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长安遗老今尚在,壶浆筐篚输悃逼。

杜范宋代〕《汉中行

思昔汉中殆,羯奴自荒逖。
驱侵警边陲,腥臊污华国。
官守蒙胡尘,宫庙入胡域。
奸回执国命,地土轻弃掷。
倒悬头足互,妖氛日月黑。
念之不忍言,言之泪沾臆。
寿皇雄武姿,一洗曾是得。
祖宗固有灵,何以重此慼。
忠贤固有心,何以久阻抑。
忍耻坐薪亦几年,生聚教训亦纤悉。
昨者飞诏天上来,积秽坐欲一朝涤。
忘形感愤泣东南,气生果锐吞西北。
似闻元戎已启行,官军所到无勍敌。
倒戈横尸四十里,搴旗获马六千匹。
长安遗老今尚在,壶浆筐篚输悃逼。
勇威义气有如此,鼎鱼斗沸真假息。
事虽未必合所闻,要之天地当开辟。
池鱼一日羊角上,此理从来有通塞。
世人信古今人非,动把国事和嘲赥。
胡憯不念涵煦恩,坐看行人斗道侧。
嗟予少小则古昔,有志未就夺弱植。
茅檐独对参斗横,百感交还必须节屡击。
男儿出世岂无为,七尺非供蝼蚁食。
当年幕庭三诵人,乃有洙泗诗礼客。
岂作今人蠹简编,琢肾雕肝缉文墨。
干戈社稷不入用,有作以糜煮砂砾。
我欲匹马胡儿中,直指燕山以功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长安遗老尚在壶浆筐篚输悃

长安(長安)cháng ān
(1).古都城名。 汉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东汉 献帝 初、 西晋 愍帝 、 前赵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汉 末绿林、赤眉, 唐 末 黄巢 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汉 城筑于 惠帝 时,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时,号 大兴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东、南、西一带。 唐 末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淳熙八年》:“雪却甚好,但恐 长安 有贫者。”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 冯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挟策 长安 游。”  ——《漢語大詞典》
遗老(遺老)yí lǎo
(1).指年老历练之人。《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论》:“吾适 丰 沛 ,问其遗老,观故 萧 、 曹 、 樊噲 、 滕公 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唐 柳宗元 《贺诛淄青逆贼李师道状》:“遂使垂白遗老,再逢大宝之安。” 清 孙枝蔚 《客金陵一月将归维扬留别周雪客兼怀尊公栎园先生》诗:“座客皆遗老,德器比瑚璉。”
(2).指前朝老人或旧臣。《吕氏春秋·慎大》:“ 武王 乃恐惧太息流涕,命 周公 旦 进 殷 之遗老,而问 殷 之亡故。”《晋书·徐广传》:“君为 宋 朝佐命,吾乃 晋 室遗老,忧喜之事固不同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徐丹厓明文远》:“ 戴良 係 元 代遗老, 王猷定 係国朝人。”
(3).指先帝旧臣。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故追先父之志,録遗老之策。” 晋 陆机 《辨亡论上》:“ 武烈 既没, 长沙 桓王 ,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北史·周惠达冯景等传论》:“歷事二帝,三十餘年,虽废黜当时,终称遗老。”
(4).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老年人。《北齐书·王琳传》:“故 典午 将灭, 徐广 为 晋 家遗老; 当涂 已谢, 马孚 称 魏 室忠臣。”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 顾亭林 、 王船山 ,皆 明 之遗老而卒於 清 朝。” 鲁迅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例如我们 民国 已至十五年了,而遗老们所刻的书,‘仪’字还‘敬缺末笔’。”
(5).犹言延年却老。 汉 傅毅 《舞赋》:“娱神遗老,永年之术,优哉游哉,聊以永日。” 晋 陆云 《陆题》诗:“躑躅山阿,玩此芳草,愿餐其颖,庶以遗老。” 唐 岑参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诗:“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槃。”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尚在
史记张仪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分类字锦》
壶浆(壺漿)hú jiāng
茶水、酒浆。以壶盛之,故称。《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国子执壶浆。” 唐 李白 《丁督护歌》:“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元 张宪 《岳鄂王歌》:“义旗所指人不惊,王师到处壶浆迎。” 明 张居正 《黄马》诗:“扬鞭渡 淮淮水 清, 金陵 父老壶浆迎。” 臧克家 《自己的写照》五:“一脚踏遍了千古的战场,沿途的民众爱戴我们,大道两旁断不了壶浆。”参见“ 壶浆簞食 ”。  ——《漢語大詞典》
筐篚 kuāng fěi
(1).盛物竹器。方曰筐,圆曰篚。《诗·小雅·鹿鸣序》:“鹿鸣,燕羣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书·禹贡》“厥贡漆丝,厥篚织文” 孔 传:“地宜漆林,又宜桑蚕,织文锦綺之属,盛之筐篚而贡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执荆藜以前进,持筐篚而远行。”
(2).谓礼物。《南史·江革传》:“ 革 门生故吏家多在东,闻 革 应至,并賷持缘道迎候。 革 曰:‘我通不受餉,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唯资公俸,食不兼味。”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帅阃宾贤》:“今日欣闻命世才,忙把安车远聘,筐篚将诚,玉帛为媒。” 明 汤显祖 《紫钗记·合卺》:“小生还有 蓝田 白玉一双,文锦十疋,少致筐篚之敬。”
(3).指婚前男方给女方的聘礼。《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公子 围 使 伍举 入城,议婚 丰氏 , 郑伯 许之。既行聘,筐篚甚盛。”
(4).谓财产。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筐篚实者,进於草莱;乏资地者,退於朝廷。”
(5).帝王厚赐的物品。亦指帝王恩赐。 唐玄宗 《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序:“鼓之以琴瑟,侑之以筐篚。”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圣人筐篚恩,实愿邦国活。” 明 杨珽 《龙膏记·宠赐》:“门庭添气象,筐篚鬭辉光。”  ——《漢語大詞典》
输悃(輸悃)shū kǔn
献纳真诚。 明 李东阳 《〈可闲堂诗〉序》:“出必有陈力输悃之勤,居必有几杖之选,车牛之服,乃足以代终而成业。”  ——《漢語大詞典》
逼 bī《國語辭典》

逼 [ bī ]

  1. 威胁、强迫。如:「逼债」、「催逼」、「咄咄逼人」、「逼上梁山」。《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序》:「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
  2. 接近、迫近。如:「逼视」。宋·苏洵〈心术论〉:「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清·袁枚〈祭妹文〉:「旧事填膺,思之栖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1. 狭窄。《文选·曹植·七启》:「于是人稠网密,地逼势胁。」
  1. 非常。如:「逼真」、「逼肖」。

逼 [ ​bì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