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更忆禁垣归路静,金莲随马散文虹。

张羽明代〕《灯花

画堂银烛映歌钟,醉眼俄惊火树红。
白玉屏深留晚艳,绛纱笼暖护春丛。
阑干清泪非因雨,狼藉残煤总为风。
更忆禁垣归路静,金莲随马散文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更忆禁垣归路金莲随马散文

更忆(更忆)
李子卿听秋虫赋欲梦翻惊方愁更忆  ——《韵府拾遗 职韵》
禁垣 jìn yuán
(1).皇宫城墙。亦指宫中。 唐 孟球 《和主司王起》:“仙籍共知推丽藻,禁垣同得荐嘉名。” 唐 薛奇童 《楚宫词》之二:“日晚梧桐落,微寒入禁垣。”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仰计亘霄路於高阁,隔人烟於禁垣。” 清 姚鼐 《书制军六十寿序》:“其后以忠孝入侍禁垣。”
(2).指宫中官署。《旧唐书·权德舆传》:“居数岁, 岱 卒, 郢 知礼部贡举,独 德舆 直禁垣,数旬始归。”  ——《漢語大詞典》
归路 guī lù
归途;往回走的道路。例如: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漢語大詞典》
静 ( 靜 ) jìng《國語辭典》
  1. 「静 」的异体字。
金莲(金蓮)jīn lián
(1).金制的莲花。事本《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 潘妃 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后因以称美人步态之美。 唐 李商隐 《南朝》诗:“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后蜀 毛熙震 《临江仙》诗:“纵态迷心不足,风流可惜当年。纤腰婉约步金莲。妖君倾国,犹自至今传。”
(2).指女子的纤足。 唐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之二:“玉箸和妆裛,金莲逐步新。”《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将 美娘 绣鞋脱下,去其裹脚,露出一对金莲,如两条玉笋相似。”《孽海花》第六回:“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扎腿小脚管的粉红裤,一对小小的金莲。”
(3).指莲座。呈莲花形的佛座。 唐 吕岩 《七言》之九:“水中白雪微微结,火里金莲渐渐生。” 清 孙枝蔚 《题王幼华明府所藏钱贡钟馗嫁妹图》诗:“花疑借神女所佩之幽兰,烛疑剪古佛所坐之金莲。”
(4).见“ 金莲华炬 ”。
(5).指花灯。《宣和遗事》前集:“金莲万盏,撒向天街。”《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金莲开陆海,绕都城。”  ——《漢語大詞典》
随马(随马)
吴录孙坚讨董卓失利𬒳创堕马卧草中军众分散马还营呜呼军人随马向草中乃得坚扶还营  ——《韵府拾遗 马韵》
散文 sǎn wén
(1).文采焕发。 晋 木华 《海赋》:“若乃云锦散文於沙汭之际,綾罗被光於螺蚌之节。”
(2).犹行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悵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文体名。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漢語大詞典》
虹 hóng《國語辭典》

虹 [ hóng ]

  1. 大气中的水滴经日光照射后,发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弧形光圈。出现在太阳的相对方向,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如:「彩虹」。
  2. 比喻如虹式的长桥。唐·陆龟蒙〈和龚美咏皋桥〉诗:「横截春流架断虹,凭栏犹思五噫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