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不觉(不覺)bù jué
(1).沉睡不醒。《战国策·魏策二》:“ 齐桓公 夜半不嗛, 易牙 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 桓公 食之而饱,至旦不觉。”《百喻经·小儿得欢喜丸喻》:“有一乳母,抱儿涉路,行道疲极,睡眠不觉。”
(2).不反悟;不觉悟。《文选·张衡〈东京赋〉》:“流遁忘反,放心不觉。” 薛综 注:“流情放心,不自反寤。”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
(3).没有发觉;没有感觉。《晋书·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 唐 韩愈 《贺太阳不亏状》:“虽有阴云,转更明朗,比於常日,不觉有殊。” 明 刘基 《晚至草平驿》诗:“但惜景物佳,不觉道路长。”
(4).想不到;无意之间。《水浒传》第二回:“不觉荏苒光阴,早过半年之上。”《西游记》第四十回:“他抖一抖身躯,脱了绳索,又纵红光,上空再看。不觉 孙大圣 仰面回视,识得是妖怪,又把 唐僧 撮着脚推下马来道:‘兄弟们,仔细!仔细!那妖精又来也!’” 清 古奘 《山行》诗:“偶然乘兴往,不觉入云深。”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三:“﹝ 周锦华 ﹞于是屡次作诗,不觉积有三四十首了。”
(5).不禁;不由得。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红楼梦》第二八回:“那时 黛玉 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光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他们两双眼睛好象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 ——《漢語大詞典》
(2).不反悟;不觉悟。《文选·张衡〈东京赋〉》:“流遁忘反,放心不觉。” 薛综 注:“流情放心,不自反寤。”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
(3).没有发觉;没有感觉。《晋书·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 唐 韩愈 《贺太阳不亏状》:“虽有阴云,转更明朗,比於常日,不觉有殊。” 明 刘基 《晚至草平驿》诗:“但惜景物佳,不觉道路长。”
(4).想不到;无意之间。《水浒传》第二回:“不觉荏苒光阴,早过半年之上。”《西游记》第四十回:“他抖一抖身躯,脱了绳索,又纵红光,上空再看。不觉 孙大圣 仰面回视,识得是妖怪,又把 唐僧 撮着脚推下马来道:‘兄弟们,仔细!仔细!那妖精又来也!’” 清 古奘 《山行》诗:“偶然乘兴往,不觉入云深。”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三:“﹝ 周锦华 ﹞于是屡次作诗,不觉积有三四十首了。”
(5).不禁;不由得。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红楼梦》第二八回:“那时 黛玉 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光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他们两双眼睛好象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 ——《漢語大詞典》
寻春(尋春)xún chūn
游赏春景。 唐 陈子昂 《晦日宴高氏林亭》诗:“寻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 宋 惠洪 《意行入古寺》诗:“清明雨过快晴天,古寺寻春亦偶然。”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下官就是 越国 上大夫 范蠡 ,寻春到此。” 清 徐元正 《广陵怀古》诗:“寻春易过佳风月,送老难忘好墓田。” ——《漢語大詞典》
上台(上臺)shàng tái
(1).指宫廷,朝廷。《南史·齐鄱阳王锵传》:“ 鏘 以上臺兵力既悉度 东府 ,且虑难捷,意甚犹豫。” 唐 白居易 《病中辱张常侍题集贤院诗因以继和》:“骑省通中掖,龙楼隔上臺。” 宋 宋祁 《送承制刘兼济知原州》诗序:“帝伟之,即詔以二千石守 朝那 ,给上臺千兵,光宠帐下。”
(2).上司,上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黜陟之权,在上臺不在百姓,上臺喜,便是好官。”《儒林外史》第四三回:“ 雷太守 道:‘也罢,我们将此事叙一个简明的禀帖,禀明上臺,看上臺如何批下来,我们遵照办理就是了。’” 清 王昙 《为吴江绅士呈请于本县建昭忠祠状》:“皇上赐有恩卹银两,尚留公库,未纫私囊,可否驰牋上臺,下牒本县?”
(1).指角色登台演出。《红楼梦》第五四回:“ 文官 等听了出来,忙去扮演上臺,先是《寻梦》,次是《下书》。”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续编·缀玉轩杂缀》:“ 梅兰芳 在 北京 ,不是长日在家閒居,逍遥自在的,一年之中,便有好多回搭了班子上台唱戏的。”
(2).比喻出掌政权或就任要职。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这一年, 德 国是 希特勒 上台, 美 国是 罗斯福 上台,这个时候, 美 苏 才建交。” 茅盾 《色盲》:“旧官僚想要再上台,简直是无论什么手段都会用出来的。”
(1).星名。在文昌星之南。《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隋书·艺术传·庾季才》:“顷上台有变,不利宰辅,公宜归政天子,请老私门。”《元史·世祖纪二》:“秋七月甲戌,彗星出舆鬼,昏见西北,贯上台,埽紫微、文昌及北斗。”
(2).泛指三公、宰辅。 三国 魏 阮籍 《诣蒋公奏记辞命》:“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羣英翘首,俊贤抗足。”《晋书·刘寔传》:“圣詔殷勤,必使寔正位上台。”《南齐书·高帝纪上》:“ 太祖 固辞上台,即驃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唐 元稹 《李愬妻韦氏封魏国夫人制》:“今 愬 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六迁重镇,名列上台。” ——《漢語大詞典》
(2).上司,上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黜陟之权,在上臺不在百姓,上臺喜,便是好官。”《儒林外史》第四三回:“ 雷太守 道:‘也罢,我们将此事叙一个简明的禀帖,禀明上臺,看上臺如何批下来,我们遵照办理就是了。’” 清 王昙 《为吴江绅士呈请于本县建昭忠祠状》:“皇上赐有恩卹银两,尚留公库,未纫私囊,可否驰牋上臺,下牒本县?”
(1).指角色登台演出。《红楼梦》第五四回:“ 文官 等听了出来,忙去扮演上臺,先是《寻梦》,次是《下书》。”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续编·缀玉轩杂缀》:“ 梅兰芳 在 北京 ,不是长日在家閒居,逍遥自在的,一年之中,便有好多回搭了班子上台唱戏的。”
(2).比喻出掌政权或就任要职。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这一年, 德 国是 希特勒 上台, 美 国是 罗斯福 上台,这个时候, 美 苏 才建交。” 茅盾 《色盲》:“旧官僚想要再上台,简直是无论什么手段都会用出来的。”
(1).星名。在文昌星之南。《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隋书·艺术传·庾季才》:“顷上台有变,不利宰辅,公宜归政天子,请老私门。”《元史·世祖纪二》:“秋七月甲戌,彗星出舆鬼,昏见西北,贯上台,埽紫微、文昌及北斗。”
(2).泛指三公、宰辅。 三国 魏 阮籍 《诣蒋公奏记辞命》:“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羣英翘首,俊贤抗足。”《晋书·刘寔传》:“圣詔殷勤,必使寔正位上台。”《南齐书·高帝纪上》:“ 太祖 固辞上台,即驃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唐 元稹 《李愬妻韦氏封魏国夫人制》:“今 愬 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六迁重镇,名列上台。” ——《漢語大詞典》
榭 xiè《國語辭典》
榭 [ xiè ]
名- 建筑在台上的房屋。如:「水榭」、「歌台舞榭」。宋·秦观〈满庭芳·晓色云开〉词:「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东风(東風)dōng fēng
(1).东方刮来的风。《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 灵脩 兮憺忘归。” 唐 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 周郎 便, 铜雀 春深锁二 乔 。” 杨朔 《海市》:“一般得春景天,雨后,刮东风,才有海市。”
(2).指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唐 李白 《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暉。”《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刘大白 《湖滨晚眺》诗:“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3).代指春天。 唐 罗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诗:“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4).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 谢觉哉 《不惑集·干劲》:“而且东风已经在广大的工农劳动人民中刮起来了,仅仅是某些干部尚风平浪静。” 陈毅 《满江红》词:“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郭沫若 《新华颂》:“多种族,如弟兄,千秋万岁颂东风。”
(5).菜名。《文选·左思〈吴都赋〉》:“草则藿、蒳、豆蔻……东风、扶留。” 刘逵 注:“东风,亦草也,出 九真 。”《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顾微 《广州记》:“东风华叶似‘落娠妇’,茎紫。宜肥肉作羹,味如酪。”参见“ 东风菜 ”。 ——《漢語大詞典》
(2).指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唐 李白 《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暉。”《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刘大白 《湖滨晚眺》诗:“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3).代指春天。 唐 罗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诗:“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4).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 谢觉哉 《不惑集·干劲》:“而且东风已经在广大的工农劳动人民中刮起来了,仅仅是某些干部尚风平浪静。” 陈毅 《满江红》词:“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郭沫若 《新华颂》:“多种族,如弟兄,千秋万岁颂东风。”
(5).菜名。《文选·左思〈吴都赋〉》:“草则藿、蒳、豆蔻……东风、扶留。” 刘逵 注:“东风,亦草也,出 九真 。”《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顾微 《广州记》:“东风华叶似‘落娠妇’,茎紫。宜肥肉作羹,味如酪。”参见“ 东风菜 ”。 ——《漢語大詞典》
吹 chuī《國語辭典》
吹 [ chuī ]
动- 噘著嘴将气体用力从口中呼出来。如:「吹奏」、「吹口哨」。《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 气流顺著某方向流动。如:「风吹雨打」。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 夸口、说大话。如:「吹牛」、「吹嘘」。
- 事情作罢或关系断绝。如:「他们的婚事,早就吹了。」
吹 [ chuì ]
- 参见「鼓吹」(一)条。
泪 ( 淚 ) lèi《國語辭典》
- 「泪 」的异体字。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动-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 伶俐。如:「俐落」。
-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动-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名-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 (一)之又音。
阑干(闌干)lán gān
(1).横斜貌。 三国 魏 曹植 《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金 史肃 《宿睦村》诗:“阑干河汉已西倾,独坐披衣过五更。” 陈三立 《十月十四夜饮秦淮酒楼闻陈梅生侍御袁叔舆户部述出都遇乱事感赋》诗:“霜月阑干照头白,天涯为念旧恩存。” 鲁迅 《集外集拾遗·〈亥年残秋偶作〉诗》:“竦听荒鸡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2).借指北斗。 明 杨基 《岳阳楼》诗:“春色醉 巴陵 ,阑干落 洞庭 。”
(3).纵横散乱貌;交错杂乱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王与夫人叹曰:‘吾已絶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復乡国。’言竟掩面,涕泣阑干。” 三国 魏 曹植 《妾薄命》诗之二:“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瀚海 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澹万里凝。” 清 钱谦益 《答新安方望子投诗枉访》诗:“茧穴鸡窠正怯寒,清晨剥啄响阑干。”
(4).栏杆。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三:“解释春风无限恨, 沈香亭 北倚阑干。”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含情佇立凭阑干,远峰漠漠登楼看。” 冰心 《往事二》五:“我看见船尾的阑干,与暗灰色的天末的水平线,互相重迭起落,高度相去有五六尺。”
(5).眼眶。 宋 毛滂 《惜分飞》词:“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元 熊忠 《古今韵会举要·十四寒·干》:“又眼眶谓之阑干。”
(6).方言。镶在衣服上的花边。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一:“我前天才叫人买了一件衣料同周身的阑干回来,你拿去做棉袄穿,算是我送你的一点情谊。”自注:“在 光绪 中叶,即是在一八九○年前后, 四川 女人服装是上衣下裙。上衣除青缎驼肩、绣花颜色缎挽袖外,还要通身缘一道缎锦辫子。这辫子,便叫阑干。”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北斗。 明 杨基 《岳阳楼》诗:“春色醉 巴陵 ,阑干落 洞庭 。”
(3).纵横散乱貌;交错杂乱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王与夫人叹曰:‘吾已絶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復乡国。’言竟掩面,涕泣阑干。” 三国 魏 曹植 《妾薄命》诗之二:“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瀚海 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澹万里凝。” 清 钱谦益 《答新安方望子投诗枉访》诗:“茧穴鸡窠正怯寒,清晨剥啄响阑干。”
(4).栏杆。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三:“解释春风无限恨, 沈香亭 北倚阑干。”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含情佇立凭阑干,远峰漠漠登楼看。” 冰心 《往事二》五:“我看见船尾的阑干,与暗灰色的天末的水平线,互相重迭起落,高度相去有五六尺。”
(5).眼眶。 宋 毛滂 《惜分飞》词:“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元 熊忠 《古今韵会举要·十四寒·干》:“又眼眶谓之阑干。”
(6).方言。镶在衣服上的花边。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一:“我前天才叫人买了一件衣料同周身的阑干回来,你拿去做棉袄穿,算是我送你的一点情谊。”自注:“在 光绪 中叶,即是在一八九○年前后, 四川 女人服装是上衣下裙。上衣除青缎驼肩、绣花颜色缎挽袖外,还要通身缘一道缎锦辫子。这辫子,便叫阑干。”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