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夫无向隅,四野常年丰。

孔武仲宋代〕《送林子中知成都

鞍马覆山黑,旌旗垂野红。
问远谁当行,太守临蜀中。
太守时之豪,学博文章工。
人事未称遂,崎岖已巴东。
公年方六十,皎皎头如童。
不服何首乌,自有夜气充。
丹田芙蕖开,余光发形容。
推此见治民,亦与治身同。
以静镇浮躁,以仁苏疲癃。
一夫无向隅,四野常年丰。
间出作遨头,伐击鼓与钟。
远民生爱敬,有古循吏风。
岂止招学徙,区区继文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夫无向四野常年

一夫 yī fū
(1).一人。指男人。《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孔颖达 疏:“无求备于一人。”《汉书·谷永传》:“ 秦 居平土,一夫大呼而海内崩析者,刑罚深酷,吏行残贼也。” 宋 苏轼 《与滕达道书》:“一夫进退何足道。”
(2).特指一个农夫。《孟子·万章下》:“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魏书·高祖纪》:“ 太和 元年詔曰: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无令人有餘力,地有遗利。” 宋 欧阳修 《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诗:“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品臣。”
(3).犹言独夫。指众叛亲离的人,暴君。《孟子·梁惠王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 紂 矣,未闻弑君也。”《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一夫从横,则城池自夷,岂不危哉?” 李善 注:“一夫谓 董卓 也。”
(4).借指地积,方百步或百亩。《周礼·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郑玄 注:“方各百步。” 贾公彦 疏:“盖市曹司次介次所居之处与天子二朝,皆居一夫之地,各方百步也。”《新唐书·食货志二》:“古者百亩地号一夫,盖一夫授田不得过百亩。”  ——《漢語大詞典》
无向(無嚮)wú xiàng
亦作“ 无响 ”。 没有声音,没有感应。道家所称寂静虚无的境界。《庄子·在宥》:“处乎无嚮,行乎无方。”一本作“无响”。 成玄英 疏:“无感之时,心如枯木,寂无影响也。” 晋 张华 《女史箴》:“忽谓幽昧,灵监无象;勿谓玄漠,神听无响。”  ——《漢語大詞典》
隅 yú《國語辭典》

隅 [ yú ]

  1. 山、水弯曲转角的地方。如:「海隅」。唐·杜甫〈潼关吏〉诗:「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2. 角、角落。如:「墙隅」、「四隅」。《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3. 边、旁。《乐府诗集·卷三七·相和歌辞十二·古辞·陇西行》:「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
  4. 边远的地方。《淮南子·原道》:「经营四隅,还反于枢。」
  5. 事物的一端或一面。《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赞曰》:「举端自理,滞隅则失。」
四野 sì yě
(1).四方的原野。亦泛指四方,四处。《汉书·息夫躬传》:“如使狂夫嘄謼於东崖, 匈奴 饮马於 渭水 ,边竟雷动,四野风起。”《南齐书·柳世隆传》:“遂四野百县,路无男人,耕田载租,皆驱女弱。” 唐 王建 《早发金堤驿》诗:“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此时望重朝班,名闻四海。” 华山 《大戈壁之夜》:“四野的花岗岩,鲜亮如火。”
(2).解放战争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简称。  ——《漢語大詞典》
常年 cháng nián
(1).往年。 唐 杜甫 《腊日》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明 张居正 《请谕戒边臣疏》:“今岁事体,比之常年,倍宜谨备。” 冯文炳 《竹林的故事》:“三姑娘不上街看灯,然而常年背在爸爸的背上是看过了多少次的。”
(2).犹长年,长期。 清 赵翼 《春兴》诗:“要观后世无穷事,想作常年不死人。” 赵树理 《三里湾·奇怪的笔记》:“这些户虽说还不愿入社,可是大部份都参加在常年的互助组里,有些还是组长、副组长。”  ——《漢語大詞典》
丰 ( 豐 ) fēng《國語辭典》

丰 [ fēng ]

  1. 草木茂盛的樣子。《說文解字·生部》:「丰,艸盛丰丰也。」
  2. 容貌美好或豐滿的樣子。《詩經·鄭風·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
  1. 神態、風韻。如:「丰姿」、「丰采」、「丰儀」。通「風」。
  2. 《詩經·鄭風》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丰〉,刺亂也。」或亦指女子初不欲嫁其人,既乃悔而從之之詩。首章三句為:「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指其未婚夫。丰,儀態豐滿也,指面貌言。巷,門外。 →「豐」的異體字(01735)​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