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千载嗟晦蚀,大义谁复提。

陈文蔚宋代〕《寄题吴子似所居二首·经德堂

上帝降斯民,厥安存秉彝。
古昔世教明,大道行坦夷。
裘葛顺冬夏,饮食弃渴饥。
非有慕于外,夫妇皆与知。
岳渎气既分,民风日浇漓。
仁义既榛塞,教化悲陵迟。
隐然善端著,不胜奸伪滋。
其至藉吾道,纷纷取世资。
阳尊若示公,阴叛实济私。
孟氏极雄辨,剖晰精毫釐。
言言七篇在,炳如日星垂。
千载嗟晦蚀,大义谁复提。
延陵有佳孙,好学谨操持。
传授有所自,源派分江西。
若为日用功,义利早辨之。
细读象山记,妙意良在兹。
愿言不为获,努力但耘耔。
堂前有松桂,年年长柯枝。
生意不自已,何心论报施。
请子对佳木,长哦经德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千载晦蚀大义

千载(千載)qiān zǎi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漢語大詞典》
嗟 jiē《國語辭典》

嗟 [ jiē ]

  1. 表示感傷、哀痛的語氣。唐·韓愈〈祭田橫墓文〉:「死者不復生,嗟余去此其從誰!」唐·張籍〈西州〉詩:「嗟我五陵間,農者罷耘耕。」
  2. 表示贊美的語氣。《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嗟乎!此真將軍矣!」
  3. 招呼聲。《書經·費誓》:「公曰:『嗟!人無譁,聽命。』」《禮記·檀弓》:「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1. 發語詞,無義。《文選·張衡·西京賦》:「群窈窕之華麗,嗟內顧之所觀。」

嗟 [ jiè ]

  1. 參見「咄嗟 」條。

嗟 [ ​juē ]

  1. (一)​之又音。
晦蚀(晦蝕)huì shí
暗淡而亏缺。 清 刘大櫆 《张俊生时文序》:“虽圣人之言,光如日月,极人世之能,不足使之晦蚀。而时文自为其不道之言,究何补於经哉!”  ——《漢語大詞典》
大义(大義)dà yì
(1).正道;大道理。《易·家人》:“《彖》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旧唐书·李晟传》:“ 晟 亦同劳苦,每以大义奋激士心,卒无叛离者。”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你不该因私情而忘大义,你不该阻止她回家去看她那患病的母亲。”
(2).夫妇之义,谓婚姻。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二:“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直説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崔茂伯》:“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
(3).要义;要旨。《东观汉记·班固传》:“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莽 天凤 中,乃之 长安 ,受《尚书》,略通大义。” 唐 韩愈 《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1.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2. 同「復 」(一)​。

复 [ fòu ]

  1. 同「復 」(二)​。
提 tí/dī/dǐ《國語辭典》

提 [ tí ]

  1. 用手悬空拿著。如:「提灯」、「提水桶」、「提笔写作」。
  2. 从下往上移。如:「提升」、「提高」。
  3. 把预定时间往前移。如:「提前」、「提早」。
  4. 领取。如:「提货」、「提款」。
  5. 举出、揭示。如:「提名」、「提议」、「提要」、「提意见」。
  6. 振作。如:「提振精神」、「提神醒脑」。
  7. 说、谈。如:「提到」、「提及」、「旧事重提」、「这事不提也罢!」
  8. 警觉。《红楼梦·第六三回》:「他也不是好意的,少不得也要常提著些儿。」
  1. 舀酒、油等的长柄器具。如:「酒提」、「油提」。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提弥明,清代有提桥。

提 [ shí ]

  1. 参见「[[朱提]]」条。

提 [ dī ]

  1. 投掷。《战国策·燕策三》:「(荆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2. 参见「提防」、「提溜」等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