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显达(顯達)xiǎn dá
(1).显赫闻达。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士贵雅材而慎兴,不因高据以显达。”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显达之同年,可以不知;落寞之同年,不可以不知。”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他不求显达,不求富贵,书并不是他的干禄的工具。”
(2).指显赫闻达的人。 清 俞正燮 《颐正堂文序》:“古之显达多有文采,辨命之论,谈盖偶中。” ——《漢語大詞典》
(2).指显赫闻达的人。 清 俞正燮 《颐正堂文序》:“古之显达多有文采,辨命之论,谈盖偶中。” ——《漢語大詞典》
何曾 hé zēng
(1).为何,何故。《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於 管仲 ?” 赵岐 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 《九辩》:“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颺?”《诗·大雅·云汉》“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汉 郑玄 笺:“天何曾病我以旱?曾不知为政所失,而致此害。”
(2).何尝;几曾。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唐 王昌龄 《九日登高》诗:“谩説 陶潜 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宋 苏轼 《和寄无选长官》诗:“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何曾没有生机?只是横遭抑塞!” ——《漢語大詞典》
(2).何尝;几曾。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唐 王昌龄 《九日登高》诗:“谩説 陶潜 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宋 苏轼 《和寄无选长官》诗:“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何曾没有生机?只是横遭抑塞!” ——《漢語大詞典》
肯 kěn《國語辭典》
肯 [ kěn ]
動- 許可、答應。如:「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 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肯 [ kěng ]
- (一)之又音。
系心(係心)xì xīn
挂心;心有所寄托。《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平 既嫉之,虽放流,睠顾 楚国 ,繫心 怀王 。”《后汉书·朱浮传》:“陛下虽兴大业,海内未集,而独逸豫,不顾北垂,百姓遑遑,无所繫心。” 唐 罗邺 《冬夕江上言事》诗之一:“多少繫心身未达,寻思举目泪堪零。” 清 李渔 《凰求凤·囚鸾》:“须要及时行乐,切不可把别事繫心。” 梁斌 《红旗谱》十六:“孩子们大了,你不给他屋里寻下个系心的人儿,这孩子,他一气下了 关 东。”
(1).犹归心。《汉书·成帝纪》:“不蒙天祐,至今未有继嗣,天下无所係心。”《宋书·南郡王义宣传》:“且万姓莫不係心於公,整众入朝,内外孰不欣戴。”《新唐书·卫次公传》:“太子虽久疾,冢嫡也,内外係心久矣。”
(2).挂心。《二刻拍案惊奇》卷七:“想着 董氏 一家飘零四散, 元广 妻女被人占据,亦且不知去向,日夜係心。” ——《漢語大詞典》
(1).犹归心。《汉书·成帝纪》:“不蒙天祐,至今未有继嗣,天下无所係心。”《宋书·南郡王义宣传》:“且万姓莫不係心於公,整众入朝,内外孰不欣戴。”《新唐书·卫次公传》:“太子虽久疾,冢嫡也,内外係心久矣。”
(2).挂心。《二刻拍案惊奇》卷七:“想着 董氏 一家飘零四散, 元广 妻女被人占据,亦且不知去向,日夜係心。” ——《漢語大詞典》
筑 ( 築 ) zhù/zhú《國語辭典》
筑 [ zhú ]
名- 樂器名。古代弦樂器,形狀似琴,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的不同,今已失傳。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 大陸地區貴州省會貴陽市的簡稱。
居 jū《國語辭典》
居 [ jū ]
动- 住。《论语·学而》:「居无求安」。《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
- 坐下。《论语·阳货》:「居,吾语汝。」
- 存积、储存。如:「奇货可居」。《汉书·卷五九·张汤传》:「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
- 处、位于。《孟子·离娄上》:「居下位而不获于上。」唐·刘禹锡〈咏史〉诗二首之二:「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 占有。《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 存有、怀著。如:「居心叵测」。
- 住所。如:「故居」、「新居」、「迁居」。
- 住宅、茶楼、饭馆等场所的称号用字。如:「为善长乐居」、「明湖居」、「德林居」。
- 姓。如明代有居节。
居 [ jī ]
助-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的语气。《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谁居?其孟椒乎!」《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郊外 jiāo wài
(1).指距都邑百里之外的地方。《墨子·尚贤上》:“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 孙诒让 间诂:“《周礼·载师》, 杜子春 注云:‘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又引《司马法》云:‘王国百里为郊。’”
(2).泛指城外。 唐 刘禹锡 《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诗:“郊外緑杨阴, 江 中沙屿明。”《水浒传》第十一回:“﹝ 王伦 ﹞动问 柴大官人 近日无恙, 林冲 答道:‘每日只在郊外猎较乐情。’”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在 越国 会稽 郊外,乌云盖野,一线阳光,照着江里停舶的 吴国 战舰船只。”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城外。 唐 刘禹锡 《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诗:“郊外緑杨阴, 江 中沙屿明。”《水浒传》第十一回:“﹝ 王伦 ﹞动问 柴大官人 近日无恙, 林冲 答道:‘每日只在郊外猎较乐情。’”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在 越国 会稽 郊外,乌云盖野,一线阳光,照着江里停舶的 吴国 战舰船只。” ——《漢語大詞典》
好园(好园)
唐 张说 同王仆射山亭饯岑广武羲得言字 琴爵留佳境,山池借好园。 ——《骈字类编》
林 lín《國語辭典》
林 [ lín ]
名- 树木或竹子丛生一处。如:「竹林」、「山林」、「松林」、「防风林」。
- 泛指同类的人或事物荟聚之所。如:「碑林」、「儒林」、「艺林」。《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
- 姓。如清代有林则徐。
- 众多。如:「工厂林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