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水调(水調)shuǐ diào
曲调名。 唐 杜牧 《扬州》诗之一:“谁家唱《水调》,明月满 扬州 。”自注:“ 煬帝 凿 汴渠 成,自造《水调》。” 宋 贺铸 《罗敷歌·采桑子》词:“谁家《水调》声声怨?黄叶秋风。”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二》:“《海録碎事》云:‘ 隋煬帝 开 汴河 ,自造《水调》。’按,《水调》及《新水调》,并商调曲也。 唐 曲凡十一迭,前五迭为歌,后六迭为入破。” 清 钱谦益 《十月朔日抵广陵》诗之一:“旧事明月空在眼,新愁《水调》欲沾衣。”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四。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動-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名-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 中華民國的簡稱。
- 姓。如漢代有中京。
-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 半。如:「中夜」、「中途」。
- 正好。如:「適中」。
-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動-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休 xiū/xǔ《國語辭典》
休 [ xiū ]
動- 歇息。如:「休養」、「休憩」。《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息。」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行者休於樹。」
- 停歇、終止。如:「休會」、「休學」。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蕭·香冷金猊〉詞:「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水滸傳·第五一回》:「若孩兒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 辭退官職、工作。如:「退休」。唐·杜甫〈旅夜書懷〉詩:「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唐·白居易〈自問〉詩:「宦途氣味已諳盡,五十不休何日休?」
- 丈夫主動向妻子解除婚約。《水滸傳·第八回》:「我不曾有半些兒點汙,如何把我休了?」《紅樓夢·第六八回》:「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
- 喜悅、快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休。」《新唐書·卷九六·杜如晦傳》:「休戚與我均,何所避?」
- 不要、不可。如:「休想」、「休問」。唐·杜甫〈戲贈友〉詩二首之二:「勸君休歎恨,未必不為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這的是兜率宮,休猜做了離恨天。」
- 美好。如:「休兆」、「休德」。唐·柳宗元〈與邕州李域中丞論陸卓啟〉:「累仕所至,必有休聲。」
- 福祿、吉慶。《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以禮承天之休。」《戰國策·魏策四》:「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 姓。漢封楚元王之子為休侯,後以邑為氏。
- 用於句尾,相當於「罷」、「了」。宋·李清照〈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詞:「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宋·呂勝己〈南鄉子·斗笠棹扁舟〉詞:「笑道漁翁太拙休。」
休 [ xiǔ ]
- 參見「休屠 」條。
休 [ xǔ ]
動- 使溫暖。《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末,蹙於腦而休於氣。」通「煦」。
- 發出痛念、憐惜的聲音。《左傳·昭公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三國志·卷十四·魏書·蔣濟傳》:「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惜别 xī bié
舍不得离别。 南朝 齐 王融 《萧谘议西上夜禁》诗:“徘徊将所爱,惜别在河梁。” 唐 岑参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诗:“惜别冬夜短,务欢杯行迟。” 宋 司马光 《和道粹春寒趋馆马上口占》:“雪华犹惜别,物意倍添新。” 巴金 《家》十九:“ 瑞珏 和 淑英 姐妹们想到 琴 第二天就要回家去,都有一种惜别的心情。” ——《漢語大詞典》
月明千里 yuè míng qiān lǐ
月光普照大地。语本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闕,隔千里兮共明月。”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四折:“今日个月明千里故人来,镜鸞重整向粧臺,这的是换人肌骨夺人胎。”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词之二:“ 代 北 燕 南,应不隔、月明千里。” ——《漢語大詞典》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副-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动-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动-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婵娟(嬋娟)chán juān
(1).姿态美好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嚼清商而却转,增嬋娟以此豸。” 薛综 注:“嬋娟此豸,姿态妖蛊也。”一本作“嬋蜎”。 唐 李商隐 《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嬋娟。” 元 沈禧 《一枝花·赠人》套曲:“腰肢嫋娜,体态嬋娟。”
(2).指美人。 唐 方干 《赠赵崇侍御》诗:“却教鸚鵡呼 桃叶 ,便遣嬋娟唱《竹枝》。” 元 李致远 《新水令·离别》曲:“青锁畔,綉幃前,少箇嬋娟,酬不了少年愿。” 清 洪升 《长生殿·夜怨》:“笑君王见错,把一箇罪废残粧,认是金屋嬋娟。”
(3).形容花木秀美动人。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六:“庭木谁能近?射干復嬋娟。”《文选·成公绥〈啸赋〉》:“藉皋兰之猗靡,荫脩竹之嬋娟。” 李周翰 注:“嬋娟,竹美貌。” 宋 梅尧臣 《邵郎中姑苏园亭》:“薄城万竿嬋娟竹,籐缆繫桥青板船。”
(4).指花木。 宋 晏殊 《采桑子·石竹》词:“试摘嬋娟,贴向眉心学翠鈿。” 宋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诗:“嬋娟一种如冰雪,依倚春风笑野棠。”
(5).形容月色明媚。 唐 刘长卿 《琴曲歌辞·湘妃》:“嬋娟 湘江 月,千载空蛾眉。” 宋 张孝祥 《虞美人》词:“满庭芳草月嬋娟。”
(6).指代明月或月光。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嬋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风吹 列子 归何处?夜夜嬋娟在柳梢。”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长空万里,见嬋娟可爱,全无一点纤凝。”
(7).轻盈飘舞貌。 南朝 梁 沈约 《咏雪应令》:“夜雪合且离,晓风惊復息,嬋娟入綺窗,徘徊騖情极。”
(8).犹婵媛。情思牵萦貌。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情嬋娟而未罢,愁烂漫而方滋。”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一:“虎口何婉孌, 女嬃 空嬋娟。” ——《漢語大詞典》
(2).指美人。 唐 方干 《赠赵崇侍御》诗:“却教鸚鵡呼 桃叶 ,便遣嬋娟唱《竹枝》。” 元 李致远 《新水令·离别》曲:“青锁畔,綉幃前,少箇嬋娟,酬不了少年愿。” 清 洪升 《长生殿·夜怨》:“笑君王见错,把一箇罪废残粧,认是金屋嬋娟。”
(3).形容花木秀美动人。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六:“庭木谁能近?射干復嬋娟。”《文选·成公绥〈啸赋〉》:“藉皋兰之猗靡,荫脩竹之嬋娟。” 李周翰 注:“嬋娟,竹美貌。” 宋 梅尧臣 《邵郎中姑苏园亭》:“薄城万竿嬋娟竹,籐缆繫桥青板船。”
(4).指花木。 宋 晏殊 《采桑子·石竹》词:“试摘嬋娟,贴向眉心学翠鈿。” 宋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诗:“嬋娟一种如冰雪,依倚春风笑野棠。”
(5).形容月色明媚。 唐 刘长卿 《琴曲歌辞·湘妃》:“嬋娟 湘江 月,千载空蛾眉。” 宋 张孝祥 《虞美人》词:“满庭芳草月嬋娟。”
(6).指代明月或月光。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嬋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风吹 列子 归何处?夜夜嬋娟在柳梢。”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长空万里,见嬋娟可爱,全无一点纤凝。”
(7).轻盈飘舞貌。 南朝 梁 沈约 《咏雪应令》:“夜雪合且离,晓风惊復息,嬋娟入綺窗,徘徊騖情极。”
(8).犹婵媛。情思牵萦貌。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情嬋娟而未罢,愁烂漫而方滋。”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一:“虎口何婉孌, 女嬃 空嬋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