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近现代〕《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虎踞龙盘胜昔天翻地覆

虎踞龙盘(虎踞龍盤)hǔ jù lóng pán
亦作“ 虎据龙蟠 ”。亦作“ 虎踞龙蟠 ”。 形容地势极峻峭险要。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昔之虎据龙蟠,加以黄旂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悴。” 唐 雍陶 《河阴新城》诗:“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宋 辛弃疾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词:“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清 倪瑞璿 《金陵怀古》诗:“ 石头 天险壮层城,虎踞龙蟠旧有名。”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胜昔(胜昔)
南史鱼复侯子响传上改董蛮名为仲舒谓曰今日仲舒何如昔日仲舒答曰昔日仲舒出自私庭今日仲舒泽自天帝以此言之胜昔远矣上称善  ——《韵府拾遗 陌韵》
天翻地覆 tiān fān dì fù
(1).形容发生根本的变化。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诗之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宋 文天祥 《立春》诗:“天翻地覆三生劫,岁晚江空万里囚。”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三:“在他们人生道路上发生了一个天翻地覆的重大事件。是的,这就是解放。”
(2).形容秩序大乱。《红楼梦》第二五回:“ 宝玉 一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的天翻地覆。”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七章:“女的一定会使出各种手段,撒娇撒痴的闹的天翻地覆。”  ——《漢語大詞典》
慨 kǎi《國語辭典》

慨 [ kǎi ]

  1. 参见「[[慷慨]]」条。
  1. 悲叹、感伤。汉·班彪〈北征赋〉:「抚长剑以慨息。」宋·王安石〈少狂喜文章〉:「拨书置左右,仰屋慨平生。」

慨 [ ​kài ]

  1. (一)​之又音。
而 ér《國語辭典》

而 [ ér ]

  1. 两颊上的毛。《说文解字·而部》:「而,须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诗经·大雅·桑柔》:「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左传·定公十四年》:「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2. 我。《战国策·赵策一》:「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1.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壮而老」。
  2. 能、可以。《战国策·齐策六》:「齐多知而解此环不?」《淮南子·原道》:「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1. 之、的。《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淮南子·人间》:「虞之与虢,相恃而势也。」
  2. 以。如:「从今而后」、「自此而下」。《易经·系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孟子·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
  1. 才、始。表时间。《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2. 犹。《论语·阳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孟子·告子下》:「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1. 和、与。《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
  2. 并且。《书经·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 则、就。《易经·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左传·襄公十八年》:「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可,君而继之。」
  4. 如、若。《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 因而、所以。《左传·成公八年》:「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汉·刘向《说苑·卷一九·修文》:「情动于中,而形于声。」
  6. 然而、但是、却。表转折之意。《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孟子·离娄下》:「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
  7. 尚且。《庄子·天道》:「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之道乎?」《淮南子·人间》:「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1. 用于句末,相当于「兮」、「罢了」。《诗经·齐风·著》:「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2. 用于句首,相当于「岂」、「难道」。《论语·颜渊》:「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事晋,未敢携贰,况卫在君之宇下,而敢有异志?」
  3. 用于形容词或副词的语尾,无义。《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何能择?」
慷 kāng《國語辭典》

慷 [ kāng ]

  1. 参见「慷慨 」条。

慷 [ ​kǎng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