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新阳达厚地,草木渐萌芽。

陈舜俞宋代〕《寄扬州知府钱舍人

岁月倏已逝,流光浩无涯。
新阳达厚地,草木渐萌芽。
禽鸟知时节,声弄日夕嘉。
人生独何为,不与物同华。
齿发俱摇落,唯有老大加。
缅怀西垣客,事业纷天葩。
三年辞帝右,士夫叹聱牙。
道大益不容,眇小固何嗟。
闻有难老药,沆瀣和丹砂。
但愿寿百岁,未能定龙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新阳厚地草木萌芽

新阳(新陽)xīn yáng
指初春。《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诗》:“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吕延济 注:“春为阳,秋为阴也。” 郭沫若 《天地玄黄·民主运动中的二三事》:“新阳共举葡萄盏,触角长慙獬豸冠。”  ——《漢語大詞典》
达 ( 達 ) dá
达 [ dá ]
  1. 通:四通八~。~德(通行天下的美德)。~人。~士(达人)。
  2. 通晓:洞~。练~。
  3. 遍,全面:~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
  4. 到:到~。抵~。通宵~旦。
  5. 实现:目的已~。
  6. 传出来:传(chuán)~。转(zhuǎn )~。
  7. 得到显要的地位:显~。~官贵人。
  8. 姓。
厚地 hòu dì
指大地。《后汉书·仲长统传》:“当君子困贱之时,跼高天,蹐厚地,犹恐有镇厌之祸也。” 唐 白居易 《重赋》诗:“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宋 梅尧臣 《梦感》诗:“生哀百十载,死苦千万春。何为千万春?厚地不復晨。” 清 顾炎武 《再谒天寿山陵》诗:“下蟠厚地深,上峻青天极。”  ——《漢語大詞典》
草木 cǎo mù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漢語大詞典》
渐 ( 漸 ) jiàn/jiān
渐 [ jiàn ]
  1.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进。~~。~次。~悟。~冉(逐渐)。防微杜~。
  2. 加剧:疾大~。
  3. 疏导:~九川。
渐 [ jiān ]
  1. 浸:~渍。~洳(浸湿)。~染。~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2. 流入:东~于海。
萌芽 méng yá
亦作“ 萌牙 ”。
(1).草木初生的芽。《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安萌牙,养幼少,存诸孤。”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波斯枣﹞如小块紫矿, 恂 亦收而种之,久无萌芽,疑是蒸熟也。”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漫消磨、一寸光阴,一寸萌芽。”
(2).开始发芽。《汉书·东方朔传》:“甘露既降,朱草萌牙。”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持国新植西轩》:“浇灌同一时,萌芽或先后。” 清 高述明 《塞外》诗:“炎风初解冻,夏草渐萌芽。”
(3).开始产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刻鏤声律,萌芽比兴。”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 西都 外戚之盛,萌芽于 元帝 之时。”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后来却一定为特权者所收揽。”
(4).比喻始发或初生的事物。《汉书·李寻传》:“宜察萧墙之内,毋忽亲疏之微。诛放佞人,防絶萌牙。”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萌芽防寖大,覆载莫偏恩。” 明 方孝孺 《艾庵记》:“絶旧愆之萌芽,培天德而日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