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峰回路转竹间扃,古寺寻幽当下程。

邓深宋代〕《同廷美兄宿龙福寺

峰回路转竹间扃,古寺寻幽当下程。
浅屋近山寒较早,小窗容榻意偏清。
睡魔催枕如元约,山鬼吹灯似薄情。
樽酒重温休惜醉,恐君长夜厌蛩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峰回路转竹间寻幽当下

峰回路转(峯迴路轉)fēng huí lù zhuǎn
见“ 峯迴路转 ”。
亦作“峰回路转”。
(1).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峯迴路转,有亭翼然临於泉上者, 醉翁亭 也。” 清 弇山草衣 《幽梦续影》:“山之妙在峯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我们坐在火车里就象坐在江船里一样,峰回路转,景象刻刻变换,让你目不暇接。”
(2).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漢語大詞典》
竹间(竹间)
唐 白居易 池上清晨候皇甫郎中 深扫竹间径,静拂松下床。
唐 白居易 林下闲步寄皇甫庶子 一酌池上酒,数声竹间吟。
唐 刘禹锡 和游房公旧竹亭闻琴绝句 尚有竹间路,永无綦下尘。
唐 李嶷 淮南秋夜呈周侃 风乱池上萍,露光竹间月。
唐 赵嘏 沙溪馆 翠湿衣襟山满楼,竹间溪水绕床流。
宋 苏轼 徐君猷挽词 雪后独来栽柳处,竹间行复采茶时。
宋 黄庭坚 过致政屯田刘公隐庐 今来扫门巷,竹间翁蜕蝉。
宋 晁冲之 寄王立之 拊怜庭下石,问讯竹间梅。
宋 刘克庄 崇化麻沙道中 远闻清磬来林杪,忽有朱栏出竹间。
元 元好问 秋蚕 朝来饲却上马桑,隔簇仍闻竹间雨。
元 虞集 赋程氏竹雨山房二首 其二 竹间开几席,花底注山尊。  ——《骈字类编》
扃 jiōng《國語辭典》

扃 [ jiōng ]

  1. 安裝在門外的門閂或環鈕。《說文解字·冂部》:「扃,外閉之關也。」清·段玉裁·注:「關者,以木橫持門戶也。」《禮記·曲禮上》:「入戶奉扃,視瞻毋回。」唐·白居易〈遊悟真寺詩〉:「龕間長丈餘,門戶無扃關。」
  2. 門戶的通稱。《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雖情投於魏闕,或假步於山扃。」唐·白居易〈長恨歌〉:「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1. 關閉、關上。《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宜扃岫幌,掩雲關。」《聊齋志異·卷一·嬌娜》:「至門,則雙扉外扃。」

扃 [ jiǒng ]

  1. (一)​之又音。
  2. 參見「扃扃 」條。
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1.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2.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3.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4. 姓。如汉代有古霸。
  1.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寺 sì《國語辭典》

寺 [ sì ]

  1. 古代的官舍、官署。如:「大理寺」、「太常寺」。《说文解字·寸部》:「寺,廷也。」《新唐书·卷四十六·百官志一》:「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
  2. 佛教的庙宇,僧人所居住的地方。如:「少林寺」、「善导寺」。唐·张籍〈野寺后池寄友〉诗:「佛寺连野水,池幽夏景清。」
  3. 宦官。如:「寺人」、「阉寺」。《洛阳伽蓝记·卷一·昭仪尼寺》:「太后临朝,阍寺专宠。」
寻幽(尋幽)xún yōu
(1).寻求幽胜。 唐 李商隐 《闲游》诗:“寻幽殊未极,得句总堪夸。” 宋 欧阳修 《和游午桥庄》:“晓坛初毕祀,弭盖共寻幽。”
(2).探究深奥的事理。《北史·杨伯丑传》:“时有 张永乐 者,卖卜京师, 伯丑 每从之游。 永乐 为卦有不能决者, 伯丑 輙为分析爻象,寻幽入微。”  ——《漢語大詞典》
当下(當下)dāng xià
立即;立刻。《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及被召,当下径还赴都,道由 武昌 ,曾不回顾。”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我便噇了你这一钟酒,当下霑些醉。” 柳青 《铜墙铁壁》第九章:“ 石永公 当下把账包包交给 石得富 ,一句话没说,急急忙忙拿着他的烟锅就走了。”
那个时候。《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当下店中看的人都道:‘难得这位做好事的客官,他担当了大事去。’”《红楼梦》第五三回:“当下人虽不全,在家庭间小宴中,数来也算是热闹的了。” 冰心 《两个家庭》:“当下我一面听,一面速记在一个本子上。”  ——《漢語大詞典》
程 chéng《國語辭典》

程 [ chéng ]

  1. 度量衡的总称。《荀子·致仕》:「程者,物之准也。」唐·杨倞·注:「程者,度量之总名也。」
  2. 事情进行的步骤。如:「过程」、「议程」。
  3. 法式、规范。如:「章程」、「规程」。
  4. 距离或道路的一段。如:「路程」、「归程」、「送你一程」。
  5. 一定的进度。如:「课程」、「日程」。
  6. 姓。如宋代有程颢、程颐。
  1. 衡量、估计。《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