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

李鸿章清代〕《入都

其一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其二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其三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其四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衫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其五
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
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其六
桑干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其七
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

其八
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其九
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
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其十
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槐厅谬赴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许多同辈科第年华水源

许多(許多)xǔ duō
(1).如此之多;如此之大。《隋书·裴蕴传》:“ 藴 奏曰:‘此大不逊,天下何处有许多贼!’” 宋 李清照 《武陵春》词:“只恐 双溪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大伯子许多年纪,如今説亲,説什么人是得?”
(2).多少;若干。《西游记》第九一回:“ 唐僧 道:‘贵府至 灵山 还有许多远近?’众僧道:‘此间到都下有二千里,这是我等走过的。西去到 灵山 ,我们未走,不知还有多少路,不敢妄对。’”《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 何太监 道:‘他要许多价值儿?’”《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县主又问客人道:‘你银子是许多?’客人道:‘五十两。’”
(3).很多。《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唐太守 ﹞连相待之意,比平日也冷澹了许多。”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邻居》:“她思想缜密,描写细腻,比其他的同学,高出许多。”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家中人既走了不少,忽然显得空阔许多。”  ——《漢語大詞典》
同辈(同輩)tóng bèi
(1).犹同列,同僚。《隋书·沈光传》:“帝每推食解衣以赐之,同辈莫与为比。”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公﹞为幸臣所谗,与同辈 韩愈 、 李方叔 三人,俱为县令南方。” 宋 辛弃疾 《鹧鸪天·代人赋》词之十一:“书万卷,笔有神,眼看同辈上青云。”
(2).犹同伴,伙伴。 陈毅 《记遗言》诗序:“某女同志渡江遇敌负伤,临殁,同辈皆哭。”
(3).年辈相同。 管桦 《扯碎魔鬼网罗》:“还有同 李子光 一样惨死在‘四人帮’毒手的剧作家 海默 同志,他是我同辈的朋友。”  ——《漢語大詞典》
矜 jīn/qín/guān《國語辭典》

矜 [ jīn ]

  1. 憐惜、憐憫。如:「哀矜」。《書經·泰誓上》:「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論語·子張》:「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2. 敬慎。《書經·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3. 敬重、推崇。《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
  4. 自誇、自負。如:「自矜」。《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1. 莊重自持。如:「矜持」。《論語·衛靈公》:「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 驕傲自大。如:「驕矜」。唐·韓愈〈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辭氣激場,面有矜色。」
  1. 禍亂。《詩經·小雅·菀柳》:「曷以靖之,居以凶矜。」

矜 [ qín ]

  1. 矛或戟的木柄。《文選·賈誼·過秦論》:「鉏櫌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矜 [ guān ]

  1. 老而無妻的人。《詩經·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彊禦。」《禮記·禮運》:「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通「鰥」。
  1. 生病、患病。《詩經·小雅·何草不黃》:「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朕寤寐恫矜,思弭憂釁。」通「瘝」。
科第 kē dì
(1).等级;次第。 汉 陆贾 《新语·本行》:“案纪图録以知性命,表定‘六艺’……科第相序。”
(2).考核官员,评定科别与等第。《汉书·元帝纪》:“﹝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以此科第郎、从官。” 颜师古 注:“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
(3).指科举考试。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连年收科第,若摘頷底髭。” 宋 叶适 《安人张氏墓志铭》:“嗟夫!夫人之教博士,岂科第而已,盖又有名节之训焉。”《老残游记》第三回:“先生本是科第世家,为甚不在功名上讲求,却操此冷业?”
(4).科考及第。 唐 罗隐 《裴庶子除太仆卿因贺》诗:“秩随科第临时贵,官逐簪裾到处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以讲经求科第,支离敷衍,其词愈美,而经愈荒。”
(5).谓参加科考。《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 浙江 温州府 曾有一个廩膳秀才,姓 韩 名 赞卿 ,屡次科第,不得中式。”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同年乃九州四海之人,偶同科第,或登科然后相识,情於何有?”
(6).科第出身。《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上欲相枢密使 魏仁浦 ,议者以 仁浦 不由科第,不可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者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宋时见任官得应举》:“虽中选,止令迁官,而不赐科第。”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年华(年華)nián huá
(1).年岁;年纪。 北周 庾信 《竹杖赋》:“ 潘岳 《秋兴》, 嵇 生倦游, 桓谭 不乐, 吴质 长愁,并皆年华未暮,容貌先秋。”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二折:“争奈年华兮值衰暮,况復朝臣兮无可谋。”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也知道年华不小,年华不小,怎奈这痴魔环绕,把聪明偷盗。”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庞儿不如照片上那么丰满,腰支也不如十年前‘二九年华’时的那般软款了。”
(2).岁月;时光。 唐 许稷 《闰月定四时》诗:“乍觉年华改,翻怜物候迟。” 宋 周邦彦 《过秦楼》词:“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3).谓春光。 唐 张嗣初 《春色满皇州》诗:“何处年华好,皇州淑气匀。韶阳潜应律,草木暗迎春。” 唐 唐彦谦 《曲江春望》诗:“杏艷桃娇夺晚霞, 乐游 无庙有年华。”
(4).指一年中的好时节。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画儿棚子》:“每至腊月,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争购之,亦所以点缀年华也。”
(5).年成。 清 李渔 《凰求凤·避色》:“具瑴玉之兼才,一任年华丰歉。”  ——《漢語大詞典》
付 fù《國語辭典》

付 [ fù ]

  1. 授予、交给。如:「交付」、「托付」。《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原涉传》:「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2. 支出钱财。如:「付款」、「付帐」、「缴付」。
  1. 量词。计算成组成套物品的单位。如:「一付眼镜」、「两付碗筷」。通「副」。
水源 shuǐ yuán
(1).江河发源的地方。《史记·大宛列传》:“﹝贰师﹞乃先至 宛 ,决其水源,移之,则 宛 固已忧困。” 晋 陶潜 《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宋 欧阳修 《晋祠》诗:“行人望祠下马謁,退即祠下窥水源。” 臧克家 《今昔吟·忠烈篇》:“河山光辉照人眼,木本水源想从前。”
(2).指民用水、工业用水或灌溉用水的来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府上的地……水源又好,出水的路又好。”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四二章:“贼军如追赶前去,即在 睢 杞 一带决战,不至于今日断绝水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