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寒流诘曲抱岩足,水清沙碧直蓬莱。

蔡沈宋代〕《武夷自咏

武夷群岫高崔嵬,隐屏直耸天中开。
千寻拔地出圭壁,屼屼万古封苍苔。
烟霞舍卷朝夕异,日月昼夜东西回。
寒流诘曲抱岩足,水清沙碧直蓬莱。
紫京真人玉为杯,琼浆初发葡萄醅。
醉来披云卧松月,松花点点飘香雪。
哀猿绝壁声更长,惆怅怀人逮明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寒流诘曲岩足水清沙碧蓬莱

寒流 hán liú
(1).清冷的小河或小溪。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邑里向疎芜,寒流自清泚。” 宋 李弥逊 《渡横溪》诗:“尘埃何处寻真境,试逐寒流认落花。” 明 何景明 《长安驿》诗:“窗闻早鴈秋多思,门对寒流夜不眠。”
(2).出身寒微的人。《梁书·武帝纪中》:“夏四月丁巳,革选尚书五都令史用寒流。”
(3).喻指白光。 宋 秦观 《梦中得此》诗:“縞带横秋匣,寒流炯暮堂。” 明 徐渭 《七里滩》诗之一:“水石何缘能有此,星辰尽夜殞寒流。”参见“ 寒色 ”。
(4).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海流。通常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5).指寒潮。 毛泽东 《冬云》诗:“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看这冷的样子,恐怕是寒流快来了。”  ——《漢語大詞典》
诘曲(詰曲)jié qǔ
屈曲;屈折。 唐 宋之问 《秋莲赋》:“复道兮詰曲,离宫兮相属。” 明 袁宏道 《送徐太府见可入计序》:“公之文,严於法而沉於气,往往詘常调而自伸其才,故变幻詰曲,无不极情之所至。” 清 周亮工 《哭许有介》诗:“蝇头詰曲怀人札,豕腹彭亨傲客诗。”  ——《漢語大詞典》
抱 bào《國語辭典》

抱 [ bào ]

  1. 胸懷、志趣。《宋書·卷六九·范曄傳》:「然區區丹抱,不負夙心。」
  2. 量詞。計算兩臂可圍持的單位。如:「一抱草」、「一抱書」。
  3. 姓。如北魏有抱嶷、抱老壽。
  1. 摟持,用雙手合圍。如:「抱孩子」、「抱薪救火」。
  2. 養育。《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往後來倆姑奶奶再都抱了娃子,那個不用幾尺粗布呢?」
  3. 孵化。如:「抱蛋」、「抱窩」。
  4. 懷藏在內。如:「抱怨」、「抱病」。
  5. 守護。《孟子·萬章下》:「抱關擊柝者,皆有常職以食於上。」
  6. 環繞。如:「環山抱水」。宋·陸游〈書事〉詩:「聞道輿圖次第還,黃河依舊抱潼關。」
  7. 拋擲、丟棄。《史記·卷一三·三代世表》:「褚先生曰:『抱之山中,山者養之。』」《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八·搜神記》:「忽有一道風雲而來到嵩邊,抱嵩置墓東八十步。」
岩足(巖足)yán zú
山脚。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诗:“晓霽望嵩丘,白云半巖足。”  ——《漢語大詞典》
水清
唐 朱长文 吴兴送梁补阙归朝赋得荻花 柳家汀洲孟冬月,云寒水清荻花发。
唐 温庭筠 莲浦谣 水清莲媚两相向,镜里见愁愁更红。
元 赵孟頫 和姚子敬秋怀五首 其五 野旷天高木叶疏,水清沙白鸟相呼。  ——《骈字类编》
沙碧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三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骈字类编》
直 zhí《國語辭典》

直 [ zhí ]

  1. 不弯曲的。如:「笔直」、「直线」。
  2. 不邪曲,没有私心的。如:「正直」、「耿直」。
  3. 纵的、竖的。如:「直行书写」、「铅直线」。
  4. 行为或性格坦白爽快。如:「心直口快」、「直性子」。
  5. 呆板、僵硬。如:「两眼发直」、「双腿僵直」。
  1. 但、只、不过。《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 竟然、居然。金·元好问〈水调歌头·恨人闲〉词:「恨人闲、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水浒传·第一回》:「我直如此有眼不识真师,当面错过。」
  3. 没有间隔的。参见「直达 」条。
  1. 抵得上。《史记·卷三○·平准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通「值」。
  2. 抵挡。《汉书·卷二三·刑法志》:「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
  3. 当班、站勤。《金史·卷一七·哀宗本纪上》:「日二人直,备顾问。」通「值」。
  1. 报酬、酬金。《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2. 姓。如汉代有直不疑。
蓬莱(蓬萊)péng lái
(1). 蓬莱山 。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 威 、 宣 、 燕昭 使人入海求 蓬莱 、 方丈 、 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傅在 勃海 中。” 宋 陈师道 《晁无咎张文潜见过》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 蓬莱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他本 蓬莱 仙种,偶然寄跡人间。”
(2).蓬蒿草莱。借指草野。《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举英奇於仄陋,拔髦秀於蓬莱。”
(3).《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后因以指秘阁。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 周王 羣玉 之山, 汉 帝 蓬莱 之室。” 宋 曾巩 《送郑州邵资政》诗:“雋游追幙府,高步集 蓬莱 。”
(4).指 蓬莱宫 。 唐 杜甫 《宿昔》诗:“宿昔 青门 里, 蓬莱 仗数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