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神光一点未埋没,尤物千年几流转。

艾性夫元代〕《古镜词

人生两瞳子,烂烂岩下电。
见尽天下人,不见自己面。
古哉容成侯,作我眼外眼。
我老得君照,君老还我见。
藓花绕背字痕青,仿佛阳冰八分篆。
神光一点未埋没,尤物千年几流转。
君不见扬子江心水如练,年年铸入凝阴殿。
后来血染江水浑,至今端午人闭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神光一点埋没尤物千年流转

神光 shén guāng
(1).神异的灵光。《楚辞·王逸〈九思·哀岁〉》:“神光兮熲熲,鬼火兮荧荧。”原注:“神光,山川之精能为光者也。”《汉书·郊祀志下》:“ 西河 筑 世宗庙 ,神光兴於殿旁,有鸟如白鹤,前赤后青。” 宋 苏轼 《谷庵铭》:“谷庵之中空无物,非独无应亦无答,洞然神光照毫髮。”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 刘大白 《爱》诗:“如其你愿长住在我底爱里,我用我满心的爱底神光,笼罩着你。”
(2).精神;神采。《素问·本病论》:“神既失守,神光不聚。”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徙倚傍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张国相 ﹞年八十餘,犹演《宗泽缴印》,神光不衰。”
(3). 汉 代宫名。《文选·扬雄〈羽猎赋〉》:“啾啾蹌蹌,入西园切 神光 。”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神光 ,宫名也。”  ——《漢語大詞典》
一点(一點)yì diǎn
(1).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陆绥》:“体韵遒举,风彩飘然。一点一拂,动笔皆奇。” 唐 朱景玄 《唐朝名画录·李灵省》:“若画山水、竹树,皆一点一抹,便得其象,物势皆出自然。”
(2).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诗:“如获琼歌赠,一点重如金。”《景德传灯录·潭州神山僧密禅师》:“我今日一点气力也无。”《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好好的替咱们服侍老太太西去,也少尽一点子心哪。”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
(3).一经指点。《朱子全书》卷十二:“千条万绪,一身亲歷之,圣人一点他便醒,元来只从一箇心中流出来。”
(4).一方面;一部分。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十:“他们都晓得有两点,为什么我们只提一点?一万年都有两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
(5).一小时。一天中的第一和第十三时,也称一点。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埋没 mái mò
(1).埋在地下;埋藏。 唐 杜甫 《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宋 王安石 《破冢》诗:“埋没残碑草自春,旋风时出地中尘。”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三折:“兄弟也,不争你在黄泉埋没,却教我在红尘奔走。”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 江氏 买 唐村 ,掘地得宣石数万,石盖古西村假山之埋没土中者。”
(2).湮没;泯灭。 前蜀 韦庄 《秦妇吟》:“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元典章·工部二·公廨》:“近为各道、路、州、县所管一应係官房舍基地等项,埋没年深,以为己业,逐项情弊多端,为此行下各处。”
(3).谓使人不能尽其才;隐而不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功业夭枉,身名埋没。”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奈何任埋没,不自求腾轩。” 明 李贽 《征途与共后语》:“夫世间功名富贵,最易埋没人。”《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埋没在这乡村镇上,虽有才学,谁人是识得你的。” 王安友 《协作》:“大哥,我看你不要把人家的好意埋没了。”  ——《漢語大詞典》
尤物 yóu wù
(1).指绝色美女。有时含有贬意。《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 杨伯峻 注:“尤物,指特美之女。” 唐 陈鸿 《长恨歌传》:“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於将来者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却奁》:“世兄有福,消此尤物。”
(2).珍奇之物。《晋书·江统传》:“高世之主,不尚尤物。” 宋 陆游 《跋韩晋公子母犊》:“予平生见三尤物: 王公明 家 韩干 散马, 吴子副 家 薛稷 小鹤及此子母牛是也。” 清 赵翼 《啖荔戏书》诗:“就中一种更尤物,核小而尖谁结束。”  ——《漢語大詞典》
千年 qiān nián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漢語大詞典》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
  1.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
  1.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流转(流轉)liú zhuǎn
(1).流离转徙。《后汉书·董卓传》:“初, 灵帝 末,黄巾餘党 郭太 等復起 西河 白波谷 ,转寇 太原 ,遂破 河东 ,百姓流转 三辅 。”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 小娥 ﹞因流转乞食至 上元县 ,依 妙果寺 尼 净悟 之室。” 清 顾炎武 《流转》诗:“流转 吴 会 间,何地为吾土?”《〈王西彦小说选〉自序》:“我就带着在 北运河 两岸写下的一些笔记,连同上面提到的问题,突围回到 武汉 。接着,又在 长沙 和 湘 西南一带奔走流转。”
(2).运行变迁。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清 吴贯勉 《长亭怨·送春》词:“岁华流转,偏唤起闲情绪。”《阿英敌后日记·一九四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晨间,灰云漫天,流转如奔马,日光不强,东北风甚剧。”
(3).流动转移。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李师诲 ﹞曾於衲僧处得落星石一片……此石后流转到 绰 安邑 宅中。” 杨朔 《宝石》:“据说,当年 晋 朝的高僧 法显 翻山过海,流转十几年,辗转来到 锡兰 ,曾经在这儿住了两年多,钻研佛经。”
(4).指商品或资金在流通过程中的周转。 宋 范仲淹 《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贷之本,速其流转,岁时间,其息十倍。”《元典章·户部七·官钱不收软钞》:“但有软烂,官不收受,民间何以流转?以致钞法澁滞,交易不便。”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财计二》:“使封域之内,常有千万财用流转无穷,此久远之利也。”
(5).曲折流动。 宋 叶适 《宋故中散大夫提举武夷山冲佑观张公行状》:“水紺緑,随山方折流转,大声出雷霆,细声中琴瑟。”
(6).流畅圆转。《南史·王筠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 何景明 《明月篇》序,大意谓: 子美 七言诗,词固沈着,而调失流转,不如 唐 初四子音节可歌。” 叶圣陶 《火灾·祖母的心》:“《国文教科书》不比儿歌,没有流转和谐的声调,唱着唱着,只听得一个个艰涩而滞重的字音。”
(7).轮流。《隋书·音乐志下》:“十二月三管流转用事,当用事者为宫;宫,君也。”
(8).佛教语。指因果相续而生起的一切世界现象,包括众生生死在内。流,相续。转,生起。《瑜伽师地论》卷五二:“诸行因果相续不断性,是谓流转。”《百喻经·治鞭疮喻》:“未见不净,返为女色之所惑乱,流转生死,堕於地狱。”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只能断绝生死,超出流转,‘神’(人我)才不受物累。”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