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久客 jiǔ kè
(1).久居于外。 汉 焦赣 《易林·屯之巽》:“久客无依,思归我乡。”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2).指久居外乡的人。 宋 陆游 《宴西楼》诗:“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3).指腊梅。 明 程棨 《三柳轩杂识》:“ 姚氏 《丛语》以蜡梅为寒客,今改为久客。” ——《漢語大詞典》
(2).指久居外乡的人。 宋 陆游 《宴西楼》诗:“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3).指腊梅。 明 程棨 《三柳轩杂识》:“ 姚氏 《丛语》以蜡梅为寒客,今改为久客。” ——《漢語大詞典》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动-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形-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名- 之读音。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名-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 姓。如周代有家伯。
-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名-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华发(華髮)huá fà
(1).花白头发。《墨子·修身》:“华髮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宋 苏轼 《次韵韶守狄大夫》之一:“华髮萧萧老 遂良 ,一身萍掛海中央。” 清 周亮工 《次施尚白韵与陈伯玑》:“谁谓故人来,相顾无华髮。”
(2).指年老;老年人。《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伏维幕府初开,博选清英,华髮旧德,并为元龟。” 李贤 注:“华髮,白首也。”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封昆季》诗:“晚途值 子玉 ,华髮同衰荣。” ——《漢語大詞典》
(2).指年老;老年人。《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伏维幕府初开,博选清英,华髮旧德,并为元龟。” 李贤 注:“华髮,白首也。”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封昆季》诗:“晚途值 子玉 ,华髮同衰荣。” ——《漢語大詞典》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 姓。
小儒 xiǎo rú
(1).指勉力矫性而有得的儒者。《荀子·儒效》:“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脩,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公、脩而才,可谓小儒矣。” 杨倞 注:“皆矫其不及,故为小儒也。”
(2).浅陋的儒者。《汉书·夏侯胜传》:“ 建 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宋 潘兴嗣 《师道》诗:“师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 清 黄宗羲 《原君》:“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於天地之间,至 桀 紂 之暴,犹以为 汤 武 不当诛之。”
(3).旧时文人谦称自己。 宋 陆游 《凄凄行》:“小儒虽微陋,一饭亦忧国。” ——《漢語大詞典》
(2).浅陋的儒者。《汉书·夏侯胜传》:“ 建 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宋 潘兴嗣 《师道》诗:“师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 清 黄宗羲 《原君》:“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於天地之间,至 桀 紂 之暴,犹以为 汤 武 不当诛之。”
(3).旧时文人谦称自己。 宋 陆游 《凄凄行》:“小儒虽微陋,一饭亦忧国。” ——《漢語大詞典》
忧国(憂國)yōu guó
为国事而忧劳。《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清 钱谦益 《董应举授中大夫制》:“为国以得人为急,人臣以忧国为先。” ——《漢語大詞典》
赤心 chì xīn
(1).专一的心志。《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於愉殷赤心之所。” 王先谦 集解:“赤心者,本心不杂贰。”
(2).赤诚的心。《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 宋 苏轼 《明君可以为忠言赋》:“上之人闻危言而不忌,下之士推赤心而无损,岂微忠之能致,有至明而为本。” 巴金 《秋》三四:“大家最敬重、最宝贵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因此他们能够以赤心相见。”
(3).指物体中心呈红色的部分。《诗·大雅·緜》“柞棫拔矣” 三国 吴 陆玑 疏:“柞棫……其材理全白,无赤心者曰桵。” ——《漢語大詞典》
(2).赤诚的心。《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 宋 苏轼 《明君可以为忠言赋》:“上之人闻危言而不忌,下之士推赤心而无损,岂微忠之能致,有至明而为本。” 巴金 《秋》三四:“大家最敬重、最宝贵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因此他们能够以赤心相见。”
(3).指物体中心呈红色的部分。《诗·大雅·緜》“柞棫拔矣” 三国 吴 陆玑 疏:“柞棫……其材理全白,无赤心者曰桵。” ——《漢語大詞典》
存 cún《國語辭典》
存 [ cún ]
动- 省视、问候。《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明史·卷一·太祖本纪》:「罢诸军需,存恤贫无告者,民大悦。」
- 存在、生存。如:「共存」、「生死存亡」。唐·杜甫〈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 寄放、储蓄。如:「寄存」、「存款」。
- 有、心怀。如:「存心不良」、「心存仁厚」、「你存什么心?」
- 保留、留下。如:「存疑」、「去伪存真」、「硕果仅存」。
- 停滞。《红楼梦·第二○回》:「那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
- 思念。《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 姓。如宋代有存光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