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生死不可料,何哉为泰否。

刘黻宋代〕《和谭学士见寄

大道久磔裂,啾啾夸毗子。
彷佛皮毛鲜,孰探古人髓。
我亦坐兹疾,默阒照非是。
束身云瘴乡,凡论悉掩耳。
梦不到伊傅,志惟高角绮。
人生驹过隙,鹿鹿何时已。
耽书夜不睡,省事日高起。
疏苧寒亦燠,硬菜苦犹美。
非忘漆室忧,莫救沙界痏。
生死不可料,何哉为泰否。
佛祖显云封,道源开岭趾。
谁云筑底邦,亶为通德里。
庐陵有可人,访梅一至此。
扣我理义关,无言但心只。
新篇发天趣,步骤古诗史。
穷通从所择,柔舌与刚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生死不可泰否

生死 shēng sǐ
(1).生和死;生或死。《荀子·礼论》:“礼者,谨於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 唐 白居易 《梦裴相公》诗:“五年生死隔,一夕魂梦通。” 曹禺 《雷雨》第四幕:“今天离开,你们无论生死,就永远不要见我了。”
(2).偏指死。《韩非子·解老》:“所谓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资财也。” 陈奇猷 集释引 王先慎 曰:“谓能死节。” 唐 蒋防 《霍小玉传》:“鄙拙庸愚,不意顾盼,倘垂採録,生死为荣。”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用以表示坚决。犹死活。《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于是,﹝ 月娘 ﹞生死把大妗子留下了。” 克非 《春潮急》三十:“我当初说要那样写,才好做帐,你生死不依从嘛!”
(4).偏指生;永生。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今吾与 文畅 ,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寧可不知其所自邪!”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某﹞固可赎其前罪,还其本身。便当遁迹尘中,栖心物外,澄清一气,生死长存。”
(5).使生或死。《新唐书·回鹘传上》:“ 迦斯 还,可汗等出劳,皆俯伏言废立状,唯大相生死之。”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秦汉重县令客》:“ 秦 汉 之时,郡守县令之权极重,虽一令之微,能生死人。”
(6).特指使人死而复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信勇公》:“且天朝已擒我,不即诛復释还,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7).谓视如生死大事。 清 钱谦益 《父克济加赠中大夫太仆寺卿》:“﹝某之父﹞捐貲让产,视财贿如毫毛;排难解纷,以然诺为生死。”
(8).谓相互间彼生我死,不可调和。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刚才在山上碰见的正是他的生死的敌人。”
(9).佛教谓流转轮回。后道教亦用之。 晋 道安 《〈人本欲生经〉序》:“生者,生死也。人在生死,莫不浪滞於三世,飘縈於九止,绸繆八缚者也。”《法苑珠林》卷八一:“当发行慈心,念怨如善友,展转枉生死,悉曾为亲族。”《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弟子蒙我师度脱,超离生死。”  ——《漢語大詞典》
不可 bù kě
(1).不可以;不可能。《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 前蜀 韦庄 《章台夜思》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迴。”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爸爸十岁的时候,家中就为他请了个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作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
(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犹不堪。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去年重阳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6).指缺点、过错。 宋 王安石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  ——《漢語大詞典》
料 liào《國語辭典》

料 [ liào ]

  1. 可供制造、使用或参考的事物。如:「材料」、「原料」、「香料」、「颜料」、「史料」、「资料」。
  2. 诗文、讲话的题材。如:「笑料」、「诗料」。
  3. 禽畜所食用或供给植物养分的物品。如:「肥料」、「草料」、「饲料」。
  4. 人的材质。如:「他不是块读书的料。」
  5. 量词。计算中药一定剂量的单位。《红楼梦·第三回》:「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1. 估量、猜度。如:「预料」、「不出所料」、「料事如神」。宋·辛弃疾〈贺新郎 ·甚笑吾衰矣〉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2. 称量、计算、清点。《国语·周语上》:「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三国吴·韦昭·注:「料,数也。」
  3. 照顾、处理。如:「照料」、「料理」。《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使 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
  4. 丢掉、扔下。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别人家的哇哇,料在金水桥河下便了。」《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我何不把这银子料在水里,也砰地响一声?」通「撂」。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哉 zāi《國語辭典》

哉 [ zāi ]

  1. 始。《尔雅·释诂》:「哉,始也。」
  1. 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如:「何足道哉!」《诗经·邶风·北门》:「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2. 表示惊叹的语气。如:「大哉中华!」。《文选·宋玉·风赋》:「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3. 表示悲哀的语气。如:「呜呼哀哉!」
  4. 表示肯定的语气。《左传·宣公十一年》:「对曰:『犹可辞乎?』王曰:『可哉。』」
  5. 吴语。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海上花列传·第一回》:「比仔从前省得多哉。」同「了 」。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泰否 tài fǒu
《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泰,谓天地交而万物通;否,谓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后以“泰否”指世道盛衰和人事通塞。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膏血竭於内,边防堕於外,岌岌不可终日。説者谓 中国 泰否通塞之机,或决於是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