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矜持太过仅无患,往往所至伤流连。

孔武仲宋代〕《泊赵屯

忆昨省观趋{左氵右霝}川,莱衣拥绿方少年。
艰难险阻俱未历,孟浪勇决唯争先。
舟发赵屯犹未饭,有风北起空蒙间。
掀摇三山簸五岳,巨浪倒泼东南天。
千林向人俱顿仆,两岸过眼真飞骞。
帆墙回戛河汉底,鷁首俯饮蛟龙渊。
跳波溅沫来四面,坐中时得鲤与鳣。
妻啼婢讪殊不顾,兀坐正读逍遥篇。
为言方破万里浪,不尔捉月为神仙。
江中逢巨石,颇突为引牵。
逡巡水势亦平缓,幸免肝胫输乌鸢。
暮投彭泽宿荒草,神惊魄颤何能眠。
自兹稍悟垂堂戒,靴纹才起不敢前。
矜持太过仅无患,往往所至伤流连。
乃知老谋与壮事,心胆殊异难兼全。
重来此地畏汹涌,藏舟别浦看漪涟。
鱼跳鸥下自可喜,何用蛟鳄饮流涎。
斜阳依依照草木,夹岸葭菼铺书氊。
儿今弱冠昔何有,昔颔无须今皓然。
二十余年才瞬息,时事几蜕如秋蝉。
区区走俗亦何赖,安得尺地巢林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矜持太过无患往往所至流连

矜持 jīn chí
(1).竭力保持庄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 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不知妇人登塲,定有一种矜持之态。自视为矜持,人视则为造作矣。”
(2).自鸣得意;自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 金 王若虚 《文辨二》:“ 退之 《行难篇》言取士不当求备,盖言常理无甚高论,而自以为 孟子 不如,其矜持亦甚矣。” 明 柯潜 《〈归田诗话〉序》:“老而弥篤,非寻常浅学輒矜持其所有者为可及也。”
(3).约束。 南朝 宋 鲍照 《答客》诗:“爱赏好偏越,放纵少矜持。”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从良》:“铁心肠一逕自从良了去,做偏房,受多少矜持。” 叶紫 《星》第二章:“她很能够矜持她自己。她可以排除邪恶的人们的诱惑,她可以抑制自家的奔放的感情。”
(4).拘泥;拘谨。 明 胡应麟 《诗薮·宋》:“矜持於句格,则面目可憎;架迭於篇章,则神韵都絶。”《恨海》第九回:“自己不该过於矜持,叫他不肯同坐一车,以致失散。”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他极想有为,怀着热爱,而有所顾惜,过于矜持,终于连安住几年之处,也不可得。”
(5).恪守;守正。 郭沫若 《塔·万引》:“我矜持了半生的道义不是完全破产了吗?” 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漢語大詞典》
太过(太過)tài guò
(1).过分。《红楼梦》第七五回:“这是他向来的脾气,孤介太过,我们再扭不过他的。” 许地山 《换巢鸾凤》:“ 崇阿 也觉得那晚上把女儿申斥得太过,心里也有点怜惜。”
(2).古代关于气运变化的用语。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常则如本气,变则无所不至,而各有所占,故其候有从、逆、淫、鬱、胜、復、太过、不足之变,其发皆不同……山崩地震,埃昏时作,此谓之‘太过’。”  ——《漢語大詞典》
仅 ( 僅 ) jǐn/jìn
仅 [ jǐn ]
     ◎ 不过,才:不~如此。绝无~有。~只(仅仅)。
仅 [ jìn ]
     ◎ 将近,几乎:士卒~万人。
无患(無患)wú huàn
(1).无所忧惧;没有灾祸。《书·说命上》:“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处大无患者恒多慢,处小有忧者恒思善。”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犀角刀子》:“而密诵咒七遍,无患矣。”
(2).指无患木。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拾櫨木一名无患者,昔有神巫名曰 寳眊 ,能符劾百鬼,得鬼则以此为棒杀之。世人相传以此木为众鬼所畏,竞取为器用,以却厌邪鬼,故号曰‘无患’也。”参见“ 无患木 ”。  ——《漢語大詞典》
往往 wǎng wǎng
(1).常常。《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及如 荀卿 、 孟子 、 公孙固 、 韩非 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可胜纪。” 唐 曹唐 《刘晨阮肇游天台》诗:“往往鷄鸣巖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 汉 之能吏多出掾史, 唐 节度所辟书记,亦往往入而为大官。” 巴金 《家》十五:“近来常常咳嗽,夜里往往失眠,心里总是痛。”
(2).处处。《管子·度地》:“令下贫守之,往往而为界,可以毋败。”《魏书·尧暄传》:“初, 暄 使 徐州 ,见州城楼观,嫌其华盛,乃令往往毁撤,由是后更损落。” 元 萨都剌 《皂林道中》诗:“行行水竹与云林,往往人家与僧舍。”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漢語大詞典》
所至 suǒ zhì
(1).所致,使其然。《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孝始人伦,忠为令德,公实体之,非毁誉所至。”
(2).结局。 宋 岳珂 《桯史·杨艮议命》:“时 韩平原 得君,权震天下, 梦与 因扣以所至, 艮 屏人愀然曰:‘是不能令终。’”  ——《漢語大詞典》
伤 ( 傷 ) shāng
伤 [ shāng ]
  1. 受损坏的地方:工~。~痕。
  2. 损害:~了筋骨。~脑筋。~神。劳民~财。
  3. 因某种致病因素而得病:~风。~寒。
  4. 因过度而感到厌烦:~食。
  5. 妨碍:无~大体。
  6. 悲哀:悲~。哀~。神~。感~。~悼。~逝(悲伤地怀念去世的人)。
  7. 得罪:~众。开口~人。
流连(流連)liú lián
(1).耽于游乐而忘归。《孟子·梁惠王下》:“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北史·隋纪下·炀帝》:“所至,唯与后宫流连耽湎,惟日不足。”
(2).留恋不止;依恋不舍。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过 大梁 者,或佇想於 夷门 ;游九京者,亦流连於 随会 。”《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李白 遍歷 赵 、 魏 、 燕 、 晋 、 齐 、 梁 、 吴 、 楚 ,无不流连山水,极诗酒之趣。” 王蒙 《深的湖》:“我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在笑什么,他在欣赏流连什么,寻求等待什么。”
(3).盘桓;滞留。《三国志·魏志·刘靖传》:“封符指期,无流连之吏。” 宋 丘崇 《沁园春》词:“便流连不到,迎春见柳;也须小驻,度腊观梅。”《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却説那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只剩得悠悠的一丝气儿在喉间流连。” 吴组缃 《山洪》十六:“这时他其实说不上有什么感触。主要不过是不想马上走出邮局的门,想藉此多流连一会儿。”
(4).流离转徙。《汉书·师丹传》:“山崩地震,河决泉涌,流杀人民,百姓流连,无所归心。”《北齐书·颜之推传》:“经 长干 以掩抑,展 白下 以流连。”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遮莫杀颠沛流连,休迷失水木根源。”
(5).连续;反复。 清 邢昉 《与见末别宿舟中作》诗:“夜露湿莎鷄,流连语初罢。” 清 戴名世 《〈四逸园集〉序》:“故即片言半辞,亦为之咨嗟传诵,流连反覆於不已。” 黄中黄 《孙逸仙》第二章:“﹝ 康有为 ﹞引 津田三臧 ,举 李鸿章 负伤及 朝鲜 王妃事件,激赏其意气之壮烈,流连不置。”
(6).亦作“ 流涟 ”。哭泣流泪貌。《西京杂记》卷一:“帝常拥夫人倚瑟而絃歌,毕,每泣下流涟。” 唐 元稹 《莺莺传》:“ 崔 亦遽止之,投琴,泣下流连,趋归 郑 所,遂不復至。” 清 钮琇 《觚賸·筠湄幽婚》:“﹝ 刘氏 ﹞将离之辰,掩泣流连。”
(7).果实名。产于 南洋群岛 。 清 黄遵宪 《番客篇》:“流连与波罗,争以果为粮。” 钱仲联 笺注引 古直 曰:“流连果綦臭, 南洋群岛 产之,土人嗜者,不惜典质以求市也,故有‘流连出,纱囊脱’之謡。”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