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东归(東歸)dōng guī
指回故乡。因 汉 唐 皆都 长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东归。” 唐 郑谷 《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诗:“解印东归去,人情此际多。” 唐 郑谷 《贺进士骆用锡登第》诗:“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好是东归日,高槐蕊半黄。” ——《漢語大詞典》
既 jì《國語辭典》
既 [ jì ]
副- 已经。《论语·先进》:「春服既成。」《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
- 尽、全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及其未既济也。」《国语·齐语》:「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
- 不久。《左传·文公元年》:「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
- 已经、既然,表前后情况有连带关系。常与「就」或「则」连用。《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 表示并列的连接词。与「且」、「又」、「也」等词连用。如:「既醉且饱」、「既要爱情,也要面包。」《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元·钟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间套·收尾〉:「既通儒,又通吏。」
- 姓。如汉代有既良。
无家(無家)wú jiā
(1).没有妻室。《诗·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朱熹 集传:“家,谓以媒聘求为家室之礼也。”《诗人主客图·清奇雅正主》引 唐 卫準 逸句:“何必剃头为弟子,无家便是出家人。” 清 张集馨 《道咸宦海见闻录·咸丰六年》:“其无家者,雇土娼入帐,后以妒争,事闻於 向帅 。”
(2).没有房舍;没有家庭。 汉 班彪 《北征赋》:“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 唐 罗邺 《出都门》诗:“自觉无家似潮水,不知归处去还来。”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山村》之一:“与世浮沉真避世,将家飘荡似无家。”《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他无家无倚,靠着我船上喫饭。” ——《漢語大詞典》
(2).没有房舍;没有家庭。 汉 班彪 《北征赋》:“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 唐 罗邺 《出都门》诗:“自觉无家似潮水,不知归处去还来。”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山村》之一:“与世浮沉真避世,将家飘荡似无家。”《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他无家无倚,靠着我船上喫饭。” ——《漢語大詞典》
西去
唐 贾岛 处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赠 仙都山水谁能忆,西去风涛书满船。
唐 赵嘏 山阳韦中丞罢郡因献 尽将魂梦随西去,犹望旌旗暂一过。
唐 许棠 过湍沟谷 西去穷胡处,嵓崖境不常。
唐 刘驾 送李殷游边 行装不及备,西去偶然诀。
唐 沈彬 题苏仙山 千古是非无处问,夕阳西去水东流。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八十五 频着金鞭打龙角,为嗔西去上天迟。
唐 吕岩 七言 其四十五 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去气绵绵。
唐 冯道 句 视草北来唐学士,拥旄西去汉将军。
唐 徐铉 和江州江中丞见寄 北来空见雁,西去不如潮。
元 宋无 南峰归云庵 杖藜西去云东去,日暮僧归云亦归。 ——《骈字类编》
唐 赵嘏 山阳韦中丞罢郡因献 尽将魂梦随西去,犹望旌旗暂一过。
唐 许棠 过湍沟谷 西去穷胡处,嵓崖境不常。
唐 刘驾 送李殷游边 行装不及备,西去偶然诀。
唐 沈彬 题苏仙山 千古是非无处问,夕阳西去水东流。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八十五 频着金鞭打龙角,为嗔西去上天迟。
唐 吕岩 七言 其四十五 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去气绵绵。
唐 冯道 句 视草北来唐学士,拥旄西去汉将军。
唐 徐铉 和江州江中丞见寄 北来空见雁,西去不如潮。
元 宋无 南峰归云庵 杖藜西去云东去,日暮僧归云亦归。 ——《骈字类编》
何时(何時)hé shí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漢語大詞典》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漢語大詞典》
还 ( 還 ) huán/hái
还 [ huán ]
-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乡。~俗。衣锦~乡。返老~童。
-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 偿付:归~。偿~。~本。原物奉~。
- 古同“环”,环绕。
- 姓。
- 依然,仍然:这本书~没有看完。
- 更加:今天比昨天~冷。
- 再,又:锻炼身体,~要注意休息。
- 尚,勉强过得去:身体~好。
- 尚且:他~搬不动,何况我呢?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