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山中真可乐,世路空营营。

孔武仲宋代〕《水上清风覆以乔木

乔木张帷幄,小溪环佩声。
清风复飒然,三者固难并。
而我兼得之,世俗亦不争。
逍遥万虑废,俯仰一身轻。
豁若发醯鸡,悟然虚白生。
万里涉山川,三伏值炎蒸。
赤日正流天,篮舆须驻行。
波明金沙露,渡仄画舫横。
上飘以淅淅,下溅以泠泠。
中有翠影浮,蓊蔚如画屏。
顷刻谐我意,翛然已忘形。
濯足临潺湲,披襟望青冥。
山中真可乐,世路空营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山中真可世路营营

山中
唐 王维 山中寄诸弟妹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
唐 岑参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 滩上思严子,山中忆许由。
唐 储光羲 咏山泉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唐 戴叔伦 过故人陈羽山居 不见山中人半载,依然松下屋三间。
唐 李益 上黄堆烽 心期紫阁山中月,身过黄堆烽上云。
唐 韩翃 宿甑山 山中今夜何人,阙下当年近臣。
唐 刘禹锡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 山中花带烟岚晚,栈底江涵雪水寒。
唐 王建 题柏岩禅师影堂 山中砖塔闭,松下影堂新。
唐 许浑 重伤杨攀处士二首 其一 酒纵山中性,诗留海上名。
唐 皮日休 寄润卿博士 尘外乡人为许掾,山中地主是茅君。
宋 太上隐者 山居书事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宋 王禹偁 放言 其一 泽畔衣裳兰作佩,山中生计竹为扉。
宋 苏轼 赠王子直秀才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元 赵孟頫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其四 长廊岩 山中古仙人,步月自来去。
元 吴师道 寄张子长 叱石山中寻药侣,玩云林下读书声。
元 倪瓒 送元度北游 去寻天上仙人佩,肯顾山中隐者居。
元 杨维桢 寄张伯雨 每瞻湖上青乌去,不觉山中白兔驯。
明 高启 梅花六首 其一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韵府拾遗 东韵》:沈约诗山中有桂树岁暮可言归李频诗梦野在山中  ——《骈字类编》
真可
真可以;真能够  ——《整理自网络》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世路 shì lù
      (1).人世间的道路。指人们一生处世行事的历程。《后汉书·张衡传》:“吾子性德体道,篤信安仁,约己博蓺,无坚不钻,以思世路,斯何远矣!” 唐 杜甫 《春归》诗:“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2).指宦途。《后汉书·崔骃传》:“子苟欲勉我以世路,不知其跌而失吾之度也。” 明 屠隆 《綵毫记·颁诏云梦》:“但权臣女謁,方布列於要津;野性疎才,恐不宜於世路,为之奈何?”
      (3).犹世道,指社会状况。《晋书·庾珉传》:“初, 洛阳 之未陷也, 珉 为侍中,直于省内,谓同僚 许遐 曰:‘世路如此,祸难将及,吾当死乎此屋耳!’”《周书·黎景熙传》:“﹝ 景熙 ﹞客於 潁川 ,以世路未清,欲优游卒岁。”《南史·隐逸传下·阮孝绪》:“ 陈郡 袁峻 谓曰:‘往者天地闭,贤人隐。今世路已清,而子犹遁,可乎?’”
      (4).世情;世事。 唐 张乔 《赠头陀僧》诗:“已知世路皆虚幻,不觉空门是寂寥。”《红楼梦》第四八回:“这么大人了,若只管怕他不知世路,出不得门,干不得事,今年关在家里,明年还是这个样儿。”
      (5).世俗。《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不意视弟为蠢物,所以将世路的话来酬应。”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1.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3.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1.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1.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2.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1.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2.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1.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营营(營營)yíng yíng
      (1).象声词。《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 朱熹 集传:“营营,往来飞声,乱人听也。” 宋 欧阳修 《和圣俞聚蚊》:“羣飞岂能数,但厌声营营。” 明 徐渭 《涉江赋》:“彼营营之微声,沾沾之细利,又何殊於曳虫股,嘬蝇脾,入孔穴,实粮齎,第因小而形大,曾一蚁之何加?” 柔石 《人间杂记·死所的选择》:“都是些善男信女,营营地在谈论他。”
      (2).往来不绝貌;往来盘旋貌。《楚辞·九章·抽思》:“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王逸 注:“精灵主行,往来数也。”《汉书·扬雄传上》:“羽骑营营,昈分殊事。” 颜师古 注:“营营,周旋貌也。” 唐 白居易 《白牡丹》诗:“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 清 陈梦雷 《抒哀赋》:“悔弱龄而志俣兮,神营营於天宇。”
      (3).劳而不知休息;忙碌。《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锺泰 发微:“营营,劳而不知休息貌。”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吾辈须日夜营营,以备将来。”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创痛少去,即復营营于治生,活身是图。”引申为钻营追逐。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一生营营者,个人利禄累。”
      (4).纷乱错杂貌。 北周 萧大圜 《言志》:“万物营营,靡存其意,天道昧昧,安可问哉?”《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三年》:“吾岂拒諫者!但邪説营营,顾无足听。” 叶敬常 《春愁》诗:“往事营营悲逝水,生涯寂寂度斜阳。”
      (5).形容内心躁急不安。 唐 张九龄 《上封事》:“欲利之心,日夜营营。”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之九:“小人好争利,昼夜心营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中心营营,寝食都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