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两鬓(两鬓)
魏晋 陶潜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南北朝 庾信 尘镜诗 何须照两鬓,终是一秋蓬。
唐 白居易 晚春酤酒 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
宋 杨万里 晓寒二首 其二 春光唤入百花丛,寒力平欺两鬓蓬。
宋 戴表元 丁丑岁初归鄞城 城郭三年别,风霜两鬓新。
元 刘秉忠 东胜道中 两鬓黄尘秋色里,又投东胜过黄河。 ——《骈字类编》
南北朝 庾信 尘镜诗 何须照两鬓,终是一秋蓬。
唐 白居易 晚春酤酒 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
宋 杨万里 晓寒二首 其二 春光唤入百花丛,寒力平欺两鬓蓬。
宋 戴表元 丁丑岁初归鄞城 城郭三年别,风霜两鬓新。
元 刘秉忠 东胜道中 两鬓黄尘秋色里,又投东胜过黄河。 ——《骈字类编》
欲霜
鲍溶诗秋天欲霜夜无风我意不在天地中 ——《韵府拾遗 阳韵》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 不好:~听。~看。
-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 仇怨:排~解纷。
- 诘责,质问:发~。非~。责~。
- 古同“傩”。
讳老(諱老)huì lǎo
忌言自己年老。 唐 杜荀鹤 《戏题王处士书斋》诗:“欺春祗爱和醅酒,讳老犹看夹注书。” 宋 范成大 《范村雪后》诗:“忍寒贪看雪,讳老强寻梅。”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八八:“镜中岁岁换容仪,讳老无妨畧镊髭。” 钱仲联 笺注:“《北史·傅永传》:‘常讳言老。’” ——《漢語大詞典》
一心 yī xīn
(1).一条心。同心;齐心。《书·泰誓上》:“ 受 ( 商纣 名)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韩诗外传》卷六:“故近者竞亲而远者愿至,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后汉书·朱儁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既然彼此一心,要看破些枕席私情,认定了伦常至性,把他激成一个当代人物。”
(2).忠心;全心全意。《书·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孔颖达 疏:“长任一心以事君,不得怀二意。”《晏子春秋·问下二九》:“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后汉书·方术传·李郃》:“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宋 苏轼 《霍光论》:“而 霍光 又能忘身一心,以辅幼主。” 太平天囯 歌谣:“打仗不怕 清 将猛,一心为民保 天囯 。”
(3).专心;一心一意。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太子见道,袖剑入内,一心待斩 妲己 ,与母报仇。”《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见这屋里没什么可风雅的去处,少不得也得一心扑到书本儿上去。” 老舍 《正红旗下》九:“ 多甫 一心要吃枣子,手老想往包袱里伸。”
(4).一样的心意,无所偏爱。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芒慈母》:“有三子,前妻之子有五人……率导八子咸为 魏 大夫卿士,各成於礼义。君子谓慈母一心。”
(5).一个人的心意或整个心思。《庄子·天道》:“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崇,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孟子·告子上》:“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鵠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唐 陆龟蒙 《风人诗》:“十万全师出,遥知正忆君,一心如瑞麦,长做两岐分。”《宋史·岳飞传》:“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红楼梦》第一百回:“ 金桂 听了,一心的恼意。” ——《漢語大詞典》
(2).忠心;全心全意。《书·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孔颖达 疏:“长任一心以事君,不得怀二意。”《晏子春秋·问下二九》:“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后汉书·方术传·李郃》:“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宋 苏轼 《霍光论》:“而 霍光 又能忘身一心,以辅幼主。” 太平天囯 歌谣:“打仗不怕 清 将猛,一心为民保 天囯 。”
(3).专心;一心一意。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太子见道,袖剑入内,一心待斩 妲己 ,与母报仇。”《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见这屋里没什么可风雅的去处,少不得也得一心扑到书本儿上去。” 老舍 《正红旗下》九:“ 多甫 一心要吃枣子,手老想往包袱里伸。”
(4).一样的心意,无所偏爱。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芒慈母》:“有三子,前妻之子有五人……率导八子咸为 魏 大夫卿士,各成於礼义。君子谓慈母一心。”
(5).一个人的心意或整个心思。《庄子·天道》:“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崇,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孟子·告子上》:“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鵠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唐 陆龟蒙 《风人诗》:“十万全师出,遥知正忆君,一心如瑞麦,长做两岐分。”《宋史·岳飞传》:“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红楼梦》第一百回:“ 金桂 听了,一心的恼意。” ——《漢語大詞典》
忧国(憂國)yōu guó
为国事而忧劳。《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清 钱谦益 《董应举授中大夫制》:“为国以得人为急,人臣以忧国为先。” ——《漢語大詞典》
不妨 bù fáng
(1).表示可以、无妨碍之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世人或端坐奥室,不妨言笑,盛营甘美,厚供斋食。” 宋 梅尧臣 《睡意》诗:“花时啼鸟不妨喧,清暑北窗聊避燠。” 明 李贽 《答刘宪长书》:“纵不落髮,亦自不妨,在彼在此,可以任意。”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准备给孩子们讲的话,不妨到此为止。”
(2).不料。 唐 皮日休 《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庆寺》诗:“更嚮碧山深处问,不妨犹有草茅臣。”
(3).很,非常。《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性行不妨慈善。” 蒋礼鸿 通释:“就是很慈善。”《景德传灯录·大法眼文益禅师》:“问:‘ 维摩 与 文殊 对谈何事?’师曰:‘汝不妨聪明。’”不妨聪明,即非常聪明。 ——《漢語大詞典》
(2).不料。 唐 皮日休 《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庆寺》诗:“更嚮碧山深处问,不妨犹有草茅臣。”
(3).很,非常。《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性行不妨慈善。” 蒋礼鸿 通释:“就是很慈善。”《景德传灯录·大法眼文益禅师》:“问:‘ 维摩 与 文殊 对谈何事?’师曰:‘汝不妨聪明。’”不妨聪明,即非常聪明。 ——《漢語大詞典》
穷 ( 窮 ) qióng
穷 [ qióng ]
- 缺乏财物:贫~。~苦。~则思变。
- 处境恶劣:~困。~蹙。~窘。~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 达到极点:~目。~形尽相。~兵黩武。
- 完了:~尽。山~水尽。日暮途~。
- 推究到极点:~物之理。~追(➊极力追寻;➋尽力紧追)。~究。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