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苦海翻成天上路,毗卢常照百千灯。

吕岩唐代〕《绝句

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
有人学得这般术,便是长生不死人。
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大千沙界须臾至,石烂松枯经几秋。
或为道士或为僧,混俗和光别有能。
苦海翻成天上路,毗卢常照百千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苦海天上毗卢百千

苦海 kǔ hǎi
(1).佛教指尘世间的烦恼和苦难。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轮迴火宅,沉溺苦海,长夜执固,终不能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勉自修证,勿沦苦海。” 明 李贽 《〈心经〉提纲》:“本无生死可得,故能出离生死苦海,而度脱一切苦厄焉。”
(2).比喻无穷的苦境。 唐 卢纶 《宿石瓮寺》诗:“迴瞻相好因垂泪,苦海波涛何日平?” 宋 文天祥 《泰州》诗:“ 长淮 行不断,苦海望无穷。”《花月痕》第五二回:“奴家倒也不争取虚名,只要早离苦海。”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一家人过了 黄河 ,到了解放区,如今分到了地,脱离苦海。”
(3).指投置平庸诗文的箱笼。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 郑光业 弟兄共有一巨皮箱,凡同人投献,辞有可嗤者,即投其中,号曰苦海。” 清 钱谦益 曾汇集应酬无聊之作,题名《苦海》,殆本此意。《元诗纪事·高明》引 明 高明 《题青山白云图跋》:“此余往日在 越 中録寄 倪君 仲权 之诗,今十餘年矣,意其不投之苦海,则亦当供酱蒙矣。”  ——《漢語大詞典》
翻 fān《國語辭典》

翻 [ fān ]

  1. 反转、覆转。如:「翻身」、「车翻了」。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2. 掀动。如:「翻书」、「翻报纸」。
  3. 越过。如:「翻山越岭」。
  4. 改变。如:「花样翻新」、「翻供」、「翻案」、「翻脸」。
  5. 将某种语言文字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如:「把这段英文翻成中文。」
  6. 飞翔。如:「众鸟翻飞」。唐·李白〈天台晓望〉诗:「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鼇没。」
  1. 反而。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喻世明言·卷四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忠臣翻受奸臣制,肮脏英雄泪满襟。」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天上 tiān shàng
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漢語大詞典》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1.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3.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4.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5.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6.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7.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毗卢(毗盧)pí lú
(1).佛名。 毗卢舍那 (亦译作 毘卢遮那 )之省称。即 大日如来 。一说,法身佛的通称。 宋 苏辙 《夜坐》诗:“知有 毗卢 一逕通,信脚直前无别巧。”
(2).见“ 毗卢帽 ”。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1.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2. 姓。如汉代有常惠。
  1.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2.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1.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2.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照 zhào《國語辭典》

照 [ zhào ]

  1. 映射。如:「照耀」、「阳光照在窗户上。」
  2. 投映。如:「照镜子」。
  3. 比拟、依据。如:「仿照」、「照猫画虎」、「比照办理」、「照本宣科」。
  4. 比对、核对。如:「对照」。
  5. 通知。如:「照会」、「关照」。
  6. 向著、对著。如:「照头一棍」、「照著敌人开枪」。
  7. 看、顾。如:「照顾」、「照应」、「照料」。
  8. 知晓。如:「心照不宣」。《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臣闻骐骥长鸣,则伯乐照其能;卢狗悲号,则韩国知其才。」
  9. 摄取影像。如:「照相」、「这张像片是新照的。」
  1. 日光。如:「夕照」、「残照」。
  2. 像片。如:「近照」、「玉照」。
  3. 凭证。如:「执照」、「护照」。《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申公道:『钱却有,何以为照?』」
百千 bǎi qiān
成百上千。喻众多。 唐 白居易 《泛春池》诗:“霜竹百千竿,烟波六七亩。”  ——《漢語大詞典》
灯 ( 燈 ) dēng
灯 [ dēng ]
  1. 照明的器具:电~。路~。~火(泛指亮的灯)。~语(通讯方法之一)。~标。
  2. 其它用途的发光、发热装置:红绿~。指示~。酒精~。
  3. 装饰张挂的彩灯:~节。~市。河~。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