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浦外金波浩浩,城头玉漏迟迟。

邓云霄明代〕《季夏望日博罗韩煦仲过访镜园晚泛木兰堂玩月以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为韵得六言十首 其十

浦外金波浩浩,城头玉漏迟迟。斗有十千美酒,人逢三五佳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金波浩浩城头玉漏迟迟

浦 pǔ《國語辭典》

浦 [ pǔ ]

  1. 河岸、水边。《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宋·王安石〈题燕侍郎山水图〉:「往时濯足荡湘浦,独上九嶷寻二女。」
  2. 泛指池塘等水面。如:「荷浦」、「莲浦」。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二首之一:「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宋·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词:「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3. 河川主、支流汇合处或入海口。唐·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诗:「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宋·柳永〈煮海歌〉:「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4.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浦仁裕。
外 wài《國語辭典》

外 [ wài ]

  1. 不属于某一定的范围内均称为「外」。相对于「内」而言。如:「内外」、「门外」、「屋外」。
  2. 特指外国。如:「古今中外」、「对外贸易」。
  3. 戏曲中的脚色名称,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外扮沈公宪,净扮张燕筑,小旦扮寇白门,丑扮郑妥娘同上。」也称为「老外」。
  1. 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如:「外币」、「外地」、「外族」。
  2. 母亲、出嫁的姊妹、女儿家的亲戚称为「外」。如:「外祖父」、「外甥」、「外孙」。
  3. 别的、其他的。如:「外一章」、「外一首」。《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
  4. 不是正式的。如:「外号」、「外史」。
  1. 疏远。《易经·否卦·彖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
  2. 处于……之外。《国语·晋语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
  3. 背叛。《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金波 jīn bō
(1).谓月光。《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日华燿以宣明。” 颜师古 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 南朝 齐 谢朓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金波丽 鳷鹊 ,玉绳低 建章 。” 宋 司马光 《闰正月十五日夜监直对月怀诸同舍》诗之一:“雾浄金波溢,天开碧幕空。”
(2).借指月亮。 唐 白居易 《对琴待月》诗:“玉軫临风久,金波出雾迟。” 唐 羊士谔 《和武相早朝中书候传点书怀奉呈》:“耿耿金波缺,沉沉玉漏稀。” 明 李瀚 《十五夜立秋对月》诗:“金波圆静夜,银汉近前楹。”
(3).反射着耀眼光芒的水波。 南朝 梁武帝 《七喻·如炎》诗:“金波扬素沫,银浪翻緑萍。”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
(4).酒名。亦泛指酒。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七:“﹝ 张次贤 ﹞尝记天下酒名,今著於此:后妃家……河间府金波,又玉醖。”《全元散曲·柳营曲·晋王出寨》:“众番官齐打手,众侍女捧金波。” 明 王九思 《驻马听·四时行乐》套曲:“满饮金波,琵琶一曲把闲愁弹破。”  ——《漢語大詞典》
浩浩 hào hào
(1).水盛大貌。《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孔 传:“浩浩,盛大若漫天。” 南朝 宋 鲍照 《梦还乡》诗:“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 宋 王安石 《送长倩归辉州》诗:“ 江 海收百川,浩浩谁能量?”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故当潦水之大,洪流万顷,浩浩怀山襄陵。”
(2).广大无际貌。《诗·小雅·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孔颖达 疏:“浩浩然,广大之旻天。” 唐 刘沧 《春日旅游》诗:“浩浩晴原人独去,依依春草水分流。” 明 邢昉 《过王雨若故庐》诗:“鶗鴂鸣桑田,云山漫浩浩。” 郁达夫 《采石矶》:“窗外的几株梧桐树叶,在这浩浩的白日里,虽然无风,也萧索地自在凋落。”
(3).谓胸怀开阔坦荡。《孔子家语·弟子行》:“其骄大人也,常以浩浩。” 唐 白居易 《咏意》:“身心一无繫,浩浩如虚舟。” 宋 陆游 《道室试笔》诗:“等是胸中不浩浩, 乐天 莫笑 季伦 痴。” 清 平云 《孤儿记·绪言》:“戚戚之尤,乃或转为浩浩。”
(4).风势强劲貌。 唐 元稹 《送侍御之岭南》诗:“颶风狂浩浩,韶石峻崭崭。”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词:“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明 许承钦 《苍峡》诗:“天风夹两翼,浩浩凌大荒。”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词:“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
(5).声音宏大。 唐 柳宗元 《故大理事柳君墓志》:“浩浩呻呼,革为和声。” 元 耶律楚材 《过阴山和人韵》:“ 阴山 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明秋溪。” 清 吴伟业 《阆州行》:“只有 嘉陵江 ,江声自浩浩。”
(6).引申为喧闹。 唐 元稹 《江边四十韵》:“犬惊狂浩浩,鸡乱响嘐嘐。”《旧唐书·柏耆传》:“ 元和 十五年, 王承元 归国,移镇 滑州 ,朝廷赐 成德军 赏钱一百万贯,令諫议大夫 郑覃 宣慰军人,赏钱未至,浩浩然腾口。” 宋 苏轼 《真兴寺阁》诗:“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漢語大詞典》
城头(城頭)chéng tóu
城墙上。 唐 王昌龄 《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乾。” 元 萨都剌 《高邮城晓望》诗:“城上高楼城下湖,城头画角晓呜呜。” 鲁迅 《无题》诗:“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漢語大詞典》
玉漏 yù lòu
古代计时漏壶的美称。 唐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宋 杨万里 《病中夜坐》诗:“玉漏听来更二点,烛花剪了晕重开。” 清 厉鹗 《拆桂令·题殿画乞巧图》散曲:“听玉漏迟迟五更,拜银湾脉脉双星。” 龚骞 《无题》诗:“玉漏有声沉画角,金釵无计叩重门。”  ——《漢語大詞典》
迟迟(遲遲)chí chí
亦作“遟遟”。
(1).徐行貌。《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毛 传:“迟迟,舒行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 王逸 注:“迟迟,行貌。” 洪兴祖 补注:“迟迟,来迟也。” 唐 来鹄 《古剑池》诗:“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再生缘》第二一回:“但见他,进步迟迟谢翠华,恍如玉树趁风斜。”
(2).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朱熹 集传:“迟迟,日长而暄也。”《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宋 柳永 《林钟商·古倾杯》词:“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绕长隄芳草。” 元 朱庭玉 《翠裙腰·闺思》曲:“雨餘花落莓苔地,巢燕啄香泥。柳绵点水浮萍碎,景迟迟。” 戴望舒 《过旧居》诗:“这样迟迟的日影,这样温暖的寂静,这片午炊的香味,对我是多么熟稔。”
(3).长远。《诗·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飢。” 毛 传:“迟迟,长远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遟遟前涂尽,依依造门基。”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岂知二十年,道路犹迟迟。” 明 徐祯卿 《留别边子》诗:“驱车何迢迢,迢迢復迟迟。”
(4).长久。《诗·商颂·长发》:“昭假迟迟,上帝是祗。” 马瑞辰 通释:“迟迟,正状其昭假之久。” 宋 王禹偁 《次韵和朗公见赠》:“欲问劳生心扰扰,强酬佳句思迟迟。”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那夜月明,又听着这琴声,我迟迟不忍下舱去。”
(5).渐渐地;慢慢地。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或得要道之诀,或值不羣之师,而犹恨恨於老妻弱子,眷眷於狐兔之丘,迟迟以臻殂落,日月不觉衰老。”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一:“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一本作“ 迟迟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媪﹞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 赵树理 《福贵》:“这时候,老领工又寻他上工,他说:‘迟迟再说吧!我还不定住不住啦!’”
(6).晚;延迟。 唐 司空图 《僧舍贻友人》诗:“旧山归有阻,不是故迟迟。” 元 张可久 《粉蝶儿·春思》套曲:“芳信归鸿杳杳,盼音书双鲤迟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每欲扶两櫬归葬故里,以资斧未办,姑犹迟迟。” 骆宾基 《寂寞》:“为了能够碰见她们俩,我迟迟到黄昏才去。”
(7).舒缓,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 孙希旦 集解:“威仪迟迟,行礼以和而从容不迫也。” 唐 张乔 《孤云》诗:“舒卷因风何所之,碧天孤影势迟迟。”
(8).眷念貌;依恋貌。《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悽悽焉,有思心则声迟迟然。” 汉 班昭 《东征赋》:“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箕子》诗:“去乡之感,犹有迟迟。” 宋 贺铸 《浪淘沙》词:“敛泪復牵衣,私语迟迟,可怜谁会两心期。”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一:“回首意迟迟,欲行未忍遽。”
(9).迟疑。《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遟遟於岐路之閒也。” 李贤 注:“遟遟,疑不前之貌也。” 宋 苏舜钦 《闻见杂录》:“ 乖崖 明日至门首,俟其僕出,即曰:‘我白汝主,假汝至一亲家。’僕迟迟,强之而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文元 道:‘汝等迟迟,且着你看一个样!’颼的一箭,已把内中一个射下马来死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