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树 ( 樹 ) shù
树 [ shù ]
-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 种植,培育:~艺(“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
- 立,建立:~立。~敌。
- 量词,相当于“株”、“棵”:一~梅花。
- 姓。
蝉声(蝉声)
隋 薛道衡 夏晚诗 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
唐 骆宾王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唐 白居易 池上早秋 露饱蝉声懒,风乾柳意衰。
唐 刘禹锡 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犹胜独居荒草院,蝉声听尽到寒螀。
唐 刘沧 寓居寄友人 芳草衡门无马迹,古槐深巷有蝉声。
唐 杜荀鹤 感秋 冷烟黏柳蝉声老,寒渚澄星雁叫新。
宋 杨万里 秋热二首 其二 我自愁吟无意思,蝉声移近入檐枝。
宋 许月卿 槐影 槐影本来惟戴日,蝉声固自未知秋。 ——《骈字类编》
唐 骆宾王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唐 白居易 池上早秋 露饱蝉声懒,风乾柳意衰。
唐 刘禹锡 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犹胜独居荒草院,蝉声听尽到寒螀。
唐 刘沧 寓居寄友人 芳草衡门无马迹,古槐深巷有蝉声。
唐 杜荀鹤 感秋 冷烟黏柳蝉声老,寒渚澄星雁叫新。
宋 杨万里 秋热二首 其二 我自愁吟无意思,蝉声移近入檐枝。
宋 许月卿 槐影 槐影本来惟戴日,蝉声固自未知秋。 ——《骈字类编》
急 jí《國語辭典》
急 [ jí ]
形- 没耐心、暴躁的。如:「急性子」、「急得要命」。《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
- 不能等、亟待解决的。如:「急事」、「急件」、「急邮」。
- 快而猛烈。如:「急病」、「急流勇退」。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 因想把事情尽速完成而激动。如:「为这事我都急昏了。」、「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 令人著急。如:「考试铃都响了,还不见他人,真急人!」
- 忙于解决他人之事或困难。如:「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 迅速的。如:「急转弯」。《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项羽急击秦军。」
- 困难、严重的事。如:「告急」、「救急」。《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远山(遠山)yuǎn shān
(1).远处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诗:“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初也,若新月之腾海,远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晓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唐 崔仲容 《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 文君 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参见“ 远山眉 ”。 ——《漢語大詞典》
(2).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唐 崔仲容 《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 文君 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参见“ 远山眉 ”。 ——《漢語大詞典》
寒色 hán sè
(1).感到寒冷时的气色。《敦煌变文集·孝子传》:“父密察之,知 騫 有寒色,父以手抚之,见衣甚薄,毁而观之,始知非絮。”《宋史·杨业传》:“ 代 北苦寒,人多服毡罽, 业 但挟纊,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 业 怡然无寒色。”
(2).寒冷时节的颜色、景色。如枯草、秃枝、荒凉的原野的颜色。 唐 宋之问 《题张老松树》诗:“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 盛子昭 《寒山行旅图》绢本,立幅宽三尺五寸,高亦如之。树木槎枒,万山寒色,渔舟一叶,江雁羣飞。”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万里奇游,饥寒之国。闻说道‘胡天八月雪’,可也只萧萧秋意,依依寒色。”
(3).犹寒气。 宋 梅尧臣 《王龙图知江陵》诗:“行车践残雪,寒色犯轻裘。” 清 陆嵩 《新年作》诗:“愿得东风起南陌,催动春光散寒色。” 朔望 《英雄碑前的花朵》诗:“暮靄到 前门 ,沉沉絶市声。非因寒色重,默悼党人魂。”
(4).给人以寒冷感觉的颜色。 明 申时行 《应制题扇》诗:“羣芳烂熳吞春辉,双燕差池雪羽飞。玳瑁梁间寒色莹,水晶帘外曙光微。”此指白色。
(5).美术上指青、绿、紫等颜色。 ——《漢語大詞典》
(2).寒冷时节的颜色、景色。如枯草、秃枝、荒凉的原野的颜色。 唐 宋之问 《题张老松树》诗:“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 盛子昭 《寒山行旅图》绢本,立幅宽三尺五寸,高亦如之。树木槎枒,万山寒色,渔舟一叶,江雁羣飞。”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万里奇游,饥寒之国。闻说道‘胡天八月雪’,可也只萧萧秋意,依依寒色。”
(3).犹寒气。 宋 梅尧臣 《王龙图知江陵》诗:“行车践残雪,寒色犯轻裘。” 清 陆嵩 《新年作》诗:“愿得东风起南陌,催动春光散寒色。” 朔望 《英雄碑前的花朵》诗:“暮靄到 前门 ,沉沉絶市声。非因寒色重,默悼党人魂。”
(4).给人以寒冷感觉的颜色。 明 申时行 《应制题扇》诗:“羣芳烂熳吞春辉,双燕差池雪羽飞。玳瑁梁间寒色莹,水晶帘外曙光微。”此指白色。
(5).美术上指青、绿、紫等颜色。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