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豹胎 bào tāi
豹的胎盘,为珍贵的肴馔。《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唐 杜牧 《杜秋娘》诗:“归来煮豹胎,饜飫不能飴。”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你喫的是煮猩脣和烧豹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贵者也;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笋矣。” ——《漢語大詞典》
熬 āo/áo《國語辭典》
熬 [ áo ]
動- 用小火慢煮、乾煎。如:「熬藥」。漢·揚雄《方言·卷七》:「凡以火而乾五穀之類,自山而東,齊、楚以往,謂之熬。」《周禮·地官·舍人》:「喪紀,共飯米,熬穀。」
- 勉強忍耐。如:「熬夜」。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熬永夜閒描那花樣子,捱長日頻拈我這繡針兒。」《三國演義·第一六回》:「虧得那馬是大宛良馬,熬得痛,走得快。」
熬 [ āo ]
動- 一種烹調方法,即將食物放入水裡燜煮。如:「熬白菜」、「熬高湯」、「熬豆腐」。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动-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到。如:「出席」、「出场」。
-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祸胎(禍胎)huò tāi
犹祸根。语出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絶其胎,祸何自来?”《晋书·文苑传·曹毗》:“名为实宾,福萌祸胎。” 唐 罗隐 《钱》诗:“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 柳亚子 《杜斌丞先烈挽诗》之二:“ 三秦 城闕气佳哉,纵敌当年是祸胎。” ——《漢語大詞典》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贵人(貴人)guì rén
(1).显贵的人。《穀梁传·襄公二十九年》:“贱人,非所贵也;贵人,非所刑也;刑人,非所近也。”《史记·汲郑列传》:“ 弘 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 黯 为右内史。’” 唐 杜牧 《送隐者一绝》:“公道世间唯白髮,贵人头上不曾饶。”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 道静 噘着嘴巴看着 余永泽 不动,不高兴地说:‘什么贵人?--我不侍候你那贵人!’”
(2).女官名。 后汉 光武帝 始置,地位次于皇后。历代沿其名,而位尊卑不一。《后汉书·皇后纪序》:“及 光武 中兴,斲彫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綬,奉不过粟数十斛。” 三国 魏 曹操 《内诫令》:“今贵人位为贵人,金印蓝紱,女人爵位之极。”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嫔御命妇·贵人》:“ 汉光武 置贵人为三夫人,歷代不常有, 宋朝 真宗 復置贵人也。”
(3).宦官“ 中贵人 ”的省称。 唐 韩愈 《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天子使贵人持紫衣金鱼以赐,居三年,州称治。” 唐 韩愈 《华山女》诗:“天门贵人传詔召,六宫愿识师颜形。”
(4).新郎的雅称。《再生缘》第十七回:“纷纷执事排街道,荡荡黄罗罩贵人。御赐酒筵前面走,二媒相并状元行。”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我在山里摘了几枝茶子花,准备送给新贵人和新娘子。” ——《漢語大詞典》
(2).女官名。 后汉 光武帝 始置,地位次于皇后。历代沿其名,而位尊卑不一。《后汉书·皇后纪序》:“及 光武 中兴,斲彫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綬,奉不过粟数十斛。” 三国 魏 曹操 《内诫令》:“今贵人位为贵人,金印蓝紱,女人爵位之极。”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嫔御命妇·贵人》:“ 汉光武 置贵人为三夫人,歷代不常有, 宋朝 真宗 復置贵人也。”
(3).宦官“ 中贵人 ”的省称。 唐 韩愈 《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天子使贵人持紫衣金鱼以赐,居三年,州称治。” 唐 韩愈 《华山女》诗:“天门贵人传詔召,六宫愿识师颜形。”
(4).新郎的雅称。《再生缘》第十七回:“纷纷执事排街道,荡荡黄罗罩贵人。御赐酒筵前面走,二媒相并状元行。”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我在山里摘了几枝茶子花,准备送给新贵人和新娘子。” ——《漢語大詞典》
有眼 yǒu yǎn
有眼力。谓有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 许地山 《三博士》:“你真有眼。从前他与你同在大学念书的时候,他是多么奉承你呢。” ——《漢語大詞典》
何曾 hé zēng
(1).为何,何故。《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於 管仲 ?” 赵岐 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 《九辩》:“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颺?”《诗·大雅·云汉》“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汉 郑玄 笺:“天何曾病我以旱?曾不知为政所失,而致此害。”
(2).何尝;几曾。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唐 王昌龄 《九日登高》诗:“谩説 陶潜 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宋 苏轼 《和寄无选长官》诗:“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何曾没有生机?只是横遭抑塞!” ——《漢語大詞典》
(2).何尝;几曾。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唐 王昌龄 《九日登高》诗:“谩説 陶潜 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宋 苏轼 《和寄无选长官》诗:“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何曾没有生机?只是横遭抑塞!”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