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越礼逾矜慎,言怀务闳肆。

屈大均清代〕《咏阮嗣宗

阮籍英雄人,高逸非其志。驱车临广武,大笑楚汉事。

饮酒以轻生,杜康知此意。邻家有好女,蕣华伤萎地。

恸哭涕滂沱,情深岂妖媚。长啸若凤鸾,亦乃途穷泪。

嵇公薄汤武,遗曲广陵坠。越礼逾矜慎,言怀务闳肆。

当日竹林贤,沉冥惟尔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越礼矜慎怀闳肆

越礼(越禮)yuè lǐ
越出礼法的规定;不守规矩。《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 长卿 之才而越礼焉。”《晋书·裴頠传》:“昔 穆叔 不拜越礼之饗,臣亦不敢闻殊常之詔。” 宋 曾巩 《谢杜相公书》:“在丧之日,不敢以世俗浅意,越礼进谢。”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若夫赠芍采兰,偶然越礼,人情物理,大抵不殊。”  ——《漢語大詞典》
逾 yú《國語辭典》

逾 [ yú ]

  1. 越过、超过。如:「逾墙」、「逾时不候」、「年逾六十」。唐·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诗:「著书逾十年,幽颐靡不推。」宋·苏辙〈六国论〉:「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2. 经历、经过。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时更七代,数逾千祀。」唐·柳宗元〈睢阳庙碑〉:「浩浩烈士,不闻济师。兵食歼焉,守逾三时。」
  1. 更加。《淮南子·原道》:「不足以禁奸塞邪,乱乃逾滋。」《明史·卷二九五·忠义传七·王励精传》:「其墨迹久逾新,涤之不灭。」
矜慎 jīn shèn
谨严慎重。 唐 薛逢 《送沉单作尉江都》诗:“少年作尉须矜慎,莫向楼前坠马鞭。”《明史·虞谦传》:“帝方矜慎刑狱, 谦 等亦悉心奏当。” 梁启超 《雷庵行》:“文章一出惊海内,立言矜慎恒踌躇。”  ——《漢語大詞典》
言 yán《國語辭典》

言 [ yán ]

  1. 说、讲。如:「难言之隐」、「大言不惭」、「苦不堪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 谈论。《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宋·苏轼〈日喻〉:「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3. 陈述。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4. 询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
  5. 告诉、告知。《史记·卷九七·陆贾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1. 话语、所说的话。如:「有言在先」、「忠言逆耳」、「人言可畏」。《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 字。如:「七言诗」、「共三十万言」。《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3. 一句话称为「一言」。如:「一言兴邦」、「一言以蔽之」、「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 学说、言论。如:「一家之言」。《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孤愤》:「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
  5. 姓。如春秋时有言偃。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语助词,无义:➊ ​ 置于句首。《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➋ ​ 置于句中。《易经·系辞上》:「德言盛,礼言恭。」《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言 [ yín ]

  1. 参见「言言」(二)​条。
怀 ( 懷 ) huái《國語辭典》
怀
  1. 「懷 」的異體字。
务 ( 務 ) wù
务 [ wù ]
  1. 事情:事~。任~。公~。特~。不识时~(不认识时代潮流和当前形势)。
  2. 从事,致力:~工。~实(从事或讨论具体的工作)。~虚。当~之急。
  3. 追求:好(hào )高~远。
  4. 必须,一定:~必。~须。除恶~尽。
  5. 旧时收税的关卡(现多用于地名):曹家~(在中国河北省)。
  6. 姓。
闳肆(閎肆)hóng sì
宏伟恣肆。 宋 曾巩 《〈李白诗集〉后序》:“ 白 之诗连类引义,虽中於法度者寡,然其辞閎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 宋 陆游 《〈吕居仁集〉序》:“故其诗文,汪洋閎肆,兼备众体。”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三:“﹝ 王鬱 ﹞为文閎肆奇古,动輒数千百言。” 清 吴汝纶 《与杨伯衡论方刘二集书》:“若 昌黎 所云‘先醇后肆’者,盖谓既醇之后,即纵所欲言,皆不失其为醇耳;非谓先能醇厚,而后始求閎肆也。”参见“ 閎中肆外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