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莫以弹丸夸险阻,修文天子今堂堂。

吴国伦明代〕《阁鸦行

我行深入蛮王垒,蛮兵被毳行且呼。
指点罗夷诸种落,延袤千里依皇图。
历历重栅临断浦,堑垒木樵密如堵。
刀耕余力射猎还,磔鸡赛鬼挝鞞鼓。
蜀贾无时市枸酱,汉使不复问邛杖。
枥外骄嘶筰马肥,围中醉拥僰姬唱。
阁鸦回首复巅横,连云不断如长城。
此中藏甲不知处,云是先朝霭翠营。
霭翠曾悬列侯印,翊我高皇威独震。
遥传一檄定西南,世世称藩无血刃。
岂其苗裔食故疆,金紫蝉联泽未央。
莫以弹丸夸险阻,修文天子今堂堂。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弹丸险阻修文天子堂堂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1.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1.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1.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2.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1.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1.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4.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5.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1.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2.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5.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1.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1.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3.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1.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3. 姓。如汉代有以彤。
弹丸(彈丸)dàn wán
(1).供弹弓发射用的泥丸、石丸、铁丸、。也指子弹弹头。《韩诗外传》卷十:“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明珠自有千金价,肯与游人作弹丸。”《水浒传》第五四回:“ 李逵 接过瓜锤,如弄弹丸一般。”《中国歌谣资料·军中歌》:“弹丸激雨刀旋风,血溅征衣红。”
(2).形状、大小如弹丸之物。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天寿院 风药黑神丸,常人所服不过一弹丸,公常以五七两为一大剂,夹以胡饼而顿食之。”
(3).喻指圆转流畅的诗文。语出《南史·王筠传》:“ 谢朓 常见语云,‘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宋 陆游 《答郑虞任检法见赠》诗:“文章要须到 屈 宋 ,万仞青霄下鸞凤。区区圆美非絶伦,弹丸之评方娱人。”
(4).比喻地方狭小。《战国策·赵策三》:“诚知 秦 力之不至,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新唐书·高适传》:“奈何以弹丸地困全 蜀 太平之人哉!” 清 顾炎武 《昌黎》诗:“弹丸餘小邑,固守作东藩。” 郁达夫 《出奔》:“虽只弹丸似的一区小市,但从军事上、政治上说来,在一九二七年的前后,要取 浙江 ,这 兰溪县 倒也是 钱塘江 上游不得不先夺取的第一军事要港。”
发射弹丸。用以喻轻易、随便。 汉 桓宽 《盐铁论·盐铁取下》:“昔 商鞅 之任 秦 也,刑人若刈菅芳,用师若弹丸。”  ——《漢語大詞典》
夸 ( 誇 ) kuā/kuà《國語辭典》

夸 [ kuā ]

  1. 奢侈。《荀子·仲尼》:「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唐·杨倞·注:「夸,奢侈也。」
  2. 姓。如战国时有仙人夸蛾。
  1. 炫耀。《列子·杨朱》:「而欲尊礼义以夸人,矫情性以招名。」《史记·卷一○八·韩长孺传》:「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
  2. 称赞、赞美。唐·皮日休〈惜义鸟〉诗:「吾闻凤之贵,仁义亦足夸。」
  1. 骄矜自大。唐·韩愈〈乌氏庙碑铭〉:「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桓。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
  2. 美好的。《淮南子·修务》:「曼颊皓齿,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说者,西施、阳文也。」
  3. 大。《文选·左思·吴都赋》:「横塘查下,邑屋隆夸。」
险阻(險阻)xiǎn zǔ
(1).险要阻塞之地。《左传·成公十三年》:“ 文公 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依险阻,结党仇,机毒矢以待将吏。” 清 恽敬 《浙江分巡李公墓表》:“歷险阻,忍饥渴,以致得疾。” 陈毅 《昆仑山颂》:“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原一綫平。”
(2).险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霜那国》:“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以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
(3).喻艰难困苦。《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 晋国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漢語大詞典》
修文 xiū wén
(1).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国语·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 韦昭 注:“文,典法也。” 唐 杜甫 《客堂》:“修文庙算正,献可天衢直。” 明 尹耕 《秋兴》诗:“不应干羽修文日,岁岁三关有战场。”参见“ 修文偃武 ”。
(2).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之一:“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挽文教授诗》:“ 闽 人 翁 某一联云:‘地下修文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独为絶唱。” 清 陈佩 《哭程夫人》诗:“修文应是才人尽,徵到 姮娥 旧侍书。”参见“ 修文郎 ”。  ——《漢語大詞典》
天子 tiān zǐ
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诗·大雅·江汉》:“明明天子,令闻不已。”《史记·五帝本纪》:“於是 帝尧 老,命 舜 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唐 高适 《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堂堂 táng táng
(1).形容盛大。《晏子春秋·外篇上二》:“﹝ 齐景公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尔乃丰层覆之耽耽,建高基之堂堂。” 张铣 注:“堂堂,高敞貌。” 元 耶律楚材 《和孟驾之韵》:“天兵一鼓下 睢阳 ,旌旗整整阵堂堂。” 郭沫若 《访埃杂吟·金字塔》:“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
(2).形容容貌壮伟。《论语·子张》:“ 曾子 曰:‘堂堂乎 张 也,难与并为仁矣。’”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言 子张 容仪盛而於仁道薄也。”《后汉书·伏湛传》:“ 湛 容貌堂堂,国之光辉。”《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鬚眉,诚不若彼裙釵。”
(3).形容志气宏大。《汉书·萧望之传赞》:“ 望之 堂堂,折而不橈,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宋 岳飞 《题伏魔寺壁》诗:“胆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五章:“现在我们是堂堂的革命战士,是为人民吃苦,这种苦多吃一点,就越接近胜利。”
(4).悠远;远大。 清 汪懋麟 《茶邨枉过和见投原韵》:“十年真忽忽,旧事已堂堂。”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二:“大风泱泱,前途堂堂,生气鬱苍,雄心矞皇。”
(5).光耀;明亮。 唐 方干 《送婺州许录事》诗:“之官便是还乡路,白日堂堂著锦衣。” 宋 叶适 《祭赵几道文》:“万古茫茫,去来堂堂。盈庭之哀,痛捨我觴。” 茹志鹃 《百合花》:“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 李季 《菊花石》诗:“虽说年老疾病多,枯树开花红堂堂,白天黑夜开会忙。”
(6).犹公然。 唐 薛能 《春日使府寓怀》诗之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髮欺人故故生。” 清 金农 《己酉除夕》诗:“客岁更难挽,堂堂去寂然。” 邵瑞彭 《北行杂诗》:“零欢断恨堂堂去,剩水残山得得来。”
(7).象声词。 南唐 谭峭 《化书·食化·庚辛》:“ 辛氏 穴池,构木为凴槛,登之者其声堂堂焉。”
(8).鱼名。 南唐 谭峭 《化书·食化·庚辛》:“ 辛氏 之鱼可名堂堂。”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物重名》:“鲤曰六六鱼、策策、堂堂( 辛氏 之鱼名)。” 清 金农 《海会寺池上观鱼呈道禅师》诗之二:“未必岁收千百利,堂堂策策少惊呼。”
(9).乐曲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堂堂》 宋 郭茂倩 题解:“《乐苑》曰:‘《堂堂》,角调曲。 唐高宗 朝曲也。’……《堂堂》,本 陈后主 所作, 唐 为法曲。故 白居易 诗云‘法曲法曲歌堂堂’是也。” 唐 温庭筠 《堂堂》诗:“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一曲《堂堂》红烛筵,金鲸泻酒如飞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