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官司敛价挞闾里,妇女唬咷脱簪珥。

沈周明代〕《送人归秦州

江城十月风凄凄,客子告我归关西。
长途短日双泪落,苦忆妻孥惊鼓鼙。
延安绥德边报急,秦州在陷家当失。
黄河冻合胡马健,倏来度冰如踏石。
奈何主将与监军,玩寇自顾舟中敌。
驻兵无常惑饷道,远输岂顾烦民力。
刍辋计万不计千,骡驼不足不得前。
委山积云两遭烬,旋买一束银三钱。
官司敛价挞闾里,妇女唬咷脱簪珥。
役穷财竭心易失,衅端恐在萧墙里。
杞人闻之搔白头,落日倚襟江上楼。
呜呼韩范不复作,极目秦云空自忧。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官司闾里妇女脱簪珥

官司 guān sī
(1).普通官吏;百官。《左传·隐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皁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杜预 注:“小臣有司之职,非诸侯之所亲也。”《汉书·王莽传上》:“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颜师古 注:“官司,百官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上》:“官司益多,否塞益甚,堂廉益远,积弊益深,欲一扫而空之,诚非开设议院不可。”
(2).官府。多指政府的主管部门。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人有醉者相杀,牧伯因此輒有酒禁,严令重申,官司搜索。”《水浒传》第十五回:“ 吴用 道:‘偌大去处,终不成官司禁打鱼鲜?’ 阮小五 道:‘甚么官司敢来禁打鱼鲜,便是活阎王也禁治不得!’” 清 李渔 《意中缘·卷帘》:“你要把官势压他么?这等不难,我蓄了几日买画的银子,也去纳一个前程与他,和你同到官司去对理。”
(3).指官府里摊派的赋税劳役之类的公事。《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 高氏 又説:‘自从今日为始,我再不与你做一处,家中钱本什物,首饰衣服,我自与女儿两个受用,不许你来讨,一应官司门户等事,你自教贱婢支持,莫再来缠我。’”
(4).指诉讼。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一折:“若真个打起官司来,出乖露丑,一发不好。”《红楼梦》第四回:“ 贾雨村 授了 应天府 ,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却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 赵树理 《催粮差》:“这几年在地方上当士绅,给别人包揽官司,常到城里来。”
(5).引申为不同意见的争论。 胡适 《〈尝试集〉自序》:“但是我若没有这一班朋友和我打笔墨官司,我也决不会有这样的尝试决心。”
(6).方言。谓不耐烦不高兴的神色。 老舍 《四世同堂》六四:“她不高兴蹲在家里,接受或发作脾气-- 东阳 这两天老一脑门子官司,她要是不发气,他就必横着来。” 老舍 《二马》第二段七:“ 马威 把昨天晚上带来的箱子打开,问父亲换衣裳不换, 马老先生 是一脑门子官司,没理 马威 。” 老舍 《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我看见过不少国民党的军政要人,他们的神气颇似‘孤哀子’装模作样,一脸的官司,他们不屑与人家握手。”  ——《漢語大詞典》
敛 ( 斂 ) liǎn
敛 [ liǎn ]
  1. 收拢,聚集:~钱。~足(收住脚步,不住前进)。~容。~衣(用收集来的碎布制成的衣)。收~。聚~。
  2. 征收:横征暴~。
  3. 收束,约束:~迹。~手(➊缩手,表示不敢恣意妄为;➋拱手,表示恭敬)。~袂(整理衣袖,表示敬服)。~抑。~步。
价 ( 價 ) jià/jiè/jie《國語辭典》

价 [ jiè ]

  1. 善。《說文解字·人部》:「价,善也。」《詩經·大雅·板》:「价人惟藩,大師維垣。」
  1. 介紹。《廣韻·去聲·怪韻》:「价,昭价也。」
  1. 舊稱僕役為「价」。如:「小价」、「貴价」。《宋史·卷二五八·曹彬傳》:「鄰道守將走价馳書來詣。」
挞 ( 撻 ) tà
挞 [ tà ]
     ◎ 用鞭棍等打人:鞭~。大张~伐(a.使用武力大规模征讨;b.指对人进行声讨或攻击)。
闾里(閭里)lǘ lǐ
(1).里巷;平民聚居之处。《周礼·天官·小宰》:“听閭里以版图。” 贾公彦 疏:“在六乡则二十五家为閭,在六遂则二十五家为里。閭里之中有争讼,则以户籍之版、土地之图听决之。”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水北山人得名声,去年去作幕下士。水南山人又继往,鞍马僕从寒閭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不下三五年间,俱是开囯勋臣,那时分茅裂土,衣锦荣归,閭里辉煌,方不负大丈夫建功立业之志。”
(2).借指平民。《史记·循吏列传》:“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閭里使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 唐 韦应物 《观田家》诗:“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閭里。”
(3).邻居。《庄子·至乐》:“吾使司命復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识,子欲之乎?” 宋 苏轼 《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云》:“应容缓急烦閭里,桑柘聊同十亩闲。” 清 郑燮 《送陈坤秀才入都》诗:“京师有僧 介庵子 ,是尔 滇 南旧閭里。”  ——《漢語大詞典》
妇女(婦女)fù nǚ
成年女子的通称。《礼记·曲礼下》:“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 ﹞今入 关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唐 杜甫 《三绝句》之三:“闻道杀人 汉水 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六月六日》:“妇女多於是日沐髮,谓沐之不腻不垢。” 孙犁 《风云初记》一:“在堤埝拐角一棵大榆树下面,有两个年轻的妇女,对着怀纺线。”  ——《漢語大詞典》
唬 hǔ/xià《國語辭典》

唬 [ hǔ ]

  1. 虚张声势来威吓别人。如:「吓唬」。
咷 táo《國語辭典》

咷 [ táo ]

  1. 参见「号咷」、「嚎咷」等条。
脱簪珥 tuō zān ěr
取下簪珥等首饰,表示自责请罪。《史记·外戚世家》:“帝谴责 鉤弋夫人 ,夫人脱簪珥叩头。”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宣姜后》:“ 宣王 尝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 姜后 脱簪珥,待罪於永巷。”亦省作“ 脱簪 ”。《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二年》:“皇后闻之,脱簪请罪。”《明史·左光斗传》:“选侍事先皇无脱簪戒旦之德,於殿下无拊摩养育之恩。”《清史稿·后妃传·世祖孝献皇后》:“及闻 姜后 脱簪事,即有宜辩者,但引咎自责而已。”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