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颜渊但如愚,永谢枝叶繁。

陈文蔚宋代〕《寄题微州李君博文阁

曾参一唯外,相顾了无言。
颜渊但如愚,永谢枝叶繁。
后人谓二子,独得道之原。
脱落章句卑,统宗而会元。
谁知圣门教,入道固有门。
非博奚反约,溯流乃求源。
颜曾日用功,如海众水吞。
及其成功后,木落归本根。
固非求捷径,大学废讲论。
李君敞高阁,驾言避俗喧。
藏书比邺侯,日夕手自翻,
百家期贯穿,目击万里存。
上下洞今古,高深察乾坤。
一旦忽融会,豁然破篱籓。
笑彼习忘子,读书尝惮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枝叶

颜 ( 顏 顔 ) yán
颜 [ yán ]
  1. 面容,脸色,脸面:容~。开~。~面。~色。笑逐~开。鹤发童~。
  2. 色彩:~料。五~六色。
  3. 姓。
渊 ( 淵 ) yuān
渊 [ yuān ]
  1. 深水,潭:~水。~谷。~林。~薮(“渊”,鱼所聚处;“”,水边草地,兽所聚处;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深~。临~羡鱼(喻只作空想,不作实际工作)。
  2. 深:~博。~源。~浩。~玄。~邈。~儒。~识(精深的见识)。
  3. 姓。
但 dàn《國語辭典》

但 [ dàn ]

  1. 仅、只。如:「但愿如此」。唐·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 林间。」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 只要。唐·王昌龄〈出塞〉诗二首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
  3. 只有、唯有。宋·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4. 凡、所有。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则见脂粉馨香,环佩丁当,藕丝嫩新织仙裳,但风流都在他身上。」
  5. 尽管。如:「但说无妨」。
  1. 不过、可是。如:「你虽然聪明,但也要努力才能成功。」
  1. 姓。如汉代有但钦。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愚 yú《國語辭典》

愚 [ yú ]

  1. 笨傻、不聰明。如:「愚笨」、「愚昧無知」。《論語·為政》:「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唐·白居易〈新樂府·澗底松〉:「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
  2. 與自身有關的。如:「愚見」、「愚兄」。《戰國策·秦策五》:「臣效愚計,大王不用。」
  1. 欺騙、蒙騙。《孫子·九地》:「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文選·賈誼·過秦論》:「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 自稱的謙詞。《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唐·劉得仁〈賀顧非熊及第其年內索文章〉詩:「愚為童稚時,已解念君詩。」
永 yǒng《國語辭典》

永 [ yǒng ]

  1. 深长的、久远的。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一七:「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宋·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1. 恒久、久远。如:「永垂不朽」。《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精罔阆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
谢 ( 謝 ) xiè
谢 [ xiè ]
  1.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仪。~忱(谢意)。~恩。~意。面~。致~。感~。
  2. 认错,道歉:~过。~罪。
  3. 推辞:~绝。闭门~客。
  4. 凋落,衰退:~顶。~世(去世)。凋~。新陈代~。
  5. 告诉,询问:“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
  6. 逊,不如:“锦江何~曲江池?”
  7. 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8. 姓。
枝叶(枝葉)zhī yè
(1).枝条和树叶。《诗·大雅·荡》:“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唐 元稹 《种竹》诗:“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 杨朔 《海罗杉》:“一棵是海罗杉,另一棵是凿树,并排长着,树皮结着老疤,挂满苍苔,论年龄,都在百年以上,枝叶却极茂盛。”
(2).喻同宗的旁支。《左传·文公七年》:“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周书·元伟传》:“虽天厌 魏 德,鼎命已迁,枝叶荣茂,足以逾於前代矣。”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他须是你 裴 家枝叶。” 清 刘大櫆 《〈吴氏重修族谱〉序》:“虽然赐姓之初,一姓也;命氏之初,一氏也,而枝叶曼衍於天下,源远流分,不復知其本始。”
(3).比喻臣僚,部属。《淮南子·缪称训》:“君,根本也;臣,枝叶也。根本不美,枝叶茂者,未之闻也。”《后汉书·杨震传》:“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执,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
(4).比喻从属的次要的事物。《史记·陈涉世家》:“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 宋 司马光 《答秉国第二书》:“书文甚多,援据甚广, 光 欲一一条对,则恐逐枝叶而忘本根,徒费纸札视听,无益於进道。”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我们所注意的是特别的精华,毫不在枝叶。”
(5).喻琐碎、浮华的言词。《礼记·表记》:“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孔颖达 疏:“无道之世,人皆无礼,行不诚实,但言辞虚美,如树干之外而更有枝叶也。” 唐 白居易 《有唐善人墓碑》:“前后著文凡一百五十二首,皆诣理撮要,词无枝叶。” 清 顾炎武 《与施愚山书》:“近来刊落枝叶,不作诗文,敬拜佳篇,未得詶和。”
(6).犹枝节。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派生出的新问题。《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我再打一个禀帖,销了案,打发这奴才走清秋大路,免得又生出枝叶来。”  ——《漢語大詞典》
繁 fán/pó《國語辭典》

繁 [ fán ]

  1. 多、众多。如:「繁星点点」、「繁文缛节」。《荀子·议兵》:「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唐·李商隐〈石榴〉诗:「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2. 复杂。如:「繁杂」、「繁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镕裁》:「游心窜句,极繁之体。」
  3. 茂盛、兴盛。如:「枝叶繁盛」、「地方繁荣」。宋·王安石〈即事〉诗:「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繁 [ pó ]

  1. 姓。如东汉有繁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