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长城(長城)cháng chéng
(1).供防御用的绵亘不绝的城墙。 春秋 战国 时各国出于防御目的,分别在边境形势险要处修筑长城。《左传·僖公四年》载有“ 楚国 方城 以为城”的话,这是有关 长城 的最早记载。 战国 时 齐 、 楚 、 魏 、 燕 、 赵 、 秦 和 中山 等国相继兴筑。 秦始皇 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 匈奴 的南侵,将 秦 、 赵 、 燕 三国的北边 长城 予以修缮,连贯为一。故城西起 临洮 (今 甘肃省 岷县 ),北傍 阴山 ,东至 辽 东,俗称“万里长城”。至今尚有遗迹残存。此后 汉 、 北魏 、 北齐 、 北周 、 隋 各代都曾在北边与游牧民族接境地带筑过长城。 明 代为了防御 鞑靼 、 瓦剌 的侵扰,自 洪武 至 万历 时,前后修筑 长城 达十八次,西起 嘉峪关 ,东至 辽 东,称为“边墙”。 宣化 、 大同 二镇之南, 直隶 、 山西 界上,并筑有内 长城 ,称为“次边”。总长约6700公里,大部分至今仍基本完好。为世界历史上伟大工程之一。
(2).喻指可资倚重的人或坚不可摧的力量。《宋书·檀道济传》:“ 道济 见收,脱幘投地曰:‘乃復坏汝万里之长城。’”《新唐书·隐逸传·秦系》:“ 长卿 自以为五言长城, 系 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 宋 陆游 《书愤》诗:“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鬢已先斑。” 柳亚子 《寄朱玉阶总司令延安》诗:“武力由来属民众, 中华 民族此长城。” ——《漢語大詞典》
(2).喻指可资倚重的人或坚不可摧的力量。《宋书·檀道济传》:“ 道济 见收,脱幘投地曰:‘乃復坏汝万里之长城。’”《新唐书·隐逸传·秦系》:“ 长卿 自以为五言长城, 系 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 宋 陆游 《书愤》诗:“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鬢已先斑。” 柳亚子 《寄朱玉阶总司令延安》诗:“武力由来属民众, 中华 民族此长城。”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形-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名-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巍巍 wēi wēi
(1).崇高伟大。《论语·泰伯》:“巍巍乎! 舜 禹 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何晏 集解:“巍巍,高大之称。”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奉本》:“ 孔子 曰:‘唯天为大,唯 尧 则之,则之者大也,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明 方孝孺 《身修思永堂记》:“巍巍高出乎往古而开久大之业者,皆身修思永之明效,而百王之取法者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绪论》:“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
(2).形容词后缀。 明 冯惟敏 《雁儿落·题刘伊坡寿域》套曲:“栽培的颤巍巍锦中花,摆列着酷烈烈香醪瓮。” ——《漢語大詞典》
(2).形容词后缀。 明 冯惟敏 《雁儿落·题刘伊坡寿域》套曲:“栽培的颤巍巍锦中花,摆列着酷烈烈香醪瓮。” ——《漢語大詞典》
千古 qiān gǔ
(1).久远的年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唐 李白 《丁都护歌》:“君看石 芒 碭 ,掩泪悲千古。”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谁言 张处士 ,雄笔映千古。”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贪鄙不过一时之嘲,学问乃千古之业。” 朱德 《悼左权同志》诗:“ 太行 浩气传千古,留得 清漳 吐血花。”
(2).引申为具有长远存在的价值。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自此以后, 北宋 诸公皆奉 杜 为正宗,而 杜 之名遂独有千古。”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南宋 诸名家,大旨亦不悖於 温 韦 ,而各立门户,别有千古。”
(3).指历史知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 初以才名自詡,目中实无千古。” 清 顾炎武 《哭陈太仆》诗:“早读兵家流,千古在胸臆。”
(4).死的婉辞,表示永别、不朽的意思,常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新唐书·薛收传》:“卒,年三十三。王哭之慟,与其从兄子 元 敬 书曰:‘吾与 伯褒 共军旅间,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岂期一朝成千古也。’” 宋 叶适 《赠夏肯甫》诗:“忽传千古信,虚抱一生疑。” 清 沈涛 《瑟榭丛谈》卷下:“尝慨志乘失修,义烈事多湮没弗彰,得 子文 此诗,两僕千古矣。” 巴金 《寒夜》二九:“上款写‘ 又安 先生千古’,下款写‘一中书局挽’。” ——《漢語大詞典》
(2).引申为具有长远存在的价值。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自此以后, 北宋 诸公皆奉 杜 为正宗,而 杜 之名遂独有千古。”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南宋 诸名家,大旨亦不悖於 温 韦 ,而各立门户,别有千古。”
(3).指历史知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 初以才名自詡,目中实无千古。” 清 顾炎武 《哭陈太仆》诗:“早读兵家流,千古在胸臆。”
(4).死的婉辞,表示永别、不朽的意思,常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新唐书·薛收传》:“卒,年三十三。王哭之慟,与其从兄子 元 敬 书曰:‘吾与 伯褒 共军旅间,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岂期一朝成千古也。’” 宋 叶适 《赠夏肯甫》诗:“忽传千古信,虚抱一生疑。” 清 沈涛 《瑟榭丛谈》卷下:“尝慨志乘失修,义烈事多湮没弗彰,得 子文 此诗,两僕千古矣。” 巴金 《寒夜》二九:“上款写‘ 又安 先生千古’,下款写‘一中书局挽’。” ——《漢語大詞典》
表 ( 錶 ) biǎo《國語辭典》
表 [ biǎo ]
名- 外衣。《說文解字·衣部》:「表,上衣也。」清·段玉裁·注:「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明·袁宏道〈雨後遊六橋記〉:「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
- 標識。《管子·君臣上》:「民有疑惑貳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則百姓之與間,猶揭表而令之止也。」唐·尹知章·注:「表,謂以本為標,有所告示也。」
- 事物外在的一面。如:「外表」、「江表」、「虛有其表」、「出人意表」。《左傳·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文選·潘岳·西征賦》:「或從容傅會,望表知裡。」
- 模範、榜樣。如:「表率」、「為人師表」。《文選·班固·幽通賦》:「保身遺名,民之表兮。」
- 古代臣子呈給帝王的一種奏章。如三國蜀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表〉:「古者獻言於君,皆稱上書。漢定禮儀,乃有四品,其三曰表,然但用以陳請而已。後世因之,其用寖廣。」
- 石碑。《漢書·卷七五·李尋傳》:「千里立表,萬里連紀。」
- 墓表、墓誌。如宋代歐陽修的〈瀧岡阡表〉。
- 分格或分項以列記事物的文件。如:「報表」、「課表」、「統計表」、「調查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 人除正名以外的其他字號。《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高贊)接口就問說:『此位就是令親顏大官人?前日不曾問得貴表。』錢青道:『年幼無表。』」
- 計時器或計量器。如:「手表」、「電表」。《紅樓夢·第一九回》:「寶玉命取表來看時,果然針已指亥正。」也作「錶」。
- 表親。如:「姑表」、「姨表」、「老表」。
- 泛指行為不檢點的婦女,也多專指妓女。通「婊」。
- 姓。如明代有表貢。
- 加上外衣。《論語·鄉黨》:「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三國魏·何晏·箋:「必表而出之,加上衣。」
- 顯揚、獎勵。《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彩不表於後世也。」
- 傳達、宣布、告訴。如:「閒話不表」、「略表心意」。《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又詔中尉、左右內史,表屬縣草田,欲以償鄠杜之民。」《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真正是沒頭的公事,表過不提。」
- 上奏章奏明某事。《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亮自表後主。」
- 上表推薦。《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傳》:「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
- 鑒察。如:「惟天可表」。《董西廂·卷七》:「負心的天地表!天地表!」
- 裝潢修補書畫。《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我表了個手卷在此,願捐的寫在上面。」通「裱」。
汉 ( 漢 ) hàn
汉 [ hàn ]
- 水名。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
- 天河:银~。云~。气冲霄~。
- 成年男人:~子。老~。
- 汉族,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
- 汉语的简称:英~辞典。
- 中国朝代名:(❶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公元前206-公元220年。❷五代之一,刘知远所建立,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
- 姓。
域 yù《國語辭典》
域 [ yù ]
名- 在一定范围内的地区。如:「区域」、「海域」、「疆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地域广轮之数。」
- 邦国。如:「异域」。唐·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后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 墓地。《旧唐书·卷七九·吕才传》:「古之葬者,并在国都之北,域兆既有常所,何取姓墓之义?」
- 限制。《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
- 居住。《史记·卷二三·礼书》:「人域是域,士君子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