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良游诚难遇,默默掩柴荆。

张羽明代〕《三月三日期黄许二山人游览不至因寄

曜灵无停机,四序互相更。
唯有暮春节,在昔重其名。
姬旦城洛邑,多士方来并。
羽觞随流波,逸语存遗声。
秦王临河曲,高会列簪缨。
金人贡长剑,夷夏俱来盟。
伟哉伯王业,小人非所营。
独爱晋诸贤,流风有余清。
亭皋列茂树,修竹荫峥嵘。
幽兰交绿阪,清湍左右鸣。
济济少长集,鲜鲜春服明。
中有王与谢,文华冠群英。
沿坻玩流转,列坐无所争。
觞来不复停,篇翰随意成。
一醉达天和,旷然遗死生。
俯仰宇宙间,何物累其情。
我欲效斯人,兹晨且游行。
如何千金诺,翻自意所轻。
叹逝怀方结,望来念徒萦。
良游诚难遇,默默掩柴荆。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良游默默掩柴

良游(良遊)liáng yóu
亦作“ 良游 ”。
(1).犹畅游。 汉 刘桢 《黎阳山赋》:“良游未厌,白日潜暉。” 晋 谢混 《游西池》诗:“有来岂不疾,良游常蹉跎。” 宋 朱熹 《次秀野韵》之二:“卧看晓色忻初霽,起约良游醉好春。”
(2).指欢畅的游人。 唐 王维 《韦侍郎山居》诗:“良游盛簪紱,继跡多 夔 龙 。”
(3).驯良的鸟媒。《文选·潘岳〈射雉赋〉》:“良游呃喔,引之规里。” 徐爰 注:“良游,媒也。言媒呃喔其声,诱引令入可射之规内也。”  ——《漢語大詞典》
诚 ( 誠 ) chéng
诚 [ chéng ]
  1. 真心:~恳。~朴。~实。~挚。忠~。心悦~服。
  2. 实在,的确:~然。~有此事。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3. 不好:~听。~看。
难 [ nàn ]
  1.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2. 仇怨:排~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非~。责~。
难 [ nuó ]
  1. 古同“傩”。
遇 yù《國語辭典》

遇 [ yù ]

  1. 相逢、不期而会。如:「巧遇」。《书经·胤征》:「入自北门,乃遇汝鸠、汝方。《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还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
  2. 契合、投合。《孟子·公孙丑下》:「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韩非子·难二》:「遇于法则行,不遇于法则止。」
  3. 得志、得到赏识。《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序》:「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余君无所遇。」汉·王充《论衡·逢遇》:「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4. 对待。如:「礼遇」。《宋史·卷三六一·张浚传》:「浚知上遇俊厚,而俊纯实可谋大事。」
  5. 遭受。《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口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6. 抵挡、对付。《商君书·外内》:「以此遇敌,是以百石之弩射飘叶也。」《荀子·大略》:「无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长。」
  1. 机会。如:「际遇」、「机遇」。三国吴·韦昭〈博奕论〉:「设程试之科,垂金爵之赏,诚千载之嘉会,百世之良遇也。」
  2. 姓。如汉代有遇冲。
默默 mò mò
(1).缄口不说话。《韩诗外传》卷十:“有諤諤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国亡。” 宋 司马光 《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臣职忝密近,官备藩方,不敢默默,理须上列。” 郭沫若 《残春》四:“从山下登上山顶时,彼此始终无言,便是坐在茶亭之中,也是相对默默。”
(2).幽寂无声。《楚辞·九章·悲回风》:“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洪兴祖 补注:“默默,寂无人声也。” 宋 王安石 《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之一:“默默此时谁会得,坐凴江阁看飞鸿。” 叶圣陶 《火灾》:“窗外雪花默默地落下,一切没有声息。”
(3).无知貌。《庄子·天运》:“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成玄英 疏:“默默,无知之貌。”《素问·刺腰痛篇》:“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
(4).不得意。《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故 魏其 日默默不得志。”《汉书·贾谊传》:“于嗟默默,生之亡故兮。”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默默,不得意也。” 唐 畅当 《南充谢郡客游澧州留赠宇文中丞》诗:“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
(5).暗暗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我看着那家人所招呼的,谅来就是姓 党 的了,默默的记在心里。”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五章二:“譬如,求得五十万元的三成半,默默一算,即知是十七万五千。”  ——《漢語大詞典》
掩柴
张祜诗洗钵前临水窥门外掩柴  ——《韵府拾遗 佳韵》
荆 ( 荊 ) jīng
荆 [ jīng ]
  1.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紫~。~条。~棘。披~斩棘。
  2.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请罪。
  3.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州。~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4.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山~。~妻。
  5.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