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冲冲自朋往,衮衮不可量。

陈宓宋代〕《和陈中行校书

老梅抱奇姿,寂寞山之阳。
风月已为友,云水环其乡。
蜂蝶不能到,林深自扬扬。
萧疏谢公墅,淡静午桥庄。
门前有游子,跨马服牛箱。
冲冲自朋往,衮衮不可量。
谁趋雪霜地,竞媚桃李场。
唯夸颜色好,岂寤道德凉。
伟此岁寒值,千载有耿光。
罙高万物表,耻并群花芳。
刚肠逾铁石,劲气侵颜行。
况有至佳实,未熟世已望。
负以黄金鼎,登之白玉堂。
调胹谐众口,隽永讵可志。
致君高舜禹,美俗归轩唐。
药石神圣主,岂但尉黔苍。
功名满蛮貊,誉处还括囊。
终始不少玷,圭璋更顒昂。
我实爱君厚,祷颂无以将。
所愿进退节,皋夔与疏杨。
遂使见慕徒,夙志惬以偿。
翩翩赠行诗,满袖鸣玕琅。
词翰两清绝,山阴咏壶觞。
么微顾曷称,皦皦在中肠。
持用娱霸旅,籍手拜含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冲冲衮衮不可

冲冲(衝衝)chōng chōng
亦作“冲冲”。
(1).涌摇。一说,垂饰貌。《诗·小雅·蓼萧》“鞗革忡忡” 唐 孔颖达 疏:“鞗革即言冲冲,故知垂饰貌。”《说文·水部》“冲” 清 段玉裁 注:“《小雅》曰:‘攸革冲冲。’ 毛 云:‘冲冲,垂饰貌。’此涌摇之义。” 清 凤韶 《凤氏经说·蓼萧》:“‘冲冲’、‘雝雝’,有仪也。”
(2).凿冰声。《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峡石之阿,北阴之中,即《邠》诗‘二之日凿冰冲冲’矣。”
(3).直升貌。 唐 吕岩 《五言》诗之十二:“一丸延万纪,物外去冲冲。”
(4).感情激动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明 沈鲸 《双珠记·狱中冤恨》:“恨此人冲冲烈火焚,崩摧五内如斤刃。” 鄢国培 《巴山月》第九章二:“他怒气冲冲将手上的拖帕往甲板上一丢。”
(5).忡忡,忧虑貌。 宋 范仲淹 《依韵酬池州钱绮翁》:“天涯彼此勿冲冲,内乐何须位更崇。” 明 钱嶪 《悯黎咏》:“军行值人日,感叹心冲冲。” 明 武陵仙史 《刘泼帽·春思》套曲:“冲冲,春病沉沉重。”
(1).行貌;往来不绝貌。 汉 扬雄 《法言·问明》:“如庸行翳路,衝衝而活,君子不贵也。” 汪荣宝 义疏:“衝衝而活,谓行无趋嚮,随众往来,罔知生也。” 宋 苏舜钦 《寄题丰乐亭》诗:“把酒谢白云,援琴对孤松。境清岂俗到,世路徒衝衝。”
(2).心神不定貌。 汉 焦赣 《易林·咸之坤》:“心恶来恠,衝衝何惧。”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忽忽而若忘,意衝衝而不定。”
(3).多貌;浓重貌。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燕雀固寂寂,雾露常衝衝。”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朋 péng《國語辭典》

朋 [ péng ]

  1. 友人。如:「亲朋好友」、「朋友」。
  2. 量词。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3. 姓。如宋代有朋山、朋水。
  1. 集结。如:「朋比为奸」。宋·刘克庄〈鹊桥仙·阁中芸冷〉词:「不交平勃,不游田窦,也不朋他牛李。」
  2. 相比、相类。《诗经·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往 wǎng《國語辭典》

往 [ wǎng ]

  1. 去。如:「前往」、「人来人往」。《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归向。如:「向往」、「神往」。《谷梁传·庄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归往也。」
  3. 交际、交朋友。如:「交往」。《礼记·檀弓上》:「非兄弟,虽邻不往。」
  4. 致赠、赠送。《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
  1. 过去的、从前的。如:「往年」、「以往」。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 昔日、昔时。《易经·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
  2. 死者。《左传·僖公九年》:「送往事居。」晋·杜预·注:「往,死者;居,生者。」
  1. 向、朝。表示动作的方向。如:「往东走」、「往前看」、「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爬。」
衮衮 gǔn gǔn
(1).神龙卷曲貌。 唐 皮日休 《补九夏歌·骜夏》:“桓桓其珪,衮衮其衣。出作二伯,天下是毗。”参见“ 衮衣 ”。
(2).旋转翻滚貌。《全唐诗》卷七八六载《姜宣弹小胡笳引歌》:“汎徽胡雁咽萧萧,绕指轆轤圆衮衮。”
(3).大水奔流貌。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衮衮来。” 宋 王安石 《望越亭》诗:“乱山千顷翠相围,衮衮沧江去復归。”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词:“衮衮 长江 萧萧木,送遥天、白鴈哀鸣去。”
(4).引申为急速流逝。 宋 韩疁 《高阳台·除夜》词:“频听银籤,重燃絳蜡,年华衮衮惊心。”
(5).说话滔滔不绝貌。《太平御览》卷三十引《竹林七贤论》:“ 张华 善説《史》《汉》, 裴逸民 叙前言往行,衮衮可听。” 宋 陆游 《跋司马端衡画传灯图》:“某尝以通家之旧,亲闻其论画,衮衮终日。” 清 钮琇 《觚賸·粟儿》:“﹝公子﹞剧谈上下今古,衮衮不少休,意气閒放,旁若无人。”
(6).相继不绝貌。 唐 杜甫 《上牛头寺》诗:“青山意不尽,衮衮上 牛头 。” 宋 秦观 《秋兴拟杜子美》诗:“车马憧憧诸道路,市朝衮衮共埃尘。” 金 辛愿 《赠赵宜之》诗之二:“从渠投隙者,衮衮向 金门 。”
(7).纷繁众多貌。 唐 王涯 《游春辞》之二:“鸟度时时衝絮起,花繁衮衮压枝底。” 宋 苏轼 《答刘元忠书》之三:“先公传久欲作,以官事衮衮未暇,成,当即寄去也。” 张昭汉 《悼遯初先生》诗:“衮衮时贤竞厌贫,本来面目独斯人。”
(8).尘雾频起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彼牵黄臂苍、驰猎於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全元散曲·醉太平·嘲友人游春不至》曲:“芳尘衮衮,香雾氲氲,东风何地不精神,流鶯也唤人。”  ——《漢語大詞典》
不可 bù kě
(1).不可以;不可能。《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 前蜀 韦庄 《章台夜思》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迴。”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爸爸十岁的时候,家中就为他请了个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作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
(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犹不堪。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去年重阳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6).指缺点、过错。 宋 王安石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  ——《漢語大詞典》
量 liáng/liàng《國語辭典》

量 [ liáng ]

  1. 以工具来计算物体的长短、大小或其他性质。如:「量身高」、「量温度」、「量体重」。《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2. 商酌、考虑。如:「考量」。《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其多所裁量若此。」宋·朱熹〈有怀南轩老兄呈伯崇择之二友〉诗二首之一:「惟应微密处,犹欲细商量。」

量 [ liàng ]

  1. 计算物体数量的器具。如斗、斛等。《广韵·去声·漾韵》:「量,合、斗、斛。」《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2. 能容纳事物的限度。如:「容量」、「器量」。《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宋·刘子翚〈夜饮〉诗:「沉沉玉巵酒,量浅难负荷。」
  3. 数量、数目。如:「含量」、「流量」、「重量」、「降雨量」。
  1. 估计、审度。如:「不自量力」、「量入为出」。《孟子·公孙丑上》:「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