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省事 xǐng shì
(1).视事;处理政务。《后汉书·桓焉传》:“ 焉 復入授经禁中,因讌见,建言宜引三公、尚书入省事,帝从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丞相末年,略不復省事,正封籙诺之。自叹曰:‘人言我憒憒,后人当思此憒憒。’”
(2).懂事;明白事理。 唐 韩愈 《与崔群书》:“自省事已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红楼梦》第五一回:“那 袭人 是个省事的。”《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一把鼻涕一把泪,数落女儿不听话,不省事。” ——《漢語大詞典》
(2).懂事;明白事理。 唐 韩愈 《与崔群书》:“自省事已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红楼梦》第五一回:“那 袭人 是个省事的。”《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一把鼻涕一把泪,数落女儿不听话,不省事。” ——《漢語大詞典》
山丹 shān dān
百合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卵形,白色。叶披针形。花红色或紫红色,供观赏。鳞茎可供食用。 唐 王建 《宫词》之四一:“收得山丹红蕊粉,镜前洗却麝香黄。”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所居六咏》之一:“堂前种山丹,错落玛瑙盘。”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篱落(籬落)lí luò
(1).即篱笆。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贫无僮僕,篱落顿决。荆棘丛於庭宇,蓬莠塞乎阶霤。”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二:“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诗之十四:“列树徧阡陌,东西各纵横。岂容篱落间,採叶惮远行。” 清 赵翼 《野菊》诗:“多少秋芳入贵家,独餘篱落几寒葩。”参见“ 篱笆 ”。
(2).喻外蕃,屏障。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要害之处,通山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国造篱落。” ——《漢語大詞典》
(2).喻外蕃,屏障。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要害之处,通山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国造篱落。” ——《漢語大詞典》
亲人(親人)qīn rén
(1).亲近人;使人感到亲切可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简文 入 华林园 ,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 濠 濮 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引 黄建 《病起入城别勺园》诗:“ 勺园 景物自亲人,别去重来肯厌烦?” 刘半农 《一个小农家的暮》诗:“﹝他﹞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2).亲信。《宋书·鲁爽传》:“ 轨 遣亲人 程整 奉书,规欲归顺。自拔致诚。”《隋书·张衡传》:“帝每令亲人覘 衡 所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陆逊》:“ 逊 遣亲人 韩扁 ,齎表奏报。”
(3).亲近百姓。 唐 皇甫冉 《送令狐明府》诗:“君有亲人术,应令劳者安。”古时因用以称地方长官。《南史·循吏传序》:“昔 汉宣帝 以为‘政平讼理,其惟良二千石乎’。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故长吏之职,号曰亲人。” 唐 张九龄 《上封事》:“亲人之任,宜得其贤;用才之道,宜重其选。”
(4).指直系亲属或配偶。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怎生得个 刘 家门里的亲人来,可也好哩。”《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我父亲只养了我一个儿,我又没个弟兄,巴不得多一个亲人。” 臧克家 《邻居--给墙上燕》诗:“晚上,我留着门等候你,像等候一个迟归的亲人。”
(5).指关系亲近者。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兵船初过群疑寇,及见亲人笑语哗。” ——《漢語大詞典》
(2).亲信。《宋书·鲁爽传》:“ 轨 遣亲人 程整 奉书,规欲归顺。自拔致诚。”《隋书·张衡传》:“帝每令亲人覘 衡 所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陆逊》:“ 逊 遣亲人 韩扁 ,齎表奏报。”
(3).亲近百姓。 唐 皇甫冉 《送令狐明府》诗:“君有亲人术,应令劳者安。”古时因用以称地方长官。《南史·循吏传序》:“昔 汉宣帝 以为‘政平讼理,其惟良二千石乎’。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故长吏之职,号曰亲人。” 唐 张九龄 《上封事》:“亲人之任,宜得其贤;用才之道,宜重其选。”
(4).指直系亲属或配偶。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怎生得个 刘 家门里的亲人来,可也好哩。”《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我父亲只养了我一个儿,我又没个弟兄,巴不得多一个亲人。” 臧克家 《邻居--给墙上燕》诗:“晚上,我留着门等候你,像等候一个迟归的亲人。”
(5).指关系亲近者。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兵船初过群疑寇,及见亲人笑语哗。” ——《漢語大詞典》
海燕(海鷰)hǎi yàn
(1).燕子的别称。古人认为燕子产于南方,须渡海而至,故名。 唐 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 卢 家少妇鬱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宋 陆游 《春晚泛湖归偶成》诗:“分泥海燕穿花径,带犊 吴 牛傍柳阴。” 宁调元 《哲夫》诗:“枯荷着雨怜秋意,海燕结巢隐画梁。”
(2).一种小型海鸟。海燕科。鼻孔都成管状,位于上喙背面,左右相接。食水生动物。 曹禺 《雷雨》第三幕:“在无边的海上……有一只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
海鷰:一种海洋动物。《南齐书·五行志》:“ 永明 九年, 盐官县 石浦 有海鱼乘潮来,水退不得去,长三十餘丈,黑色无鳞,未死,有声如牛,土人呼为海鷰,取其肉食之。” ——《漢語大詞典》
(2).一种小型海鸟。海燕科。鼻孔都成管状,位于上喙背面,左右相接。食水生动物。 曹禺 《雷雨》第三幕:“在无边的海上……有一只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
海鷰:一种海洋动物。《南齐书·五行志》:“ 永明 九年, 盐官县 石浦 有海鱼乘潮来,水退不得去,长三十餘丈,黑色无鳞,未死,有声如牛,土人呼为海鷰,取其肉食之。” ——《漢語大詞典》
并 ( 並 併 ) bìng/bīng《國語辭典》
并 [ bìng ]
动- 合。《文选·曹冏·六代论》:「自此之后,转相攻伐,吴并于越,晋分为三鲁,灭于楚,郑兼于韩。」通「并」。
- 兼有。《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非臣毁宗,夷族所能上报,喜惧参并,悲惭哽结。」《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 一齐。《战国策·燕策二》:「(蚌、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文选·左思·吴都赋》:「盖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通「并」。
- 用于否定词之前,以加强否定语气,带有反驳的意味。如:「你以为他笨,我并不认为如此。」通「并」。
- 而且。如:「我支持这项决定,并加以宣导。」通「并」。
并 [ bīng ]
名- 参见「并州 」条。
- 大陆地区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庭 tíng《國語辭典》
庭 [ tíng ]
名- 厅堂、正房。《说文解字·广部》:「庭,宫中也。」清·段玉裁·注:「宫者,室也。室之中曰庭。」《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 院子、大厅台阶前的空地。如:「庭院」。《文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 泛称宽阔的地方。如:「大庭广众」。
- 审理诉讼案件的场所。如:「法庭」、「开庭」、「民事庭」。
- 额头。如:「天庭饱满」、「庭阙不张」。
檐 yán《國語辭典》
檐 [ yán ]
- 同「簷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