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四通无窒碍,随时随处阐全真。
李道纯〔元代〕《述工夫 其十三 调燮》
三元大药意心身,着意心身便系尘。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
顿忘物我三花聚,猛弃机缘五气臻。八达四通无窒碍,随时随处阐全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八达(八達)bā dá
(1).道路八面相通。《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八达谓之崇期。” 郭璞 注:“四道交出。”
(2).亦作“ 八闥 ”。八牖。《文选·张衡〈东京赋〉》:“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李善 注:“《大戴礼》曰:‘明堂九室而有八牖。’然九室则九房也,八牖,八达也。” 晋 挚虞 《槐赋》:“开明过於八闥兮,重阴踰乎九房。”
(3). 三国 魏 司马懿 字 仲达 ,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故时号为八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4).称 三国 魏 诸葛诞 等八位闻达之士。《三国志·魏志·诸葛诞传》“ 明帝 恶之,免 诞 官” 裴松之 注引《世语》:“是时,当时俊士散骑尚侍 夏侯玄 、尚书 诸葛诞 、 邓颺 之徒,共相题表,以 玄 畴 四人为四聪, 诞 备 八人为八达。”
(5).称 晋 胡毋辅之 、 谢鲲 等八位放达之士。《晋书·光逸传》:“﹝ 逸 ﹞初至,属 辅之 与 谢鯤 阮放 毕卓 羊曼 桓彝 阮孚 散髮裸裎,闭室酣饮已累日。 逸 将排户入,守者不听, 逸 便於户外脱衣露头於狗竇中窥之而大叫……时人谓之八达。” ——《漢語大詞典》
(2).亦作“ 八闥 ”。八牖。《文选·张衡〈东京赋〉》:“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李善 注:“《大戴礼》曰:‘明堂九室而有八牖。’然九室则九房也,八牖,八达也。” 晋 挚虞 《槐赋》:“开明过於八闥兮,重阴踰乎九房。”
(3). 三国 魏 司马懿 字 仲达 ,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故时号为八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4).称 三国 魏 诸葛诞 等八位闻达之士。《三国志·魏志·诸葛诞传》“ 明帝 恶之,免 诞 官” 裴松之 注引《世语》:“是时,当时俊士散骑尚侍 夏侯玄 、尚书 诸葛诞 、 邓颺 之徒,共相题表,以 玄 畴 四人为四聪, 诞 备 八人为八达。”
(5).称 晋 胡毋辅之 、 谢鲲 等八位放达之士。《晋书·光逸传》:“﹝ 逸 ﹞初至,属 辅之 与 谢鯤 阮放 毕卓 羊曼 桓彝 阮孚 散髮裸裎,闭室酣饮已累日。 逸 将排户入,守者不听, 逸 便於户外脱衣露头於狗竇中窥之而大叫……时人谓之八达。” ——《漢語大詞典》
四通 sì tòng
谓与四方相通。《战国策·魏策一》:“﹝ 魏 ﹞埊四平,诸侯四通。”《史记·天官书》:“仓府廏库,四通之路。”《汉书·律历志》:“绳者,上下端直,经纬四通也。”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窒碍(窒礙)zhì ài
(1).障碍;阻碍。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庶几推行而终有窒碍,乞下有司早议成法。”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赎衫避兵》:“叹穷途多窒碍;死和生,成和败,难闪难猜。” 鲁迅 《准风月谈·“推”的馀谈》:“假如你怕占不到铺位,一早带着行李下船去罢,统舱里全是空铺,只有三五个人们。但要将行李搁下空铺去,可就窒碍难行了。”
(2).不明了;疑难。《朱子语类》卷五二:“须待十分晓得,无一句一字窒碍,方可看别处去。”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但有问难的人,胷中窒碍,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秀州 诗人 吴文溥 ,别十五年,今秋忽来,诗已付梓,读之,转多窒碍,不如从前之明秀。”
(3).执着;拘泥。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拘泥》:“《论语》但云‘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并未云‘子于是日歌则不哭’也。如 颐 ( 程颐 )言则是日欢庆,即闻父母之丧,亦不奔耶?多见其窒碍也已。” ——《漢語大詞典》
(2).不明了;疑难。《朱子语类》卷五二:“须待十分晓得,无一句一字窒碍,方可看别处去。”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但有问难的人,胷中窒碍,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秀州 诗人 吴文溥 ,别十五年,今秋忽来,诗已付梓,读之,转多窒碍,不如从前之明秀。”
(3).执着;拘泥。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拘泥》:“《论语》但云‘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并未云‘子于是日歌则不哭’也。如 颐 ( 程颐 )言则是日欢庆,即闻父母之丧,亦不奔耶?多见其窒碍也已。” ——《漢語大詞典》
随时(隨時)suí shí
(1).顺应时势;切合时宜。《易·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王弼 注:“得时,则天下随之矣。随之所施,唯在于时也;时异而不随,否之道也。”《国语·越语下》:“夫圣人随时以行,是为守时。” 韦昭 注:“随时:时行则行,时止则止。”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祖不得称皇考》:“好古之士,当随时变通,所谓礼从宜也。”
(2).任何时候;不拘何时。 唐 骆宾王 《与程将军书》:“随时任其舒卷,与物同其波流者矣。” 宋 张道洽 《岭梅》诗:“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巴金 《秋》四:“你高兴,随时可以来耍。”
(3).随着季节时令。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夏凉寒燠,随时取适。”
(4).跟随时俗。 明 张居正 《请戒谕群臣疏》:“毋持禄以养交,毋依阿淟涊以随时。” ——《漢語大詞典》
(2).任何时候;不拘何时。 唐 骆宾王 《与程将军书》:“随时任其舒卷,与物同其波流者矣。” 宋 张道洽 《岭梅》诗:“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巴金 《秋》四:“你高兴,随时可以来耍。”
(3).随着季节时令。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夏凉寒燠,随时取适。”
(4).跟随时俗。 明 张居正 《请戒谕群臣疏》:“毋持禄以养交,毋依阿淟涊以随时。” ——《漢語大詞典》
随处(隨處)suí chù
不拘何地;到处。 唐 杜甫 《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诗:“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 明 李贽 《与李惟清书》:“若僕则到处为客,不愿为主,随处生发,无定生处。”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 四川 的区域本来离热带很远,但随处差不多都有榕树。” ——《漢語大詞典》
阐 ( 闡 ) chǎn
阐 [ chǎn ]
- 说明,表明:~明。~发。~述。~释。~弘(阐明弘扬)。
- 开,开辟:“~并天下”。
全真 quán zhēn
(1).保全天性。《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志在守朴,养素全真。”《旧唐书·高祖纪》:“且 老氏 垂化,本贵冲虚,养志无为,遗情物外,全真守一,是谓玄门,驱驰世务,尤乖宗旨。”
(2).即全真教。 明 唐顺之 《赠都督万鹿园四首次思节韵》之一:“几年枯寂学全真,一握兵机运鬼神。”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从前的全真道士,总多少还有点道德,至多不过是背着人偷偷地煨点肉吃罢了。”
(3).指出家的道士。 元 岳伯川 《铁拐李》楔子:“油鑊虽热,全真不傍,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西游记》第三七回:“忽然 钟南山 来了个全真,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白云观》:“真人 登州 栖霞 人,名 处机 ,号 长春子 ,年十九,为全真。” ——《漢語大詞典》
(2).即全真教。 明 唐顺之 《赠都督万鹿园四首次思节韵》之一:“几年枯寂学全真,一握兵机运鬼神。”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从前的全真道士,总多少还有点道德,至多不过是背着人偷偷地煨点肉吃罢了。”
(3).指出家的道士。 元 岳伯川 《铁拐李》楔子:“油鑊虽热,全真不傍,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西游记》第三七回:“忽然 钟南山 来了个全真,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白云观》:“真人 登州 栖霞 人,名 处机 ,号 长春子 ,年十九,为全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