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纵横(縱横)zòng héng
亦作“ 纵衡 ”。
(1).肆意横行,无所顾忌。《后汉书·耿弇传》:“诸将擅命於畿内,贵戚纵横於都内。”《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一夫纵衡,则城池自夷,岂不危哉!” 李善 注:“一夫谓 董卓 也。《汉书》曰:‘纵,恣意。’衡,古‘横’字。”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奸佞》:“陛下宜及少壮,恣意作乐,纵横行之,即是一日快活敌千年。”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读书致身取将相, 关 西鼠子方纵横。”
(2).雄健奔放。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四:“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一:“ 庾信 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世人论诗多以 太白 之纵横超逸为变,而以 杜陵 之整齐严肃为正。” 欧阳山 《苦斗》六六:“六个人开怀畅叙,议论纵横。”
亦作“ 纵衡 ”。
(1).纵向和横向。南北曰纵,东西曰横;经曰纵,纬曰横。 唐 韩愈 《送李翱》诗:“譬如浮江木,纵横岂自知。”《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便信马行来,原来是一座大寺院,门前古槐两株,蔽日参天,墙外是大池,纵横十亩。”
(2).多貌。《文选·左思〈吴都赋〉》:“钩饵纵横,网罟接绪。” 张铣 注:“纵横,言多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放歌行》:“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且遣使纵横,本非令典。”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之五:“路出 西河 望八城,保宫老母泪纵横。”
(3).交错貌。 三国 魏 曹植 《侍太子坐》诗:“清醴盈金觴,肴饌纵横陈。” 宋 王安石 《即事》诗:“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明 归有光 《见村楼记》:“塘浦纵横,田塍如画。”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山下,阡陌纵横,河里畅流着花花的雨水。”
(4).杂乱貌。《孙子·地形》:“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 唐 孟郊 《吊国殇》诗:“徒言人最灵,白骨乱纵横。” 宋 延寿 《万善同归集》卷六:“心空则一道清净,心有则万境纵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几上设色小碟,纵横狼藉。”
(5).分散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纵横骆驛,各有所趣。” 李善 注:“纵横,四散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琴瑟纵横散,舞衣不復缝。”
(6).合纵连横的节缩语。《淮南子·览冥训》:“纵横间之,举兵而相角。” 高诱 注:“ 苏秦 约纵, 张仪 连横。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合为横,故曰纵成则 楚 王,横成则 秦 帝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 者, 齐 临菑 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纵横之士,欲以唇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
(7).横竖,反正。《朱子语类》卷三:“纵横在这里,以屈伸往来之气言之,则来者为神,去者为鬼。”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纵横是做装饰品的,弄得好看一点,觉得于自己的面子上也还可以过得下去罢?” ——《漢語大詞典》
(1).肆意横行,无所顾忌。《后汉书·耿弇传》:“诸将擅命於畿内,贵戚纵横於都内。”《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一夫纵衡,则城池自夷,岂不危哉!” 李善 注:“一夫谓 董卓 也。《汉书》曰:‘纵,恣意。’衡,古‘横’字。”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奸佞》:“陛下宜及少壮,恣意作乐,纵横行之,即是一日快活敌千年。”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读书致身取将相, 关 西鼠子方纵横。”
(2).雄健奔放。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四:“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一:“ 庾信 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世人论诗多以 太白 之纵横超逸为变,而以 杜陵 之整齐严肃为正。” 欧阳山 《苦斗》六六:“六个人开怀畅叙,议论纵横。”
亦作“ 纵衡 ”。
(1).纵向和横向。南北曰纵,东西曰横;经曰纵,纬曰横。 唐 韩愈 《送李翱》诗:“譬如浮江木,纵横岂自知。”《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便信马行来,原来是一座大寺院,门前古槐两株,蔽日参天,墙外是大池,纵横十亩。”
(2).多貌。《文选·左思〈吴都赋〉》:“钩饵纵横,网罟接绪。” 张铣 注:“纵横,言多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放歌行》:“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且遣使纵横,本非令典。”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之五:“路出 西河 望八城,保宫老母泪纵横。”
(3).交错貌。 三国 魏 曹植 《侍太子坐》诗:“清醴盈金觴,肴饌纵横陈。” 宋 王安石 《即事》诗:“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明 归有光 《见村楼记》:“塘浦纵横,田塍如画。”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山下,阡陌纵横,河里畅流着花花的雨水。”
(4).杂乱貌。《孙子·地形》:“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 唐 孟郊 《吊国殇》诗:“徒言人最灵,白骨乱纵横。” 宋 延寿 《万善同归集》卷六:“心空则一道清净,心有则万境纵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几上设色小碟,纵横狼藉。”
(5).分散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纵横骆驛,各有所趣。” 李善 注:“纵横,四散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琴瑟纵横散,舞衣不復缝。”
(6).合纵连横的节缩语。《淮南子·览冥训》:“纵横间之,举兵而相角。” 高诱 注:“ 苏秦 约纵, 张仪 连横。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合为横,故曰纵成则 楚 王,横成则 秦 帝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 者, 齐 临菑 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纵横之士,欲以唇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
(7).横竖,反正。《朱子语类》卷三:“纵横在这里,以屈伸往来之气言之,则来者为神,去者为鬼。”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纵横是做装饰品的,弄得好看一点,觉得于自己的面子上也还可以过得下去罢?” ——《漢語大詞典》
琐细(瑣細)suǒ xì
(1).琐碎,细小。 唐 杜甫 《北征》诗:“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尔朱道士炼朱砂丹》:“﹝道士﹞客於 涪州 ,爱其所产丹砂,虽琐细而皆矢鏃状。”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倘若别的皇帝,一般琐细问题大可不问。”
(2).指琐碎、细小的事物。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夫所谓直笔者……非谓丝毫必録,琐细无遗者也。” 宋 陆游 《读〈老子〉次前韵》:“平生好大忽琐细,焚香读书户常闭。” 茅盾 《动摇》三:“﹝ 方太太 与 陆慕游 ﹞于是开始了家常的琐细的问答。” ——《漢語大詞典》
(2).指琐碎、细小的事物。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夫所谓直笔者……非谓丝毫必録,琐细无遗者也。” 宋 陆游 《读〈老子〉次前韵》:“平生好大忽琐细,焚香读书户常闭。” 茅盾 《动摇》三:“﹝ 方太太 与 陆慕游 ﹞于是开始了家常的琐细的问答。” ——《漢語大詞典》
分毫 fēn háo
形容极细微或极少量。 汉 傅毅 《七激》:“涔养之鱼,膾其鲤魴,分毫之割,纤如髮芒。”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盈乎万钧,必起於錙銖,竦秀凌霄,必始於分毫。”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覬覦分毫,錙銖必较,素所鄙夷,而弗屑者也。” ——《漢語大詞典》
厘 ( 釐 ) lí《國語辭典》
- 「厘 」的异体字。
变化(變化)biàn huà
(1).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孔颖达 疏:“变,谓后来改前;以渐移改,谓之变也。化,谓一有一无;忽然而改,谓之为化。” 汉 贾谊 《鵩鸟赋》:“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宋 戴复古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诗之四:“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艾青 《帐篷》诗:“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
(2).佛教语。谓转换旧形,无而忽有。《坛经·忏悔品》:“一念思量,名为变化。”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谓转换旧形,无而忽有。《坛经·忏悔品》:“一念思量,名为变化。” ——《漢語大詞典》
幽冥 yōu míng
(1).玄远;微妙。《淮南子·说山训》:“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后汉书·冯衍传下》:“ 衍 闻明君不恶切慤之言,以测幽冥之论。”《云笈七籤》卷四四:“太上玄一,九星吐精;三五七变,洞观幽冥。”
(2).幽暗;黑暗。 汉 王符 《潜夫论·明忠》:“夫术之为道也,精微而神;言之不足,而行有餘;有餘,故能兼四海,而照幽冥。” 徐迟 《牡丹》:“ 魏紫 感到大地在她足下裂开一道缝,她往下掉落到幽冥的深渊中。”
(3).引申为暗地里,暗中。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世称 柳下惠 之行,言其能以幽冥自修洁也。”
(4).暗昧;昏庸。《汉书·刘歆传》:“至於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知其原。” 颜师古 注:“幽冥,犹暗昧也。”
(5).幽僻;荒远。《汉书·贾捐之传》:“快心幽冥之地,非所以救助饥饉,保全元元也。”
(6).地府;阴间。《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嗟乎夫子,永安幽冥;人谁不没,达士徇名。” 吕向 注:“幽冥,地下也。” 唐 白居易 《祭弟文》:“岂幽冥道殊,莫苦拘碍;将情爽迁散,杳无觉知。”《明史·刑法志二》:“而不知彼所戕害者,皆含冤蓄愤於幽冥之中。” 戴望舒 《祭月》诗:“他一定是瘦了,过着飘泊的生涯,在幽冥中,但他的忠诚的目光是永远保留着的。”
(7).借指死者。《晋书·礼志中》:“每感念幽冥,而不得终苴絰於草土,以存此痛。” ——《漢語大詞典》
(2).幽暗;黑暗。 汉 王符 《潜夫论·明忠》:“夫术之为道也,精微而神;言之不足,而行有餘;有餘,故能兼四海,而照幽冥。” 徐迟 《牡丹》:“ 魏紫 感到大地在她足下裂开一道缝,她往下掉落到幽冥的深渊中。”
(3).引申为暗地里,暗中。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世称 柳下惠 之行,言其能以幽冥自修洁也。”
(4).暗昧;昏庸。《汉书·刘歆传》:“至於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知其原。” 颜师古 注:“幽冥,犹暗昧也。”
(5).幽僻;荒远。《汉书·贾捐之传》:“快心幽冥之地,非所以救助饥饉,保全元元也。”
(6).地府;阴间。《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嗟乎夫子,永安幽冥;人谁不没,达士徇名。” 吕向 注:“幽冥,地下也。” 唐 白居易 《祭弟文》:“岂幽冥道殊,莫苦拘碍;将情爽迁散,杳无觉知。”《明史·刑法志二》:“而不知彼所戕害者,皆含冤蓄愤於幽冥之中。” 戴望舒 《祭月》诗:“他一定是瘦了,过着飘泊的生涯,在幽冥中,但他的忠诚的目光是永远保留着的。”
(7).借指死者。《晋书·礼志中》:“每感念幽冥,而不得终苴絰於草土,以存此痛。” ——《漢語大詞典》
绝 ( 絕 絶 ) jué
绝 [ jué ]
- 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
- 尽,穷尽:~命。~望。~境。~棋。气~。
- 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
-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
- 一定的,肯定的:~对。~然。
-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
痕迹(痕蹟)hén jì
亦作“ 痕跡 ”。亦作“ 痕蹟 ”。 事物留下的迹象。 唐 寒山 《诗》之二○二:“我家本住在寒山,石巖栖息离烦缘。泯时万象无痕跡,舒处周流徧大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赵牧 不知何许人, 大中 、 咸通 中,斅 李长吉 为短歌,可谓蹙金结绣而无痕蹟。”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古语云:‘大匠不示人以璞。’盖恐人见其斧凿痕迹。”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古文模仿》:“古人作文,摹倣痕迹未化,虽 韩 柳 不免。”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眼睛干巴巴的闭不上,他呆呆的看着那有些雨漏痕迹的顶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