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堪嗟
罗邺诗孤剑向谁开壮节流年催我自堪嗟吴宽诗料知刻本来广右醉笔漫灭犹堪嗟 ——《韵府拾遗 麻韵》
清江 qīng jiāng
(1).水色清澄的江。 南朝 梁 何逊 《初发新林》诗:“鐃吹响清江,悬旗出长屿。” 唐 王昌龄 《送窦七》诗:“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2).古 夷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 夷水 即 佷山 清江 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 蜀 人见其澄清,因名 清江 也。” ——《漢語大詞典》
(2).古 夷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 夷水 即 佷山 清江 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 蜀 人见其澄清,因名 清江 也。” ——《漢語大詞典》
东注(东注)
唐 孟浩然 晚春卧病寄张八 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唐 杜甫 得舍弟消息 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宋 苏轼 凤翔八观,并叙 其七 李氏园 东注入深林,林深窗户绿。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得舍弟消息 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宋 苏轼 凤翔八观,并叙 其七 李氏园 东注入深林,林深窗户绿。 ——《骈字类编》
画舸(畫舸)huà gě
画船。 南朝 梁元帝 《赴荆州泊三江口》诗:“莲舟夹羽氅,画舸覆緹油。” 唐 岑参 《早春陪崔中丞泛浣花溪宴》诗:“红亭移酒席,画舸逗江村。” 元 张野 《水龙吟·皇庆癸丑重九登南高峰寄柳汤佐同知》词:“ 浙 浦寒潮, 苏堤 画舸, 吴宫 烟树。” 明 何景明 《送叶生还闽中兼怀郑继之》诗:“ 江 南画舸春柳低,海上茅堂白云满。”参见“ 画船 ”。 ——《漢語大詞典》
西流
唐 崔国辅 渭水西别李崙 不知呜咽水,何事向西流。
唐 高适 同敬八卢五汎河间清河 东流达沧海,西流延滹池。
唐 杜甫 立秋雨院中有作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
唐 刘禹锡 早秋集贤院即事 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
唐 王建 垄头水 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去绕龙城。
唐 彭伉 青云干吕 其二 东起随风暖,西流共日曛。
唐 李洞 上昭国水部从叔郎中 极南极北游,东汎复西流。
宋 苏轼 寓居合江楼 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
元 元好问 镇州与文举百一饮 日月尽随天北转,古今谁见海西流?
元 丁鹤年 登北固山多景楼 城随山北固,潮蹴海西流。 ——《骈字类编》
唐 高适 同敬八卢五汎河间清河 东流达沧海,西流延滹池。
唐 杜甫 立秋雨院中有作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
唐 刘禹锡 早秋集贤院即事 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
唐 王建 垄头水 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去绕龙城。
唐 彭伉 青云干吕 其二 东起随风暖,西流共日曛。
唐 李洞 上昭国水部从叔郎中 极南极北游,东汎复西流。
宋 苏轼 寓居合江楼 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
元 元好问 镇州与文举百一饮 日月尽随天北转,古今谁见海西流?
元 丁鹤年 登北固山多景楼 城随山北固,潮蹴海西流。 ——《骈字类编》
指 zhǐ《國語辭典》
指 [ zhǐ ]
名- 手掌前端分支的部分。如:「手指」。唐·白居易〈新乐府·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一个指头的宽度称为「一指」。如:「三指宽的距离」。
- 用意、主旨。如:「言近指远」。《书经·盘庚上》:「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孟子·告子下》:「愿闻其指。」
- 用手指示。唐·李白〈陌上赠美人〉诗:「遥指红楼是妾家。」
- 朝向、对著。如:「时针正指九点。」、「狙击手把枪管指向甘迺迪。」《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 希望、依赖。如:「指望」、「这老太太就指著她儿子养活呢!」
- 斥责。《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故布衣行此,指于国,不容乡曲。」《汉书·卷八六·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 直立、翘起来。如:「令人发指」。《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长安(長安)cháng ān
(1).古都城名。 汉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东汉 献帝 初、 西晋 愍帝 、 前赵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汉 末绿林、赤眉, 唐 末 黄巢 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汉 城筑于 惠帝 时,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时,号 大兴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东、南、西一带。 唐 末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淳熙八年》:“雪却甚好,但恐 长安 有贫者。”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 冯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挟策 长安 游。” ——《漢語大詞典》
(2). 唐 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淳熙八年》:“雪却甚好,但恐 长安 有贫者。”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 冯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挟策 长安 游。” ——《漢語大詞典》
日下 rì xià
(1).太阳落下去。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既而日下泽宫,筵阑相圃,悵徙蹕之留欢,眷迴鑾之餘舞。” 唐 李峤 《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雨餘林气静,日下山光夕。”
(2).指太阳落下去的地方。形容遥远。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望 长安 於日下,指 吴会 於云间。”
(3).指京都。古代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地为“日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荀鸣鹤 、 陆士龙 二人未相识,俱会 张茂先 坐。 张 令共语…… 陆 举手曰:‘ 云间 陆士龙 。’ 荀 答曰:‘日下 荀 鸣鹤 。’” 徐震堮 校笺:“日下,指京都。 荀 , 潁川 人,与 洛阳 相近,故云。” 唐 钱起 《送薛判官赴蜀》诗:“边陲劳帝念,日下降才杰。” 明 高启 《送王孝廉至京省其父》诗:“君言省覲敢辞苦,况是日下非天涯。”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八章:“ 永明 十年,始于 兴福寺 讲《成实论》。先辈法师,排竞下筵。名振日下,听者千餘。”
(4).目前,目下。《唐大诏令集·政事·咸通七年大赦》:“今南蛮已加招抚,冀就弭寧,日下但严守封疆,且备要害。”《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日下天色且是凉,便放五日也不妨。”
(5).即日,当天。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虎符》:“ 开禧 间, 慈明 阴赞 寧皇 诛 韩侂胄 ……御批云:‘已降御笔付三省, 韩侂胄 已与在外宫观,日下出国门,仰殿前司差兵士三十人防护,不许疎失。’”《三国演义》第二回:“来早设朝,使廷臣奏 董太后 原係藩妃,不宜久居宫中,合仍迁於 河间 安置,限日下即出国门。”《水浒传》第六三回:“﹝太师﹞犒赏三军,限日下起行,大刀阔斧,杀奔 梁山泊 来。”
(6).东方古国名。《尔雅·释地》:“ 觚竹 、 北户 、 西王母 、 日下 ,谓之四荒。” 郭璞 注:“ 觚竹 在北, 北户 在南, 西王母 在西, 日下 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 邢昺 疏:“ 日下 者,谓日所出处其下之国也。” ——《漢語大詞典》
(2).指太阳落下去的地方。形容遥远。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望 长安 於日下,指 吴会 於云间。”
(3).指京都。古代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地为“日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荀鸣鹤 、 陆士龙 二人未相识,俱会 张茂先 坐。 张 令共语…… 陆 举手曰:‘ 云间 陆士龙 。’ 荀 答曰:‘日下 荀 鸣鹤 。’” 徐震堮 校笺:“日下,指京都。 荀 , 潁川 人,与 洛阳 相近,故云。” 唐 钱起 《送薛判官赴蜀》诗:“边陲劳帝念,日下降才杰。” 明 高启 《送王孝廉至京省其父》诗:“君言省覲敢辞苦,况是日下非天涯。”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八章:“ 永明 十年,始于 兴福寺 讲《成实论》。先辈法师,排竞下筵。名振日下,听者千餘。”
(4).目前,目下。《唐大诏令集·政事·咸通七年大赦》:“今南蛮已加招抚,冀就弭寧,日下但严守封疆,且备要害。”《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日下天色且是凉,便放五日也不妨。”
(5).即日,当天。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虎符》:“ 开禧 间, 慈明 阴赞 寧皇 诛 韩侂胄 ……御批云:‘已降御笔付三省, 韩侂胄 已与在外宫观,日下出国门,仰殿前司差兵士三十人防护,不许疎失。’”《三国演义》第二回:“来早设朝,使廷臣奏 董太后 原係藩妃,不宜久居宫中,合仍迁於 河间 安置,限日下即出国门。”《水浒传》第六三回:“﹝太师﹞犒赏三军,限日下起行,大刀阔斧,杀奔 梁山泊 来。”
(6).东方古国名。《尔雅·释地》:“ 觚竹 、 北户 、 西王母 、 日下 ,谓之四荒。” 郭璞 注:“ 觚竹 在北, 北户 在南, 西王母 在西, 日下 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 邢昺 疏:“ 日下 者,谓日所出处其下之国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