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千丈红尘两鬓霜。

张弘范元代〕《南乡子 其一

深院日初长,万卷诗书一炷香。竹掩茅斋人不到,清凉,茶罢西轩读老庄。

世事莫论量,今古都输梦一场。笑煞利名途上客,乾忙。

千丈红尘两鬓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千丈红尘两鬓

千丈 qiān zhàng
极言其长、高、深。《史记·货殖列传》:“薪稾千车,船长千丈。”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壁立千丈,峯横万仞。”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漢語大詞典》
红尘(紅塵)hóng chén
(1).车马扬起的飞尘。 汉 班固 《西都赋》:“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唐 杜牧 《过华清宫》诗之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 秦观 《金明池》词:“纵宝马嘶风,红尘拂面,也只寻芳归去。”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三:“十丈红尘飞紫陌,掩关閒煞踏青屐。” 郁达夫 《浙东景物纪略·方岩纪静》:“不施椽瓦,而风雨莫及;冬暖夏凉,而红尘不到。”
(2).指繁华之地。 南朝 陈 徐陵 《洛阳道》诗之一:“缘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 唐 王建 《从军后寄山中友人》诗:“夜半听鷄梳白髮,天明走马入红尘。” 清 孙枝蔚 《春城曲》:“素纱软屏看不得,但云门外红尘好。”
(3).佛教、道教等称人世为“红尘”。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宝玉 本来颖悟,又经点化,早把红尘看破。” 郁达夫 《自述》诗之二:“前身纵不是如来,謫下红尘也可哀。”  ——《漢語大詞典》
两鬓(两鬓)
魏晋 陶潜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南北朝 庾信 尘镜诗 何须照两鬓,终是一秋蓬。
唐 白居易 晚春酤酒 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
宋 杨万里 晓寒二首 其二 春光唤入百花丛,寒力平欺两鬓蓬。
宋 戴表元 丁丑岁初归鄞城 城郭三年别,风霜两鬓新。
元 刘秉忠 东胜道中 两鬓黄尘秋色里,又投东胜过黄河。  ——《骈字类编》
霜 shuāng《國語辭典》

霜 [ shuāng ]

  1.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而凝结成白色的结晶颗粒。《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清·方苞〈左忠毅公轶事〉:「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2. 白色如霜的粉末或膏脂。如:「砒霜」、「面霜」。
  1. 白色的。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