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疾雷 jí léi
(1).急遽发出的雷声。《庄子·齐物论》:“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旧唐书·高祖纪论》:“决神机而速若疾雷,驱豪杰而从如偃草。”《红楼梦》第九六回:“ 黛玉 听了这句话,如同一个疾雷,心头乱跳。”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修黎 ﹞偕其友乘舟泛海,而暴风猝起,益以奔电疾雷,少顷波平,孤舟遂杳。”
(2).比喻汹涌的波涛声。《文选·枚乘〈七发〉》:“﹝涛﹞似神而非者三: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止。” 李善 注:“言声似疾雷,而闻百里。”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汹涌的波涛声。《文选·枚乘〈七发〉》:“﹝涛﹞似神而非者三: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止。” 李善 注:“言声似疾雷,而闻百里。”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雨 yǔ/yù《國語辭典》
雨 [ yǔ ]
名-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落的小水滴。如:「春雨」、「梅雨」、「风雨交加」、「秋风秋雨愁煞人」。
- 朋友。如:「旧雨新知」。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雨 [ yù ]
动- 下雨。《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有若传》:「他日,月宿毕,竟不雨。」
- 降落、落下。如:「雨雪」、「雨雹」。《淮南子·本经》:「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宋·苏轼〈喜雨亭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 滋润、灌溉。唐·孟郊〈终南山下作〉诗:「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唐·鲍溶〈答客〉诗:「劳问圃人终岁事,桔槔声里雨春畦。」
卷 juàn/juǎn《國語辭典》
卷 [ juàn ]
名- 古時書籍寫在絹帛或紙上,捲起來收藏,因此通稱書籍為「卷」。如:「手不釋卷」、「開卷有益」。
- 指書有分卷的每一單獨部分。如:「卷一」、「卷二」、「第一卷」、「第二卷」。
- 可以捲起來的書、畫。如:「經卷」、「手卷」、「畫卷」、「山水長卷」。
- 公私機構的公事文件。如:「卷宗」、「案卷」、「文卷」、「調卷」。
- 考試測驗的題紙。如:「試卷」、「考卷」。
- 量詞。計算字畫書籍的單位。如:「藏書三萬卷。」唐·杜甫〈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卷 [ quán ]
形- 彎曲的。如:「卷枝」、「卷雲」、「卷曲」。
- 好。《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漢·毛亨·傳:「卷,好貌。」
卷 [ juǎn ]
動- 把質地軟的物品裹曲。如:「卷起袖子幹活。」、「把這畫卷起來。」通「捲」。
- 收藏。如:「卷藏」。唐·柳宗元〈梓人傳〉:「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通「捲」。
- 形狀卷曲的東西。如:「花卷」、「麻花卷」、「銀絲卷」。通「捲」。
- 可產生卷曲效果的器物。如:「髮卷」。
- 量詞。計算成卷物品的單位。如:「兩卷底片」、「三卷衛生紙」。
行云(行雲)xíng yún
(1).流动的云。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哀风兴感,行云徘徊,游鱼失浪,归鸟忘栖。”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片片行云著蝉鬢,纤纤初月上鸦黄。”《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白日里倒是走走散散,找人谈谈;否则闲中望望行云,听听流水。” 许地山 《海世间》:“船离陆地远了,一切远山疏树尽化行云。”
(2).比喻女子头发。
(3).用 巫山 神女之典。语本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谓神女。 唐 杜甫 《雨不绝》诗:“舞石旅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仇兆鳌 注引 张性 曰:“莫自湿,劝神女莫久行雨,而自湿其衣也。”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二:“曩时 高唐 客,暮雨朝行云。” 明 王錂 《春芜记·宸游》:“欲问妾家何处是,行云行雨在 阳臺 。”
(4).用 巫山 神女之典。比喻所爱悦的女子。 唐 李白 《久别离》诗:“去年寄书报 阳臺 ,今年寄书重相催。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 宋 秦观 《调笑令·莺莺》词:“ 红娘 深夜行云送,困嚲釵横金凤。” 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四折:“隔断 巫阳 小洞天,自难问行云近远。”
(5).用 巫山 神女之典。指男女欢会。 宋 柳永 《西施》词之二:“洞房咫尺,无计枉朝珂。有意怜才,每遇行云处,幸时恁相过。”《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不负 襄王 梦,行云在此方。”
(6).用 巫山 神女之典。比喻人行踪不定。 唐 戎昱 《送零陵妓》诗:“宝鈿香蛾翡翠裙,装成掩泣欲行云。”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女子头发。
(3).用 巫山 神女之典。语本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谓神女。 唐 杜甫 《雨不绝》诗:“舞石旅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仇兆鳌 注引 张性 曰:“莫自湿,劝神女莫久行雨,而自湿其衣也。”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二:“曩时 高唐 客,暮雨朝行云。” 明 王錂 《春芜记·宸游》:“欲问妾家何处是,行云行雨在 阳臺 。”
(4).用 巫山 神女之典。比喻所爱悦的女子。 唐 李白 《久别离》诗:“去年寄书报 阳臺 ,今年寄书重相催。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 宋 秦观 《调笑令·莺莺》词:“ 红娘 深夜行云送,困嚲釵横金凤。” 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四折:“隔断 巫阳 小洞天,自难问行云近远。”
(5).用 巫山 神女之典。指男女欢会。 宋 柳永 《西施》词之二:“洞房咫尺,无计枉朝珂。有意怜才,每遇行云处,幸时恁相过。”《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不负 襄王 梦,行云在此方。”
(6).用 巫山 神女之典。比喻人行踪不定。 唐 戎昱 《送零陵妓》诗:“宝鈿香蛾翡翠裙,装成掩泣欲行云。”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漢語大詞典》
湖面
唐 李绅 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后兼纪瑞物 忆东湖 霞散浦边云锦截,月升湖面镜波开。
宋 孔武仲 登涵晖亭 州城斜引群峰小,湖面平吞数泽宽。
宋 韩维 和谢主簿游西湖 湖面波清浑见底,楼头山碧自生烟。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其五十四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宋 陆游 雨中作 荷空湖面阔,叶脱树枝劲。 ——《骈字类编》
宋 孔武仲 登涵晖亭 州城斜引群峰小,湖面平吞数泽宽。
宋 韩维 和谢主簿游西湖 湖面波清浑见底,楼头山碧自生烟。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其五十四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宋 陆游 雨中作 荷空湖面阔,叶脱树枝劲。 ——《骈字类编》
清风(清風)qīng fēng
(1).清微的风;清凉的风。《诗·大雅·烝民》:“ 吉甫 作诵,穆如清风。” 毛 传:“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 唐 杜甫 《四松》诗:“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八窗尽落,清风徐来,紈扇罗衫,剖瓜解暑。”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三:“清风朗日的春早, 莫斯科 天色已经非常和快。”
(2).清惠的风化。《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清惠之风,同於天德。” 晋 夏侯湛 《三国名臣序赞》:“丧乱备矣,胜涂未隆,先生标之,振起清风。” 宋 苏辙 《贺致政曾太傅启》:“出同忧患,措国步於安寧;归共优游,播清风於长久。”
(3).高洁的品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夫 陶公 清风千古,余又何人,敢称庶几。” 清 唐孙华 《合肥谒包孝肃祠》诗:“高原遗庙鬱嵯峨,待制清风久不磨。” ——《漢語大詞典》
(2).清惠的风化。《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清惠之风,同於天德。” 晋 夏侯湛 《三国名臣序赞》:“丧乱备矣,胜涂未隆,先生标之,振起清风。” 宋 苏辙 《贺致政曾太傅启》:“出同忧患,措国步於安寧;归共优游,播清风於长久。”
(3).高洁的品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夫 陶公 清风千古,余又何人,敢称庶几。” 清 唐孙华 《合肥谒包孝肃祠》诗:“高原遗庙鬱嵯峨,待制清风久不磨。” ——《漢語大詞典》
篆 zhuàn《國語辭典》
篆 [ zhuàn ]
名- 一种汉字书体。参见「篆书 」条。如:「大篆」、「小篆」。
- 尊称他人的名字。如:「台篆」、「雅篆」。
- 印信。如:「接篆」。
- 用篆体字书写。《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李华传》:「华尝为鲁山令元德秀墓碑,颜真卿书,李阳冰篆额,后人争模写之,号为『四绝碑』。」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一一:「君恩彀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
- 刻镂、铭刻。如:「篆刻」。《聊斋志异·卷二·阿宝》:「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异类,姻好何可复圆?」
玉文 yù wén
玉简上的文字或用作文字的美称。《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元帝 《荆州长沙寺阿育王像碑》:“盖闻琁璣玉衡,穹昊所以纪物;金版玉文,淳精所以播气。”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