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橘柚
汉 东方朔 七谏 其一 初放 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唐 张九龄 别乡人南还 橘柚南中暖,桑榆北地阴。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 其一 峡险风烟僻,天寒橘柚垂。
唐 杜甫 禹庙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唐 李颀 临别送张諲入蜀 梦里蒹葭渚,天边橘柚林。
唐 顾况 杂曲歌辞 游子吟 橘柚在南国,鸿雁遗秋音。
唐 卢纶 送浑别驾赴舒州 鳣鲂宜入贡,橘柚亦成蹊。
唐 刘长卿 送孙逸归庐山 彭蠡湖边香橘柚,浔阳郭外暗枫杉。
唐 刘禹锡 窦朗州见示与澧州元郎中早秋赠荅命同作 秋风门外旌旗动,晓露庭中橘柚香。
唐 柳宗元 南中荣橘柚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宋 梅尧臣 岁日旅泊家人相与为寿 盘中多橘柚,未咀齿已酸。
宋 司马光 黄甘 采助杯盘胜,羞将橘柚偕。
宋 苏轼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头山高暗松栎。
宋 苏轼 次韵僧潜见赠 秋风吹梦过淮水,想见橘柚垂空庭。
宋 曾巩 橙子 入苞岂数橘柚贱,芼鼎始足盐梅和。
元 尹廷高 耕云寮即事二首 其二 休笑生涯薄,疏篱橘柚黄。
元 黄溍 有感二首 其一 橘柚青黄照眼垂,秋风篱落自纷披。 ——《骈字类编》
唐 张九龄 别乡人南还 橘柚南中暖,桑榆北地阴。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 其一 峡险风烟僻,天寒橘柚垂。
唐 杜甫 禹庙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唐 李颀 临别送张諲入蜀 梦里蒹葭渚,天边橘柚林。
唐 顾况 杂曲歌辞 游子吟 橘柚在南国,鸿雁遗秋音。
唐 卢纶 送浑别驾赴舒州 鳣鲂宜入贡,橘柚亦成蹊。
唐 刘长卿 送孙逸归庐山 彭蠡湖边香橘柚,浔阳郭外暗枫杉。
唐 刘禹锡 窦朗州见示与澧州元郎中早秋赠荅命同作 秋风门外旌旗动,晓露庭中橘柚香。
唐 柳宗元 南中荣橘柚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宋 梅尧臣 岁日旅泊家人相与为寿 盘中多橘柚,未咀齿已酸。
宋 司马光 黄甘 采助杯盘胜,羞将橘柚偕。
宋 苏轼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头山高暗松栎。
宋 苏轼 次韵僧潜见赠 秋风吹梦过淮水,想见橘柚垂空庭。
宋 曾巩 橙子 入苞岂数橘柚贱,芼鼎始足盐梅和。
元 尹廷高 耕云寮即事二首 其二 休笑生涯薄,疏篱橘柚黄。
元 黄溍 有感二首 其一 橘柚青黄照眼垂,秋风篱落自纷披。 ——《骈字类编》
垂枝 chuí zhī
果树的下垂枝条(如桃树) ——《漢語大詞典》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名-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 剧烈的。如:「重病」。
-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尊敬。如:「尊重」、「敬重」。
- 偏好。如:「重色轻友」。
-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名-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莓苔 méi tái
青苔。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 苏舜钦 《寄守坚觉初二僧》诗:“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访寻。” 明 李瀚 《光孝寺访唐佛》诗:“一径莓苔寒瑟瑟,千年灯火坐萧萧。”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 ——《漢語大詞典》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名-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 登載。如:「上報」、「上帳」。
-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 參見「上聲 」條。
砌 qì/qiè《國語辭典》
砌 [ qì ]
名- 台阶。唐·白居易〈新乐府·杏为梁〉:「碧砌红轩色未干,去年身殁今移主。」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堆叠。如:「砌墙」、「堆砌」。明·李雯〈鹊踏枝·惨碧愁黄无气力〉词:「惨碧愁黄无气力,做尽秋声,砌满阑干侧。」清·姚鼐〈登泰山记〉:「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 连缀、拼凑。《水浒传·第六七回》:「披一付熊皮砌就嵌缝沿边乌油铠甲。」
砌 [ qiè ]
名- 旧时戏曲中滑稽笑谑的动作称为「砌」。《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酬酢词源诨砌,听谈论四座皆惊。」
- 嘲笑、讽刺。《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我说个笑话儿,怎么就是砌你?」
- 扮演。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五出》:「俺怕不占场儿砌一个『锦西湖上马娇』。」
斑 bān《國語辭典》
斑 [ bān ]
名- 杂色的点或花纹。如:「白斑」、「红斑」。《说文解字·文部》:「辬,驳文也。」清·段玉裁·注:「斑者,辬之俗。今乃斑行而辬废矣。」唐·宋之问〈晚泊湘江〉诗:「唯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 痕迹。元·钱惟善〈和季文山斋早春〉诗:「落梅风细小窗寒,石上余香点点斑。」
- 一小部分。如:「可见一斑」。
- 灰白。颜色杂而不纯。如:「斑白」。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 杂乱。《楚辞·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汉·王逸·注:「斑,乱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