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茫茫白沙连绝屿,淡淡古木蟠苍烟。

孔武仲宋代〕《祠二庙之明日未得顺风呈同行

岳州西祠从古有,控带洞庭湖之口。
前对隐显明灭之湘山,下接渊沦汹涌之长川。
茫茫白沙连绝屿,淡淡古木蟠苍烟。
昭灵王,左安流,
右翠帐,朱幡拥前后。
锯牙虎视森两厢,气骨生狞欲奔走。
我来缆舟日已昏,袍靴跪听祠官言。
伏兴进退如法式,四顾诡谲惊心魂。
平明结束舟将解,叱吸仍闻北风大。
焚香奏酒殊无计,伏渚藏汀姑有待。
二王威神世所传,钤摄鬼怪宾灵仙。
好风相送势不难,舒卷造化须臾间。
波回草动似有意,举棹开帆即千里。
吟诗赏月岳阳楼,买鱼沽酒巴陵市。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茫茫白沙连绝屿淡淡苍烟

茫茫 máng máng
(1).广大而辽阔。《关尹子·一宇》:“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儻儻而无羈乎。”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俯视 大江 奔,茫茫与天平。”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沧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 鸿干 者否?” 朱德 《苦热》诗之一:“滚滚 长江 嗟还逝,茫茫大野喜云封。”
(2).遥远。 汉 荀悦 《〈汉纪〉论》:“茫茫上古,结绳而治。” 唐 杨衡 《桂州与陈羽念别》诗:“茫茫从此去,何路入 秦 关?” 清 陈维嵩 《女冠子·本事》词之二:“路茫茫,度海云鬟乱,还宫绣带长。” 龚尔位 《怀人》诗之二:“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
(3).渺茫;模糊不清。 汉 扬雄 《法言·重黎》:“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云。”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茫茫十月交,穷阴千餘里。” 宋 王安石 《吴任道说应举时事》诗:“独骑瘦马冲残雨,前伴茫茫不可寻。” 清 杜浚 《登金山塔》诗:“咄哉天咫尺,消息转茫茫。”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夜雾茫茫,月色朦胧。‘迎春亭’佇立山岗。”
(4).纷繁,纷杂;众多。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隋书·音乐志上》:“茫茫亿兆,无思不遂。”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俯视 洛阳 川,茫茫走 胡 兵。” 清 秋瑾 《宝剑歌》:“ 炎帝 世系伤中絶,茫茫国恨何时雪?”
(5).茂盛。《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 唐 刘长卿 《经漂母墓》诗:“春草茫茫緑,王孙旧此游。” 宋 王安石 《和农具诗·耕牛》:“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  ——《漢語大詞典》
白沙 bái shā
(1).白色沙砾。《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晋书·五行志中》:“ 元康 中, 京洛 童謡曰:‘南风起,吹白沙,遥望 鲁国 何嵯峨?千岁髑髏生齿牙。’” 唐 李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诗:“六月南风吹白沙, 吴 牛喘月气成霞。”
(2).即白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四·鲛鱼》:“古曰鮫,今曰沙,是一类而有数种也……其背有珠文,如鹿而坚彊者,曰鹿沙,亦曰白沙。”  ——《漢語大詞典》
连绝(連絶)lián jué
(1).断续。《文选·王褒〈洞箫赋〉》:“哮呷呟唤,躋躓连絶,淈殄沌兮。” 李善 注:“言其声之大,哮呷呟唤,或躋或躓,时连时絶,淈然相乱,殄沌不分也。”
(2).指作文。连,连词句成篇。绝,据文意加圈点以断句。《南史·文学传·吴迈远》:“ 吴迈远 者,好为篇章, 宋明帝 闻而召之。及见曰:‘此人连絶之外,无所復有。’”  ——《漢語大詞典》
屿 ( 嶼 ) yǔ
屿 [ yǔ ]
     ◎ 小岛:岛~。
淡淡 dàn dàn
(1).形容颜色浅淡。 唐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 宋 徐铉 《寒食日作》诗:“过社纷纷燕,新晴淡淡霞。” 宋 陆游 《泛舟至东村》诗:“颼颼风渐冷,淡淡月初生。”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一:“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
(2).轻淡,微弱。 宋 晏殊 《寓意》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杏花初落疎疎雨,杨柳轻摇淡淡风。” 曹禺 《雷雨》第三幕:“那时天边上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
(3).冷淡,不热情。《宋书·王景文传》:“人情向 粲 ,淡淡然亦復不改常。” 宋 陆游 《筑舍》诗:“与人元淡淡,不是故相忘。”《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把当时贫交看不在眼裡,放不在心上,全无一毫照顾周恤之意,淡淡相看,用不着他一分气力。”《红楼梦》第五五回:“虽然脸上淡淡的,皆因是 赵姨娘 那老东西閙的,心里却是和 宝玉 一样呢。”
(4).不经意,漫不经心。《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河 臺﹞因又动了个忌才之意,淡淡的问了几句话,就起身让走,送出来了。” 茅盾 《子夜》十:“ 吴荪甫 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 巴金 《春》一:“‘不见得,说不定就讲五爸五婶吵架的事。’ 觉民 淡淡地说了一句。”
(5).同“ 澹澹 ”。水波动貌。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緑池汎淡淡,青柳何依依。”《南齐书·乐志三》:“《碣石辞》:东临 碣石 ,以观沧海。水河淡淡,山嶋竦峙。”
水流平满貌。《文选·宋玉〈高唐赋〉》:“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 李善 注:“淡,以冉切,安流平满貌。”
隐隐约约。《列子·汤问》:“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  ——《漢語大詞典》
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1.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2.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3.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4. 姓。如汉代有古霸。
  1.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木 mù《國語辭典》

木 [ mù ]

  1. 树、木本植物的通称。如:「草木」、「树木」、「花木扶疏」。
  2. 木材。如:「朽木不可雕」、「棺木」、「寿木」。《书经·说命上》:「说复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从谏则圣。』」
  3. 棺材。如:「行将就木」。
  4.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5. 木星的简称。
  6. 姓。如晋朝有木华。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用木材制成的。如:「木椅」、「木屋」。
  2. 性情朴实。如:「刚毅木讷」。《新五代史·卷二二·梁臣传·牛存节传》:「存节为人木彊忠谨,太祖爱之。」
  3. 没有知觉的。如:「麻木」。
  4. 呆笨的。如:「钝头木脑」。
  1. 失去知觉、感觉。《红楼梦·第一○回》:「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
蟠 pán《國語辭典》

蟠 [ pán ]

  1. 盘伏、盘曲。《文选·左思·蜀都赋》:「潜龙蟠于沮泽,应鸣鼓而兴雨。」
  1. 弯曲的、扭曲的。唐·李白〈咏山樽〉诗二首之一:「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
苍烟(蒼煙)cāng yān
苍茫的云雾。 唐 陈子昂 《岘山怀古》诗:“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金 元好问 《泛舟大明湖》诗:“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花月痕》第十五回:“细看春色低红烛,烦向苍烟问白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