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成家自褵结,高节陋琴挑。

晁公溯宋代〕《范令人生日

文正垂芳久,风流八叶萧。
名传庆历颂,功冠宝元朝。
人物追三代,仪刑正百僚。
后来登玉筍,故自有霜条。
配德皆乘凤,生贤必珥貂。
赋高梁苑雪,声振浙江潮。
已庆生金社,俄闻梦紫霄。
飚车度弱水,绛节下阳寥。
温润珠无纇,清修玉不雕。
成家自褵结,高节陋琴挑。
灵匹期河汉,仙槎近斗杓。
择夫得温峤,传业继班昭。
比物能吟絮。逢辰解颂椒。
早遵王吉俭,久去少君骄。
绛帐诗书在,朱弦律吕调。
行皆图史应,步节佩环摇。
林下风姿远,闺中礼法饶。
翟衣严象服,彤史嗣英飚。
夙御鱼轩驾,和鸣凤管箫。
清标矜竹润,盛德颂桃夭。
八桂知同秀,三芝等后雕。
他年看洗髓,终不羡云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成家高节

成家 chéng jiā
(1).成立家室,娶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成家成室,我造彼昌。” 唐 吕岩 《沁园春》词:“贪痴汉,望成家学道,两事双全。”《红楼梦》第九八回:“却説 宝玉 成家的那一日, 黛玉 白日已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把个 李紈 和 紫鹃 哭的死去活来。” 鲁光 《中国姑娘》:“痴心的男朋友一两天就给她发来一封信,催促她成家。”
(2).兴家,持家。《隶释·汉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夫妇勤苦,积入成家。”《辽史·后妃传·景宗睿智皇后》:“﹝后﹞北府宰相 思温 女。早慧。 思温 尝观诸女扫地,惟后洁除,喜曰:‘此女必能成家。’” 清 葆光子 《物妖志·虎》:“既至官,俸禄甚薄,妻力赞成家。”
(3).犹安家。 唐 韩愈 《桃源图》诗:“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4).形成流派。 清 周亮工 《与吴冠五》:“ 金秀才 式祖 评 侯朝宗 之文曰:已自成家,惜得名差蚤,未暇鍊句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前 明 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於诗亦然。当其盛时, 高 杨 张 徐 ,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5).成为专家。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大哥的诗、书、画,不客气地说一句话,好像没有一样可以成家。”参见“ 成名成家 ”。
(6). 东汉 初 公孙述 起 成都 ,自立为帝,号 成家 。 光武 遣 吴汉 、 臧宫 伐之。 述 将 延岑 力战, 公孙 兵败,身死。见《后汉书·公孙述传》。 清 纳兰性德 《咏史》之五:“痛哭难为入庙身, 譙周 本意劝称臣, 市桥 旂帜 咸 阳战,不及 成家 尚有人。”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褵 lí
褵 [ lí ]
     ◎ 同“”。
结 ( 結 ) jié/jiē
结 [ jié ]
  1. 系(),绾(wǎn ):~网。~绳。~扎。
  2.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蝴蝶~。
  3. 聚,合:~晶。~识。~盟。~交。~集。~合。~党营私。
  4. 收束,完了(liǎo):~账。~局。~案。~果。~论。归根~底。
  5. 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
结 [ jiē ]
  1. 植物长果实:开花~果。~实。
高节(高節)gāo jié
(1).高其节操,坚守高尚的节操。《庄子·让王》:“若 伯夷 、 叔齐 者,其於富贵也,苟可得已,则必不赖,高节戾行,独乐其志,不事於世,此二士之节也。”《吕氏春秋·离俗》:“高节厉行,独乐其意,而物莫之害。”《宋书·宗悫传》:“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 炳 ( 宗炳 )素高节,诸子羣从皆好学。”
(2).高尚的节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 者, 齐 人也。好奇伟俶儻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唐 顾况 《哭从兄萇》诗:“立身有高节,满卷多好诗。” 清 周亮工 《寄潍县杨再蘧蔡漫夫于鸣岐》诗之二:“ 箕山 高节推 徐干 , 北海 雄姿重 孔融 。”
(3).高耸的竹竿。竹有节,故称。 唐 方干 《方著作画竹》诗:“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
(4).指使臣所持的旄节。其长八尺,故称。 唐 贾岛 《颂德上贾长侍》诗:“高节羽书期独传,分符 絳郡 滞长材。”  ——《漢語大詞典》
陋 lòu《國語辭典》

陋 [ lòu ]

  1. 容貌丑。如:「丑陋」。《玉篇·阜部》:「陋,丑猥也。」《旧唐书·卷一三五·卢杞传》:「杞貌陋而色如蓝。」
  2. 狭隘、狭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唐·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粗劣、不好的。如:「陋规」、「陋习」、「陋俗」。
  4. 学识浅薄。如:「孤陋寡闻」。《荀子·劝学》:「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5. 卑贱、微贱。《管子·牧民》:「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北齐书·卷四十五·文苑传·樊逊传》:「门族寒陋,访第必不成,乞补员外司马督。」
  6. 吝啬。《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其民有先王遗教,君子深思,小人俭陋。」
  1. 轻视。《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今殷民乃陋淫神祇之祀。」文选·张衡〈东京赋〉:「苟有胸而无心,不能节之以礼,宜其陋今而荣古矣。」
琴 qín《國語辭典》

琴 [ qín ]

  1. 乐器名:➊ ​ 国乐器中的古琴、七弦琴、月琴等。➋ ​ 西洋乐器中的钢琴、口琴、手风琴、管风琴等。
  2. 姓。如明代有琴彭。
  1. 弹琴。《孟子·万章上》:「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
挑 tiāo/tiǎo《國語辭典》

挑 [ tiāo ]

  1. 拣选。如:「挑选」、「挑剔」、「挑毛病」。《红楼梦·第一○二回》:「挑了个风清日暖的日子,带了好几个家人,手内持著器械到园踹看动静。」
  2. 用肩担物。如:「挑柴」、「肩挑」、「挑水」。《水浒传·第二回》:「锁上前后门,挑了担儿,跟在马后。」

挑 [ tiǎo ]

  1. 引动、举起。如:「挑眉立目」。《红楼梦·第八一回》:「探春把竿子一挑,往地下一撩,却是活迸的。」
  2. 用长形或尖形器具拨动。如:「挑火」、「挑刺」、「挑灯夜读」。唐·白居易〈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3. 一种刺绣针法。用针挑起经线或纬线,将线从下穿过。如:「挑花」。《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曰:『十四娘近在闺中作什么生?』女低应曰:『闲来只挑绣。』」
  4. 一种弹奏指法。手指反手回拨称为「挑」。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5. 搬弄、煽动。如:「挑拨」、「挑战」。《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垂饵虎口,横挑彊胡,仰亿万之师。」
  6. 引诱、逗弄。如:「挑逗」、「挑弄」。《聊斋志异·卷二·凤阳士人》:「士人注视丽者,屡以游词相挑。」通「𫍥」。
  1. 一种书写笔法。运笔向下,稍作停顿;向上提笔稍挫,扭锋顺势挑出而收笔。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