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缥缈(縹緲)piāo miǎo
亦作“ 縹眇 ”。亦作“ 縹渺 ”。
(1).高远隐约貌。《文选·木华〈海赋〉》:“羣仙縹眇,餐玉清涯。” 李善 注:“縹眇,远视之貌。” 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楼》诗:“城尖径仄旌斾愁,独立縹緲之飞楼。” 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掛疏桐,漏断人初静。惟见幽人独往来,縹渺孤鸿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孤影,南枝乍冷,见乌鹊縹緲,惊飞栖止不定。” 郭沫若 《星空·天上的市街》:“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2).随风飘扬;随水浮流。 唐 李白 《愁阳春赋》:“縹緲兮翩緜,见游丝之縈烟。” 宋 陈允平 《垂杨》词:“飞花满地谁为扫,甚薄倖,随波縹緲。” 元 许有壬 《太常引·池荷》词之二:“红衣縹緲,清风萧瑟,半醉岸乌巾。”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着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人们颂送驰魂宕魄的天乐。”
(3).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其雅调之清越也,有若縹緲鸞虹,譻譻嫋空。”《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歌声縹緲,直入云霄。”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金石鏗鏘,宫商縹緲。” 李瑛 《笛声》诗:“从哪里飘来一缕笛音,在这僻静的深山缭绕?比幽谷的溪水还清脆,比云中的莺啼还缥缈。”
(4).虚浮;渺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轻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 周振甫 注:“縹緲附俗:虚浮、不切实而依附俗説。” 清 杜荣寿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底事隔年先异兆,人与莲花同縹緲。” 夏曾佑 《小说原理》:“人所乐者,肉身之实事,而非乐此縹渺之空谈也。”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我们这缥缈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5).峰名。 清 吴伟业 《缥渺峰》诗:“兹峯非云高,高与众山别,其下多嵌空,天风吹不折,插根虚无际, 縹緲 为险絶。”注:“ 縹緲峯 : 顾野王 《舆地志》:‘ 縹緲峯 , 洞庭 之最高者。’ 卢熊 《苏州府志》:‘ 包山 最高者为 縹緲峯 。’” ——《漢語大詞典》
(1).高远隐约貌。《文选·木华〈海赋〉》:“羣仙縹眇,餐玉清涯。” 李善 注:“縹眇,远视之貌。” 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楼》诗:“城尖径仄旌斾愁,独立縹緲之飞楼。” 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掛疏桐,漏断人初静。惟见幽人独往来,縹渺孤鸿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孤影,南枝乍冷,见乌鹊縹緲,惊飞栖止不定。” 郭沫若 《星空·天上的市街》:“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2).随风飘扬;随水浮流。 唐 李白 《愁阳春赋》:“縹緲兮翩緜,见游丝之縈烟。” 宋 陈允平 《垂杨》词:“飞花满地谁为扫,甚薄倖,随波縹緲。” 元 许有壬 《太常引·池荷》词之二:“红衣縹緲,清风萧瑟,半醉岸乌巾。”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着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人们颂送驰魂宕魄的天乐。”
(3).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其雅调之清越也,有若縹緲鸞虹,譻譻嫋空。”《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歌声縹緲,直入云霄。”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金石鏗鏘,宫商縹緲。” 李瑛 《笛声》诗:“从哪里飘来一缕笛音,在这僻静的深山缭绕?比幽谷的溪水还清脆,比云中的莺啼还缥缈。”
(4).虚浮;渺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轻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 周振甫 注:“縹緲附俗:虚浮、不切实而依附俗説。” 清 杜荣寿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底事隔年先异兆,人与莲花同縹緲。” 夏曾佑 《小说原理》:“人所乐者,肉身之实事,而非乐此縹渺之空谈也。”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我们这缥缈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5).峰名。 清 吴伟业 《缥渺峰》诗:“兹峯非云高,高与众山别,其下多嵌空,天风吹不折,插根虚无际, 縹緲 为险絶。”注:“ 縹緲峯 : 顾野王 《舆地志》:‘ 縹緲峯 , 洞庭 之最高者。’ 卢熊 《苏州府志》:‘ 包山 最高者为 縹緲峯 。’”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梨花 lí huā
亦作“棃花”。
(1).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 南朝 梁 萧子显 《燕歌行》:“ 洛阳 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明 高启 《饮陈山人园次能翁韵》:“桃花棃花已狼籍,躑躅花开如火炎。”
(2).一种较小的酒杯名。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 陆元光 《回仙録》云:‘…… 回公 曰:饮器中,惟鐘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棃花、蕉叶最小。’”
(3).指梨花枪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你到老营去住几天,请 刘芳亮 将爷指点指点,去掉花枪,回到梨花正宗。”自注:“梨花,即梨花枪,亦即 杨 家枪法。”参见“ 梨花枪 ”。
(4).指梨花大鼓。详“ 梨花大鼓 ”。
(5).旧武器名。参见“ 梨花枪 ”。 ——《漢語大詞典》
(1).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 南朝 梁 萧子显 《燕歌行》:“ 洛阳 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明 高启 《饮陈山人园次能翁韵》:“桃花棃花已狼籍,躑躅花开如火炎。”
(2).一种较小的酒杯名。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 陆元光 《回仙録》云:‘…… 回公 曰:饮器中,惟鐘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棃花、蕉叶最小。’”
(3).指梨花枪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你到老营去住几天,请 刘芳亮 将爷指点指点,去掉花枪,回到梨花正宗。”自注:“梨花,即梨花枪,亦即 杨 家枪法。”参见“ 梨花枪 ”。
(4).指梨花大鼓。详“ 梨花大鼓 ”。
(5).旧武器名。参见“ 梨花枪 ”。 ——《漢語大詞典》
淡妆(淡粧)dàn zhuāng
见“ 淡粧 ”。
亦作“ 淡妆 ”。 淡素的妆饰。 唐 曹邺 《梅妃传》:“妃善属文,自比 谢 女,淡粧雅服,而姿态明秀,不可描画。” 宋 晏殊 《菩萨蛮》词:“染得道家衣,淡妆梳洗时。”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越旦,则姬淡粧至,求謁吾母太恭人。” 茅盾 《子夜》二:“尚在 雷参谋 脑膜上粘着的 吴少奶奶 淡妆的影子也立刻消失了。” ——《漢語大詞典》
亦作“ 淡妆 ”。 淡素的妆饰。 唐 曹邺 《梅妃传》:“妃善属文,自比 谢 女,淡粧雅服,而姿态明秀,不可描画。” 宋 晏殊 《菩萨蛮》词:“染得道家衣,淡妆梳洗时。”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越旦,则姬淡粧至,求謁吾母太恭人。” 茅盾 《子夜》二:“尚在 雷参谋 脑膜上粘着的 吴少奶奶 淡妆的影子也立刻消失了。” ——《漢語大詞典》
依稀 yī xī
亦作“ 依希 ”。亦作“ 依俙 ”。
(1).隐约;不清晰。 南朝 宋 谢灵运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依稀採菱歌,彷彿含嚬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字以训正,义以理宣,而 晋 末篇章,依希其旨。” 宋 梅尧臣 《至和元年四月二十日夜梦觉而录之》诗:“滉朗天开云雾阁,依稀身在凤皇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题句犹存,而淡墨依稀,若将磨灭。”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渴涩的歌喉,早就澜漫沉吟,醉呓依稀。”
(2).相像;类似。《魏书·刘昶传》:“故令班镜九流,清一朝轨,使千载之后,我得髣像 唐 虞 ,卿等依俙元、凯。” 宋 田锡 《贻宋小著书》:“为文为诗,为铭为颂,为箴为赞,为赋为歌,氤氲吻合,心与言会,任其或类於 韩 ,或肖於 柳 ,或依稀於 元 白 ,或髣髴於 李 杜 。”
(3).少许;微少。 唐 黄滔 《祭陈先辈》:“谨以依稀蔬果,一二精诚,愿冥符於肹蠁,申永诀於幽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他是收集‘小摆设’的名人,临末还有依稀的感喟。” ——《漢語大詞典》
(1).隐约;不清晰。 南朝 宋 谢灵运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依稀採菱歌,彷彿含嚬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字以训正,义以理宣,而 晋 末篇章,依希其旨。” 宋 梅尧臣 《至和元年四月二十日夜梦觉而录之》诗:“滉朗天开云雾阁,依稀身在凤皇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题句犹存,而淡墨依稀,若将磨灭。”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渴涩的歌喉,早就澜漫沉吟,醉呓依稀。”
(2).相像;类似。《魏书·刘昶传》:“故令班镜九流,清一朝轨,使千载之后,我得髣像 唐 虞 ,卿等依俙元、凯。” 宋 田锡 《贻宋小著书》:“为文为诗,为铭为颂,为箴为赞,为赋为歌,氤氲吻合,心与言会,任其或类於 韩 ,或肖於 柳 ,或依稀於 元 白 ,或髣髴於 李 杜 。”
(3).少许;微少。 唐 黄滔 《祭陈先辈》:“谨以依稀蔬果,一二精诚,愿冥符於肹蠁,申永诀於幽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他是收集‘小摆设’的名人,临末还有依稀的感喟。” ——《漢語大詞典》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 出名,有名望:~人。~达。
- 名声:令~(好名声)。丑~。
-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 姓。
兰麝(蘭麝)lán shè
兰与麝香。指名贵的香料。《晋书·石崇传》:“ 崇 尽出其婢妾数十人以示之,皆藴兰麝,被罗縠。” 宋 黄庭坚 《寄陈适用》诗:“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 明 徐霖 《绣襦记·逼娃逢迎》:“香消兰麝,香消兰麝。丝索流尘暗锦筝,阶前草色入帘青。” ——《漢語大詞典》
余香(餘香)yú xiāng
(1).残留的香气。《西京杂记》卷一:“中设木画屏风……緑熊席。席毛长二尺餘,人眠而拥毛自蔽,望之不能见,坐则没膝,其中杂熏诸香,一坐此席,餘香百日不歇。” 唐 李商隐 《过伊仆射旧宅》诗:“幽泪欲乾残菊露,餘香犹入败荷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昨日得卿《黄菊赋》,碎翦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餘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2).浓郁的香气。 唐 丘为 《左掖梨花诗》:“冷艷全欺雪,餘香乍入衣。”
(3).其他香气。 唐 王维 《六祖能禅师碑铭》:“林是旃檀,更无杂树,花惟薝卜,不嗅餘香。”
(4).馀下的香料。 三国 魏 曹操 《遗令》:“餘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紆广念於履组,尘清虑於餘香。” ——《漢語大詞典》
(2).浓郁的香气。 唐 丘为 《左掖梨花诗》:“冷艷全欺雪,餘香乍入衣。”
(3).其他香气。 唐 王维 《六祖能禅师碑铭》:“林是旃檀,更无杂树,花惟薝卜,不嗅餘香。”
(4).馀下的香料。 三国 魏 曹操 《遗令》:“餘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紆广念於履组,尘清虑於餘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