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青女 qīng nǚ
(1).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高诱 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南朝 梁 萧统 《铜博山香炉赋》:“於时青女司寒,红光翳景。” 唐 杜甫 《秋野》诗之四:“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 清 姚鼐 《问张荷塘疾》诗:“今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 郭沫若 《东风吟》:“青女相欺又几时?眼前百卉竞芳菲。”
(2).借指霜雪。 唐 寒山 《诗》之一一五:“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 宋 王安石 《红梨》诗:“岁晚苍官纔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 元 张可久 《一枝花·冬景》套曲:“玄冥不出权独占,青女三白势转严。”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秋思》词:“霜讯下银塘,併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
(3).喻指白发。 明 顾大典 《青衫记·乐天赏花》:“繁华易陨,恐青女又侵青镜。” ——《漢語大詞典》
(2).借指霜雪。 唐 寒山 《诗》之一一五:“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 宋 王安石 《红梨》诗:“岁晚苍官纔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 元 张可久 《一枝花·冬景》套曲:“玄冥不出权独占,青女三白势转严。”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秋思》词:“霜讯下银塘,併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
(3).喻指白发。 明 顾大典 《青衫记·乐天赏花》:“繁华易陨,恐青女又侵青镜。” ——《漢語大詞典》
染 rǎn《國語辭典》
染 [ rǎn ]
动- 著色于布帛等物体上。如:「染布」、「染丝帛」。
- 书画时著色落墨。如:「挥染」、「洒染」。唐·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授笔成章。……染毕,命藏于宝箧之内。」
- 沾著、沾污。如:「一尘不染」。宋·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诗:「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巾不自知。」
- 感受、感染。如:「熏染」、「传染」。《晋书·卷八八·孝友传·庾衮传》:「始疑疫疠之不相染也。」《董西厢·卷七》:「妾未知姐姐所染何患,当以药理之。」
- 男女间的不正常关系。如:「两人有染」。
- 姓。如晋代有染闵。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动-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 姓。如汉代有成瑨。
-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金色 jīn sè
一种平均为深黄色的颜色 ——《整理自网络》
浅 ( 淺 ) qiǎn/jiān
浅 [ qiǎn ]
- 从表面到底或外面到里面距离小的,与“深”相对:深~。~滩。~海。屋子进深~。
- 不久,时间短:年代~。
- 程度不深的:这篇文章很~。~薄。~尝。~见。~近。~陋。
- 颜色淡薄:~红。~淡。
- 〔~~〕流水声。
冯夷(馮夷)féng yí
(1).传说中的 黄河 之神,即 河伯 。泛指水神。《庄子·大宗师》:“ 冯夷 得之,以游大川。” 成玄英 疏:“姓 冯 名 夷 , 弘农 华阴 潼乡 堤首里 人也。服八石,得山仙。大川, 黄河 也。天帝锡 冯夷 为 河伯 ,故游处 盟津 大川之中也。”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於是 屏翳 收风, 川后 静波, 冯夷 鸣鼓, 女媧 清歌。”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坎德昔滂沱, 冯夷 胡不仁,激潏陵隄防,东郡多悲辛。” 清 黄遵宪 《由上海至长崎》诗:“ 冯夷 歌舞山灵喜,一路传呼万岁声。”一说,为 河伯 之妻。见《史记·封禅书》“水曰 河 ,祠 临晋 ” 张守节 正义引《龙鱼河图》。
(2).上古诸侯名。《竹书纪年·帝芬十六年》:“ 洛伯 用与 、 河伯 冯夷 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上》:“ 洛伯 、 河伯 ,皆国名也; 用与 、 冯夷 ,诸侯名也。” ——《漢語大詞典》
(2).上古诸侯名。《竹书纪年·帝芬十六年》:“ 洛伯 用与 、 河伯 冯夷 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上》:“ 洛伯 、 河伯 ,皆国名也; 用与 、 冯夷 ,诸侯名也。” ——《漢語大詞典》
剖 pōu《國語辭典》
剖 [ pǒu ]
動- 中分、從中間分開。《漢書·卷一·高帝紀下》:「甲申,始剖符封功,臣曹參等為通侯。」
- 破開。如:「剖腹」、「解剖」。《莊子·盜跖》:「子胥沉江,比干剖心。」
- 分析、辨明。如:「剖析」、「剖白」。《文選·張衡·思玄賦》:「通人闇於好惡兮,豈昏惑而能剖?」唐·李善·注:「剖,分明也。」
- 研磨、治理。《楚辭·東方朔·七諫·謬諫》:「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剖 [ pōu ]
- (一)之又音。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动-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到。如:「出席」、「出场」。
-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蚌胎 bàng tāi
(1).指珍珠。古人以为蚌孕珠如人怀妊,并与月的盈亏有关,故称。语本《文选·扬雄〈羽猎赋〉》:“方椎夜光之流离,剖明月之珠胎。” 李善 注:“明月珠,蚌子珠,为蚌所怀,故曰胎。” 晋 左思 《吴都赋》:“蚌蛤珠胎,与月亏全。” 唐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 闽 徐夤 《露》诗:“散綵几当蝉饮际,凝光宜对蚌胎前。”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中:“ 潭州 一巨贾,私藏蚌胎,为关吏所搜,尽籍之,皆 南海 明胎也。”
(2).比喻精粹的学识。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涵蚌胎於学海,卓尔超羣;藴抵鹊於文山,儼然孤秀。”
(3).指优秀的作品。 五代 齐己 《谢秦府推官寄〈丹台集〉》诗:“两轴蚌胎驪頷耀,枉临禪室伴寒灰。” ——《漢語大詞典》
(2).比喻精粹的学识。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涵蚌胎於学海,卓尔超羣;藴抵鹊於文山,儼然孤秀。”
(3).指优秀的作品。 五代 齐己 《谢秦府推官寄〈丹台集〉》诗:“两轴蚌胎驪頷耀,枉临禪室伴寒灰。” ——《漢語大詞典》
圆 ( 圓 ) yuán
圆 [ yuán ]
- 从中心点到周边任何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形:~形。~圈。~周。~锥。~柱。
- 完备,周全:~满。~全。
- 使之周全:自~其说。~谎。~场。
- 占梦以决吉凶:~梦。
- 宛转,滑利:~滑。~润。
- 运转无碍:~熟。~通。
- 货币单位。亦作“元”。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