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副-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副-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名-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動-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珪 guī《國語辭典》
珪 [ guī ]
- 玉圭。同「圭 」。
坐上 zuò shàng
座席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夫 ( 灌夫 )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 夫 从坐上语侵之。” 宋 苏轼 《首夏官舍即事》诗:“坐上一樽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孰知 shú zhī
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荀子·礼论》:“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唐 杜甫 《垂老别》诗:“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復伤其寒。” 唐 韩愈 《复志赋》:“窥前灵之逸迹兮,超孤举而幽寻,既识路又疾驱兮,孰知余力之不任。” ——《漢語大詞典》
孟母 mèng mǔ
孟子 的母亲。姓 仉 。曾三次迁移,选择良邻;断所织之布,以激励 孟子 勤奋学习。旧时奉为贤母的典范。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晋 潘岳 《闲居赋》:“此里仁所以为美, 孟母 所以三徙也。” 宋 苏轼 《潘推官母李氏挽词》:“杯盘惯作 陶 家客,弦诵常叨 孟母 邻。”《宋史·苏易简传》:“及 易简 参知政事,召 薛氏 入禁中,赐冠帔,命坐,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 孟母 也。’” ——《漢語大詞典》
德 dé《國語辭典》
德 [ dé ]
名- 人类共同遵循的规范。《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 品行、作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恩泽、恩惠。《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孟子·公孙丑上》:「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 心意、信念。如:「一心一德」、「离心离德」。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简称。
- 姓。如汉代西域有德若国,后人以国为姓,简姓德。
- 感激、感恩。《左传·成公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聊斋志异·卷一·王成》:「主人闻而德之,赠金五两,慰之使归。」
- 好的、善的。如:「德政」、「德誉」。《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无邻(無鄰)wú lín
(1).没有伴侣。 唐 孟浩然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诗:“坐歌空有待,行乐恨无邻。”
(2).无与伦比。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应天才不小,得士契无邻。” ——《漢語大詞典》
(2).无与伦比。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应天才不小,得士契无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