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资清宿卫,乃遽释轩裳。
鼻祖始谋远,承家积庆长。
青霜元不坠,玉树久逾芳。
气验三嵎秀,祥占五世昌。
向来蜀父老,久忆汉文章。
试问风骚将,谁登翰墨场。
浮云玉垒变,秋草墨池荒。
大雅沦金石,斯文厌秕糠。
九成方命舜,三变必兴唐。
东壁初观象,南箕果降光。
终当荐清庙,始验山崑冈。
世喜韶音在,人皆肉味忘。
遥闻望帝国,重立郑公乡。
议论看前辈,春秋守素王。
谈经追服杜,下笔逼班扬。
价重连城璧,功高治水航。
词源倾滟澦,才刃剧干将。
思涌辞穿月,文成字挟霜。
高明齐日观,豪健敌风樯。
不但垂金薤,方期兆玉璜。
径宜排稷下,不用奏阿房。
退草三千牍,深窥数仞墙。
多闻正科斗,博识辨商羊。
乡党尊王烈,交游说郑庄。
弦歌化邹鲁,文物见成康。
壮岁观周乐,昭时笑楚狂。
风尘天下辙,日月魏月梁。
星列桥门外,霜寒璧水傍。
应书随汉传,鼓箧上虞庠。
大策先多士,高谈兀老苍。
诸儒甘折角,宗伯许升堂。
擢秀联龙虎,凌霄翳凤凰。
西黉聊偃息,北海暂徊翔。
绛帐师儒室,青衿弟子行。
至音消郑卫,俗学起膏肓。
德业方天纵,才名故日彰。
筑岩宜梦说,负鼎可干汤。
宪古兴华旦,蒐儒列奉常。
鲁宫传礼乐,赵铎应宫商。
金纳诸侯酎,郊崇上帝觞。
朝仪修草具,庙乐纪芝房。
方刺封中制,将方岱岳祊。
守邦严典礼,范俗正堤防。
恩赐尚书舄,班齐骑省郎。
明光联执戟,建礼入含香。
鸣下趋文陛,垂绅拱御床。
天临豸冠动,风凛兽樽凉。
禁省吟红药,朝廷少皂囊。
忧时惟贾傅,疾恶甚张纲。
伏阁曾留谏,埋轮讵畏强。
忠言深慷慨,直气欻飞扬。
屡乞开宣室,常思请尚方。
马皆贪立仗,凤独见朝阳。
直道难容黯,群臣惜渡湘。
虚心忘宠辱,知命信行藏。
徼道森长乐,周庐肃未央。
赘衣重入侍,交戟俨开张。
地有长城固,时无宝瑟僵。
鸣銮思禹穴,飞旆入雷塘。
仗狩崆峒远,旌垂少海黄。
方资清宿卫,乃遽释轩裳。
负郭俄回驾,专城再耀铓。
化移江北枳,讼决召南棠。
已去浮江虎,潜躯避境蝗。
使车更刺举,夷路看腾骧。
未即归前席。还闻出护羌。
不通五尺道,坐富十年粮。
念昔东南帝,多兴楚越疆。
聚星占晋国,厌气走秦皇。
往者何劳继,今王未旺易量。
布书垂象魏,仄席在岩廊。
大业虽中偾,神谋正外攘。
会须擒颉利,方拟殄烧当。
宇宙依秦树,山河接汶篁。
再令宫禁肃,必赖股肱良。
岂久留乘塞,行看入奉璋。
无安都护府,亟趣舍人装。
有客弹长铗,终年窃太仓。
乘龙安敢望,飞凤果为祥。
贪禄难投帻,登堂阻奉觞。
遥期千岁寿,坐见海生桑。
青霜元不坠,玉树久逾芳。
气验三嵎秀,祥占五世昌。
向来蜀父老,久忆汉文章。
试问风骚将,谁登翰墨场。
浮云玉垒变,秋草墨池荒。
大雅沦金石,斯文厌秕糠。
九成方命舜,三变必兴唐。
东壁初观象,南箕果降光。
终当荐清庙,始验山崑冈。
世喜韶音在,人皆肉味忘。
遥闻望帝国,重立郑公乡。
议论看前辈,春秋守素王。
谈经追服杜,下笔逼班扬。
价重连城璧,功高治水航。
词源倾滟澦,才刃剧干将。
思涌辞穿月,文成字挟霜。
高明齐日观,豪健敌风樯。
不但垂金薤,方期兆玉璜。
径宜排稷下,不用奏阿房。
退草三千牍,深窥数仞墙。
多闻正科斗,博识辨商羊。
乡党尊王烈,交游说郑庄。
弦歌化邹鲁,文物见成康。
壮岁观周乐,昭时笑楚狂。
风尘天下辙,日月魏月梁。
星列桥门外,霜寒璧水傍。
应书随汉传,鼓箧上虞庠。
大策先多士,高谈兀老苍。
诸儒甘折角,宗伯许升堂。
擢秀联龙虎,凌霄翳凤凰。
西黉聊偃息,北海暂徊翔。
绛帐师儒室,青衿弟子行。
至音消郑卫,俗学起膏肓。
德业方天纵,才名故日彰。
筑岩宜梦说,负鼎可干汤。
宪古兴华旦,蒐儒列奉常。
鲁宫传礼乐,赵铎应宫商。
金纳诸侯酎,郊崇上帝觞。
朝仪修草具,庙乐纪芝房。
方刺封中制,将方岱岳祊。
守邦严典礼,范俗正堤防。
恩赐尚书舄,班齐骑省郎。
明光联执戟,建礼入含香。
鸣下趋文陛,垂绅拱御床。
天临豸冠动,风凛兽樽凉。
禁省吟红药,朝廷少皂囊。
忧时惟贾傅,疾恶甚张纲。
伏阁曾留谏,埋轮讵畏强。
忠言深慷慨,直气欻飞扬。
屡乞开宣室,常思请尚方。
马皆贪立仗,凤独见朝阳。
直道难容黯,群臣惜渡湘。
虚心忘宠辱,知命信行藏。
徼道森长乐,周庐肃未央。
赘衣重入侍,交戟俨开张。
地有长城固,时无宝瑟僵。
鸣銮思禹穴,飞旆入雷塘。
仗狩崆峒远,旌垂少海黄。
方资清宿卫,乃遽释轩裳。
负郭俄回驾,专城再耀铓。
化移江北枳,讼决召南棠。
已去浮江虎,潜躯避境蝗。
使车更刺举,夷路看腾骧。
未即归前席。还闻出护羌。
不通五尺道,坐富十年粮。
念昔东南帝,多兴楚越疆。
聚星占晋国,厌气走秦皇。
往者何劳继,今王未旺易量。
布书垂象魏,仄席在岩廊。
大业虽中偾,神谋正外攘。
会须擒颉利,方拟殄烧当。
宇宙依秦树,山河接汶篁。
再令宫禁肃,必赖股肱良。
岂久留乘塞,行看入奉璋。
无安都护府,亟趣舍人装。
有客弹长铗,终年窃太仓。
乘龙安敢望,飞凤果为祥。
贪禄难投帻,登堂阻奉觞。
遥期千岁寿,坐见海生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名-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 区域。如:「地方」、「远方」。
-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资 ( 資 ) zī
资 [ zī ]
- 财物,钱财:~源。物~。~财。~金。~费。~料。工~。川~(路费)。
-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本。外~。独~。合~。~方。
- 供给,帮助:~助。~送。~敌。可~借鉴。
- 智慧能力:~质。天~。
- 出身和经历:~格。~历。
- 姓。
清 qīng《國語辭典》
清 [ qīng ]
形- 澄净、纯洁。与「浊」相对。如:「清洁」、「清澈」。《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高洁、廉洁。如:「清望」、「清廉」、「清士」。元·郑廷玉《冤家债主·第四折》:「法正天须顺,官清民自安。」
- 寂静。如:「冷清」、「清静」。
- 秀美。如:「眉清目秀」。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 安定、太平。如:「清平盛世」。《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 单纯的。如:「清一色」、「清唱」。
- 净尽、一点也不留。如:「债还清了。」、「书款付清了。」
- 详细、明白。如:「点清数目」、「查清户口」、「誊清作文」。
- 使干净、使整齐。如:「清洗」、「清理」、「清除」。
- 整顿。如:「清党」、「肃清」。
- 结帐。如:「清帐」、「清算」、「结清余欠」。
- 点检(清楚)。如:「清点」、「清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们各人管的田房、利息帐目,都连夜攒造清完,先送与我逐细看过。」
- 朝代名。参见「清朝 」条。
- 参见「血清 」条。
- 姓。如宋代有清贤。
宿卫 sù wèi
亦作“ 宿卫 ”。
(1).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后四年,封 章 弟 兴居 为 东牟侯 ,皆宿衞 长安 中。” 唐 罗邺 《老将》诗:“年年宿衞天颜近,曾把功勋奏 建章 。” 清 龚自珍 《书果勇侯入觐》:“凡宿衞之臣, 满洲 輒除 乾清门 侍衞,其有异材,重以贵戚,乃擢御前侍衞; 汉 籍,輒除大门上侍衞,日直不过閾。”
(2).保卫,守护。 汉 贾谊 《新书·藩伤》:“爱之故使饱粱肉之味,玩金石之声,臣民之众,土地之博,足以奉养宿衞其身。”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陛下迁 淮南王 ,欲使改过,有司宿衞不慎,故病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王业 ﹞卒於 湘江 ,有二白虎,低头曳尾,宿卫其侧。”
(3).皇帝的警卫人员;禁军。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聪》:“九月犬与豕交于宫门,有豕著进贤冠,昇 聪 御坐,犬冠武冠带綬,与豕并昇,俄而鬭死,殿上宿衞莫有见其入者。”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二:“旧传: 柳氏 出一婢,婢至宿衞 韩金吾 家,未成券。”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四》:“宿衞之武勇,有不欲受宾之节制者矣;一姓之家法,有不欲受宾之论议者矣。” ——《漢語大詞典》
(1).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后四年,封 章 弟 兴居 为 东牟侯 ,皆宿衞 长安 中。” 唐 罗邺 《老将》诗:“年年宿衞天颜近,曾把功勋奏 建章 。” 清 龚自珍 《书果勇侯入觐》:“凡宿衞之臣, 满洲 輒除 乾清门 侍衞,其有异材,重以贵戚,乃擢御前侍衞; 汉 籍,輒除大门上侍衞,日直不过閾。”
(2).保卫,守护。 汉 贾谊 《新书·藩伤》:“爱之故使饱粱肉之味,玩金石之声,臣民之众,土地之博,足以奉养宿衞其身。”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陛下迁 淮南王 ,欲使改过,有司宿衞不慎,故病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王业 ﹞卒於 湘江 ,有二白虎,低头曳尾,宿卫其侧。”
(3).皇帝的警卫人员;禁军。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聪》:“九月犬与豕交于宫门,有豕著进贤冠,昇 聪 御坐,犬冠武冠带綬,与豕并昇,俄而鬭死,殿上宿衞莫有见其入者。”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二:“旧传: 柳氏 出一婢,婢至宿衞 韩金吾 家,未成券。”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四》:“宿衞之武勇,有不欲受宾之节制者矣;一姓之家法,有不欲受宾之论议者矣。” ——《漢語大詞典》
乃 nǎi《國語辭典》
乃 [ nǎi ]
代- 你、你的。如:「乃母」、「乃兄」。宋·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他、他的。《周禮·天官·小宰》:「各脩乃職。」
- 是。如:「失敗乃成功之母。」《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水滸傳·第二三回》:「眾上戶道:『真乃英雄好漢!』」
- 然後、於是。《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 卻。《漢書·卷三五·吳王劉濞傳》:「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
- 而。《荀子·正論》:「然則鬥與不鬥邪,亡於辱之與不辱也,乃在於惡之與不惡也。」
- 若、如果。《孟子·公孫丑上》:「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 竟、居然。《列子·湯問》:「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 才、始。《禮記·月令》:「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於今乃睹子之志矣。」
- 語助詞。用於發語或轉折。《書經·大禹謨》:「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遽 jù《國語辭典》
遽 [ jù ]
名- 驿车。《尔雅·释言》:「遽,传也。」晋·郭璞·注:「皆传车驿马之名。」《左传·昭公二年》:「闻之,惧弗及,乘遽而至。」
- 惊慌、恐惧。《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波涌,孙、王诸人色并遽。」
- 急忙、迫促。《国语·晋语四》:「(头头)谓谒者曰:『……国君而雠匹夫,惧者众矣。』谒者以告,公遽见之。」《礼记·檀弓上》:「故丧事虽遽,不陵节。」
- 窘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
- 忽然、突然。如:「遽闻」、「欲行遽止」。《聊斋志异·卷四·促织》:「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
- 遂、就。《汉书·卷四三·陆贾传》:「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文选·左思·魏都赋》:「虽自以为道洪化以为隆,世笃玄同,奚遽不能与之踵武而齐其风?」
释 ( 釋 ) shì
释 [ shì ]
- 解说,说明:解~。注~。~文。~义。
- 消除,消散:~疑。~怨。涣然冰~(像冰融化了一样,嫌隙和疑虑都完全消除)。
- 放开,放下:~放。保~。手不~卷。
-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氏。~教。~子(和尚)。~藏(zàng )(佛教经典的总汇,分经、律、论三藏,包括汉译佛经和中国的一些佛教著述)。~典。
轩裳(軒裳)xuān cháng
(1).犹车服。 晋 陶潜 《杂诗》之十:“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一妹 以天人之姿,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 明 高叔嗣 《再调考功作》诗:“轩裳日待旦,閶闔凌云排。”
(2).指官位爵禄。 唐 元结 《忝官引》:“而可爱轩裳,其心又干进。”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追忆悔尤,滥轩裳之非据;自嗟衰耄,指林壑以言归。” 元 张养浩 《山坡羊》曲:“琴书笔砚为功课,轩裳倘来何用躲。行,也在我;藏,也在我。”
(3).代称有高位的人。 唐 沈佺期 《洛阳道》诗:“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 宋 王自中 《酹江月·题钓台》词:“到底轩裳,不如蓑笠,久矣心相与。” 明 刘基 《太公钓渭图》诗:“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清 魏源 《村居杂兴呈筠谷从兄》诗之五:“ 尧 时石户农,肯易轩裳苦。”
(4).用为对人的敬称。 康有为 《怀翁常熟去国》诗:“早携书剑将行马,忽枉轩裳特执裾。” ——《漢語大詞典》
(2).指官位爵禄。 唐 元结 《忝官引》:“而可爱轩裳,其心又干进。”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追忆悔尤,滥轩裳之非据;自嗟衰耄,指林壑以言归。” 元 张养浩 《山坡羊》曲:“琴书笔砚为功课,轩裳倘来何用躲。行,也在我;藏,也在我。”
(3).代称有高位的人。 唐 沈佺期 《洛阳道》诗:“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 宋 王自中 《酹江月·题钓台》词:“到底轩裳,不如蓑笠,久矣心相与。” 明 刘基 《太公钓渭图》诗:“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清 魏源 《村居杂兴呈筠谷从兄》诗之五:“ 尧 时石户农,肯易轩裳苦。”
(4).用为对人的敬称。 康有为 《怀翁常熟去国》诗:“早携书剑将行马,忽枉轩裳特执裾。”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