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编论语半言仁,克复工夫理趣真。

刘黻宋代〕《赋求仁斋和赵使君

一编论语半言仁,克复工夫理趣真。
敛在黄堂三寸地,散为横浦十分春。
元阳有宰群霾伏,太极无边万象陈。
生意源源如谷种,即为天地本来身。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编论语半言克复工夫理趣

一编(一编)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道士 幸阅灵书次,心期赐一编。
宋 陆游 园中把酒示邻曲二首 其二 三亩荒园存故业,一编蠹简得深交。  ——《骈字类编》
论语 lún yǔ
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论语共计20篇,1.2万字  ——《整理自网络》
半言
刘禹锡问大钧赋人或誉之百说徒虚人或排之半言有馀  ——《骈字类编》
仁 rén《國語辭典》

仁 [ rén ]

  1. 親愛。如:「仁民愛物」。
  1. 寬惠善良的德行。如:「仁愛」。《論語·陽貨》:「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2. 有仁德的人。如:「泛愛眾而親仁。」
  3. 一般人。如:「同仁」。通「人」。
  4. 果核中的種子。如:「果仁」、「杏仁」、「桃仁」、「花生仁」。
  5. 姓。如五代時有仁裕。
  1. 寬厚、有德性的。如:「仁政」、「仁心仁術」、「仁人君子」。
  2. 有感覺、感受的。如:「麻木不仁」。
克复(剋復)kè fù
(1).能够恢复。《国语·晋语九》:“基於其身,以克復其所。” 韦昭 注:“始更修之於身,以能復其先。”《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復旧物,永延 汉 祀。”
(2).攻克收复。 三国 蜀 诸葛亮 《为后帝伐魏诏》:“除患寧乱,克復旧都。”《水浒传》第一一七回:“请陛下早选良将,添调精鋭军马,同保 乌龙岭 关隘,以图退贼,克復城池。”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步》:“ 沪宁 的克复,在看见电报的那天,我已经一个人私自高兴过两回了。”
(3).犹克服。 郭沫若 《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他们不仅把老衰现象克复了,甚至连死亡现象都可以克复。”参见“ 克服 ”。
(1).用武力收复。《晋书·王导传》:“ 导 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剋復神州,何至作 楚 囚相对泣邪?’”《南史·宋纪上》:“公精贯朝日,气陵虹蜺,奋起灵武,大歼羣慝,剋復皇邑,奉歆神祇。”《梁书·武帝纪中》:“ 马仙琕 大破 魏 军,斩馘十餘万,剋復 胊山城 。”《太平广记》卷四八六引 唐 薛调 《无双传》:“ 仙客 捨輜骑警走,归 襄阳 ,村居三年。后知剋復,京师重整,海内无事。乃入京,访舅氏消息。”
(2).恢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遂披帷相见,悲喜交切。控左援绥,同乘至 洛 ,遂为室家,剋復旧好。”  ——《漢語大詞典》
工夫 gōng fū
(1).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艺文不贵,徒消工夫。” 唐 杜荀鹤 《秋日闲居寄先达》诗:“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鬢上知。”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重行整理,又须费一番新工夫。”
(2).指化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 唐 韩偓 《商山道中》诗:“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 宋 陆游 《夜吟》之二:“六十餘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 赵树理 《三里湾》三二:“劳动也不是一天就能练出工夫来的!”
(3).犹工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今日我家里不曾做得了工夫,不好造次住得。” 梁启超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使彼代公做一二分预备工夫,亦於公何损焉。” 茅盾 《子夜》二:“你们要分头到工人中间做工夫。”《红色歌谣·我们穷人心连心》:“白天下田做工夫,夜里个个是红军。”
(4).时间;时光。 唐 元稹 《琵琶诗》:“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听。” 宋 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词:“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清 李渔 《巧团圆·途穷》:“我急急赶去交卷,好进科场,那有工夫讲话。” 刘半农 《瓦釜集·〈手攀杨柳望情哥词〉小序》:“又采到了短歌三四十首,长歌两首,至今还没有工夫整理出来。”
(5).理学家称积功累行、涵蓄存养心性为工夫。《朱子语类》卷六九:“谨信存诚是里面工夫,无迹。” 明 黄绾 《明道篇》卷一:“至 仲尼 出,而大明厥韞,以知止之止指心体,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皆艮止、执中之正脉。”
(6).役夫;役徒。《晋书·范宁传》:“又下十五县,皆使左宗庙,右社稷,準之太庙,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  ——《漢語大詞典》
理趣 lǐ qù
(1).义理情趣。《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每与诸兄论经义,理趣超远,诸兄深以叹伏。”《西游记》第一百回:“主公文辞高古,理趣渊微。”
(2).指思理情致。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右丞 诸作,吐属高华,实宜臺阁;唯《哭殷瑶诗》为特沉痛;《黄花川》《石门》等作,亦能得山水理趣。”  ——《漢語大詞典》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1.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1.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1.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2.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3.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4.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5.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