诸侯车曰乘舆,乘舆等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荡水》:“ 惠帝 征 成都王 颖 ……乘舆顿地,帝伤三矢。” 唐 杜甫 《朝献太清宫赋》:“营室主夫宗庙,乘舆备乎冕裘。”
(2).泛指皇帝用的器物。 汉 蔡邕 《独断》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后用作皇帝的代称。《史记·封禅书》:“乘轝斥车马帷幄器物以充其家。” 汉 蔡邕 《独断》上:“天子至尊,不敢渫瀆言之,故託之於乘舆……或谓之车驾。”《新唐书·段秀实传》:“公本以忠义闻天下,今变起苍卒,当諭众以祸福,扫清宫室,迎乘舆,公之职也。” 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以今事言之,吾所以忍割地弃民者,为保都畿,安乘舆也。”
(3).泛指车马。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是故 造父 疾趋,百步而废,而託乘舆,坐致千里。”《南史·范泰传》:“﹝ 范泰 ﹞有脚疾,宴见之日,特听乘舆到坐。”
(4).战车。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 武王 伐 殷 ……乘舆三百,乘甲三千。”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