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调胹谐众口,隽永讵可志。

陈宓宋代〕《和陈中行校书

老梅抱奇姿,寂寞山之阳。
风月已为友,云水环其乡。
蜂蝶不能到,林深自扬扬。
萧疏谢公墅,淡静午桥庄。
门前有游子,跨马服牛箱。
冲冲自朋往,衮衮不可量。
谁趋雪霜地,竞媚桃李场。
唯夸颜色好,岂寤道德凉。
伟此岁寒值,千载有耿光。
罙高万物表,耻并群花芳。
刚肠逾铁石,劲气侵颜行。
况有至佳实,未熟世已望。
负以黄金鼎,登之白玉堂。
调胹谐众口,隽永讵可志。
致君高舜禹,美俗归轩唐。
药石神圣主,岂但尉黔苍。
功名满蛮貊,誉处还括囊。
终始不少玷,圭璋更顒昂。
我实爱君厚,祷颂无以将。
所愿进退节,皋夔与疏杨。
遂使见慕徒,夙志惬以偿。
翩翩赠行诗,满袖鸣玕琅。
词翰两清绝,山阴咏壶觞。
么微顾曷称,皦皦在中肠。
持用娱霸旅,籍手拜含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调胹众口隽永讵可

调胹(調胹)tiáo ér
烹调食物。喻治理政事。 宋 王安石 《涟水军淳化院经藏记》:“博闻该见有志之士,补苴调胹,冀以就完而力不足,又无可为之地,故终不得。” 宋 王安石 《送刘贡父赴秦州清水》诗:“ 刘郎 高论坐嘘枯,幕府调胹用绪餘。”  ——《漢語大詞典》
谐 ( 諧 ) xié
谐 [ xié ]
  1. 和,配合得当:和~。~调(tiáo )。~音。
  2. 滑稽:诙~。~趣。~谑(诙谐逗趣)。亦庄亦~(既严肃又诙谐)。
  3. (事情)商量好,办妥:事~。
众口(衆口)zhòng kǒu
(1).众人的言论;舆论。《战国策·秦策三》:“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无翼而飞。”《汉书·刘向传》:“上内重 堪 ,又患众口之寖润,无所取信。” 明 徐复祚 《一文钱》第三出:“不是我痴心妄想千年调,只恐怕昔富今贫众口嘲。”
(2).众人之口。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各该官军家丁众口齐称,先年抚、道不扣粮餉,抚养军民。”  ——《漢語大詞典》
隽永(雋永)juàn yǒng
亦作“隽永”。
(1).食物甘美有回味。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橄欖, 闽 蜀 俱有之。 闽中 丁香一品,极小,雋永,其味胜於 蜀 产。”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廿日》:“大使馆是租住的,陈设相当堂皇。喝一盏盖碗的 中国 茶,特别感觉着隽永。”
(2).书名。《汉书·蒯通传》:“ 通 论 战国 时説士权变,亦自序其説,凡八十一首,号曰《雋永》。” 颜师古 注:“雋,肥肉也;永,长也。言其所论甘美而义深长也。”后以谓言语、诗文意味深长。 宋 陆游 《午枕》诗:“书中至味人不知,隽永无穷胜粱肉。”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作诗﹞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雋永。” 朱自清 《短诗与长诗》:“短诗以隽永胜,长诗以宛曲尽致胜。”
(3).指深长之意味。 金 麻革 《阻雪华下》诗:“爱山久成癖,得山真雋永。” 元 萨都剌 《经姑苏与张天雨杨廉夫郑明德陈敬初同游虎丘山次东坡旧题韵》:“香积餉醍醐,法喜得雋永。” 清 黄虞稷 《行状》:“先生於书,四部六籍靡不综举,摽新领异,务归雋永。”  ——《漢語大詞典》
讵可(詎可)jù kě
岂可。《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天下詎可知,而闭长者乎?”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音容不接祗隔夜,凶讣詎可相寻来。” 清 戴名世 《吴江两节妇传》:“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詎可失节他适!”  ——《漢語大詞典》
志 ( 誌 ) zhì《國語辭典》

志 [ zhì ]

  1. 意向、抱负、决心。如:「意志」、「志同道合」。《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2. 记录事物的书。如:「府志」、「三国志」。《周礼·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国之志。」
  3. 姓。如元代有志能。
  1. 记载、记录。《周礼·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日月星辰之变动。」通「志」。
  2. 牢记。如:「永志不忘」。《荀子·子道》:「孔子曰:『由志之,吾语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