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飏金排玉水晶宫,鸾佩霓襦笑相遇。

陈宗远宋代〕《梦游月宫

蜿虹绛彩垂霄路,白波渺渺散寒露。
横空掷绮结飞梁,叆叇青云匝风御。
飏金排玉水晶宫,鸾佩霓襦笑相遇。
兔停玉杵取玄霜,吴质无端强猜妬。
窥见腰中三尺冰,便疑斫却婆娑树。
桂香广陌不得留,灼灼修娥谩回顾。
天孙飞梭织冰纨,帝子吹笙湿香雾。
笑指瑶台十二层,只怕结邻未相许。
潋滟金枢烟水寒,会驾飞轮撇波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飏金水晶宫鸾佩相遇

飏金(颺金)yáng jīn
谓以金箔装饰神佛等供像。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折料如脱纱,属之包纱匠;糙漆颺金,增以潮脑红金、黄金,属之彩漆匠。”  ——《漢語大詞典》
排 pái/pǎi《國語辭典》

排 [ pái ]

  1. 推、挤开。如:「排山倒海」、「独排众议」。《说文解字·手部》:「排,挤也。」《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将欲排巢父,拉许由。」《水浒传·第六二回》:「(卢俊义)​被浪里白跳张顺排翻小船,倒撞下水去。」
  2. 消除、除去。如:「排忧解难」。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3. 摈斥、排斥。如:「排挤」、「排摈」。宋·陆游〈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4. 疏导、疏通。《孟子·滕文公上》:「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5. 一个接著一个,依照顺序摆列。如:「排队」、「排字」、「把桌椅排整齐。」唐·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6. 安置、设置。如:「安排」。《水浒传·第四一回》:「当日穆弘叫庄客宰了一头黄牛,杀了十数个猪羊鸡鹅鱼鸭,珍肴异馔,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
  7. 练习演戏。如:「排演」、「排练」、「排戏」、「彩排」。
  8. 汽、机车换档。如:「手排」、「自排」。
  1. 排成的横列。如:「前排」、「他个子高,总是坐在后排。」
  2. 量词。计算成列人或物的单位。如:「两排行道树」、「九排座位」、「站成一排」。
  3. 陆军的编制单位。四班为一排,四排为一连。
  4. 用竹子或木头编排而成的水上交通工具。如:「竹排」、「木排」。
  5. 排骨肉的简称。或指切成扁平状的肉片。如:「牛排」、「猪排」、「鸡排」。
  6. 排球队的简称。如:「女排」、「男排」。
  1. 横列在一起的。如:「排箫」、「排鼓」。

排 [ pǎi ]

  1. 旧时搬家用的车子。参见「排子车 」条。
  1. 方言。将鞋子撑大,便于合乎某种形状。如:「将那两双鞋排一排!」
玉 yù《國語辭典》

玉 [ yù ]

  1. 质地温润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呈半透明状,一般用作装饰品或雕刻材料。如:「青玉」、「宝玉」、「碧玉」。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用玉做成的。如:「玉玺」、「玉簪」、「玉环」。《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2. 洁白、美好。如:「玉手」、「玉容」。《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二》:「灵妃顾我美,粲然启玉齿。」《南史·卷一九·谢晦传》:「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3. 珍贵的、精美的。如:「锦衣玉食」、「玉液琼浆」。《文选·左思·吴都赋》:「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馔。」
  4. 尊称他人的身体或言行。如:「玉体」、「玉照」。《文选·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1. 培养、锻练。《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水晶宫 shuǐ jīng gōng
见“ 水精宫 ”。  ——《漢語大詞典》
鸾佩(鸞珮)luán pèi
雕有鸾鸟的玉佩。 唐 李贺 《梦天》诗:“玉轮轧露湿团光,鸞珮相逢桂香陌。” 五代 和凝 《临江仙》词:“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鸞珮惹苹风。”  ——《漢語大詞典》
霓 ní《國語辭典》

霓 [ ní ]

  1. 与虹同时出现的彩色圆弧外圈。《楚辞·王襃·九怀·蓄英》:「修余兮袿衣,骑霓兮南上。」唐·杜甫〈泛溪〉诗:「练练峰上雪,纤纤云表霓。」也称为「副虹」。
  2. 姓。如明代有霓济。
襦 rú《國語辭典》

襦 [ rú ]

  1. 短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鸲鹆跦跦,公在干侯,征褰与襦。」唐·杜甫〈新婚别〉诗:「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2. 幼儿用的围兜。唐·白居易〈阿崔〉诗:「腻剃新胎发,香绷小绣襦。」
  3. 捕捉禽兽用的细密罗网。《周礼·夏官·罗氏》:「罗氏掌罗乌鸟,蜡则作罗襦。」汉·郑玄·注:「襦,细密之罗。」
笑 xiào《國語辭典》

笑 [ xiào ]

  1.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2.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1.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相遇 xiāng yù
(1).遭遇;相逢。《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子禄 御 公子城 , 庄堇 为右……相遇, 城 还。”《六韬·分险》:“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相遇於险阨之中。” 唐 韩愈 《题李生壁》:“余始得 李生 於 河中 ,今相遇於 下邳 。”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如果竟不相遇,我当直接寄到那边去。”
(2).相合,相待。 唐 白居易 《读谢灵运诗》诗:“ 谢公 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宋 司马光 《石昌言哀辞》:“自始得见至於永诀,其间迭有进退,穷通相遇如一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